拥抱新媒体 建构新业态
——四川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概览

2016-02-28 03:32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客户端广播微信

李 好

编者按:当前,传统广电媒体向新媒体快速转型融合,已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各市州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转型、新媒体探索上,均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开启了各自媒体融合的创新之路。今年,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为顺利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四川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多次奔赴全省各市州电台、电视台进行新媒体课题调研,与当地广播电视台的领导、新媒体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探讨,并对当地新媒体实体现场进行了调研、考察,取得了大量一手材料。本期选编的一组文章,是当前四川部分市州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的一些概貌情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四川广电行业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之路,打造新媒体,建构新业态的创新之举,希望对业界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拥抱新媒体 建构新业态
——四川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概览

李 好

编者按:当前,传统广电媒体向新媒体快速转型融合,已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省各市州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转型、新媒体探索上,均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开启了各自媒体融合的创新之路。今年,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为顺利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四川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多次奔赴全省各市州电台、电视台进行新媒体课题调研,与当地广播电视台的领导、新媒体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探讨,并对当地新媒体实体现场进行了调研、考察,取得了大量一手材料。本期选编的一组文章,是当前四川部分市州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的一些概貌情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四川广电行业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之路,打造新媒体,建构新业态的创新之举,希望对业界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1 绵阳:打造全媒体中心,构建新型资讯平台

1.1 成立呼叫中心,整合新闻热线

2014年,绵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成立,通过新闻中央厨房的搭建,开始改变新闻生产的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2015年,以呼叫中心建设为平台,全媒体中心整合了全台新闻热线,开通了了QQ报料号和微信报料号,建立了微信“新闻雷达”群,同时监控《直播绵阳》爆料台以及日报、晚报、绵阳各大网站、微博、央视3N网、城市网络平台等可用信息,多渠道汇集线索,很好地实施了新闻的前置化策划,发展了一批爆料人和手机记者(截止年底,发展手机记者有144人,校园记者101人),成功举办了手机记者培训班,“新闻雷达”的触角有效延伸。

同时,呼叫中心紧密配合《直播绵阳》栏目,协助栏目进行实时信息审核,每天对《直播绵阳》各条新闻的点击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科技馆中环电影城合作组织直播绵阳观影团活动。

目前,呼叫中心2400000新闻热线已经具备了一定知名度,实现了新闻线索的有效收集、梳理、分发,实现了群众爆料、关注热点的及时回应、及时跟进和解释、说明,在为新闻生产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了绵阳广播电视台的形象,提升了广播电视台的公信力、美誉度,正全力打造全台信息服务集散中心。

1.2 着力培养全媒体记者

全媒体中心每一位记者的一次性采访,均适配于广播、电视、互联网(迈尚网)、移动互联网(《直播绵阳》、微信、微博)。通过对记者的不断教育和引导,包括制度层面的约束,各栏目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融合越来越好,传统栏目在业务上优化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互动,新闻生产的思维方式和新闻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得到改变,大部分记者已经从单一的栏目记者成长为全媒体记者。

1.3 着力改进新闻报道,提升栏目质量,提升新闻宣传品质

全媒体中心及各新闻栏目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改进报道方式,强调“让新闻回归原点”、“让报道触碰人心”,注重以细节和故事赢得共鸣、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其《绵阳新闻》、《天天800》、《直播绵阳》、《阳光政务》、《有啥说啥》、《英语新闻》等栏目,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传播方式来推送新闻,定位用户需求,与台各频道、频率、栏目紧密合作,全力配合台各项重要活动,及时传递让精彩内容,形成关注热点,同时也与《绵阳发布》、《绵阳城事》以及公安、交警、电业、燃气、气象等部门广泛合作,实现与市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的及时传递,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

1.4 不断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

目前,全媒体中心及各新闻栏目内有人员调整变化,外有融合发展的大背景,适应新的形态、新的形势,正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2 乐山:拓展传播渠道,发展多元产业

近年来,乐山广播电视台着力于夯实传统媒体,创办移动客户端APP——TV摇摇乐、乐山网络电视、乐山手机电视台微信矩阵,初步构建起了以广电主业为基础,手机APP、网络电视、微信平台互联融合的发展格局,促进了传播渠道的拓展、互动性的增强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

2.1 网络电视实现“三网融合”

乐山网络电视于2012年6月上线,现开设2套网络电视直播,2套广播在线直播,13个电视栏目点播。在传统的无线传输覆盖、有线传输覆盖基础上,向互联网延伸,实现了广播电视有线网、无线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乐山网络电视将传统的网台打造成为一个移动的广播电视台、随身的生活服务中心、全新的互动平台,实现以受众为中心的新型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

2.2 打造“TV摇摇乐”客户端

“TV摇摇乐”是乐山广播电视台从成都台引进推出的一款电视、手机互动APP平台。目前已有注册用户8万多人,是乐山本地知名度较高的媒体客户端。

2.3 手机电视台微信矩阵广受关注

按照台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台建立了手机电视台微信矩阵,整合全台各频道、频率、栏目子微信。目前,乐山手机电视台微信矩阵活跃微信平台超过10个,在乐山地区的微信公众号关注、阅读量 前十名中,乐山广播电视台占据四席,进一步增强了主流媒体对移动终端受众的传播影响。该台重点打造的官方微信平台《新闻天天报》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达到5万人,多条信息阅读量10万以上。

3 南充:打造智慧城市,面向用户需求

南充市倾力打造以南充广播电视台为支撑平台的“智慧南充”,以内容资讯和便民服务两大核心功能汇集用户,依托主流媒体公信力、权威性,传递党委、政府声音,从用户中发现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满足需求,把传统媒体的受众变成用户,为老百姓提供便捷的民生服务。“智慧南充”按照规划分三步实施,总投入3000多万元,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力争三年内发展用户80万户,可实现年产值近亿元。

“智慧南充”核心功能依靠以下三个平台。

(1)全媒体融合平台。实现南充广播电视直播、点播,随身的资讯中心,党建学习重地,数字政务发布交流中心,公众应急平台,全新的互动手段,每天南充、全国、全球最新最快最权威的信息 融合发布平台。

(2)智慧城市民生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南充”移动客户端开办有:《路况信息》、《打的》、《智能公交》、《交通违章查询处理》、《智慧医疗》、《政务微博大厅》、《南充党建》、《南充效能》、《水电气查询缴费》、《票务服务》、《家政服务》、《号码百事通》、《身边》(美食、娱乐、酒店)、《爆料社区》等板块,为南充市民提供各类便捷的生活服务。

(3)传媒产业经营大数据平台。践行“互联网+”业态美食,利用大数据平台,致力于包括媒体、交通、卫生、教育等在内的“互联网+”产业服务与生活服务,分析利用大数据服务于行业,开发产业链,改变产业模式,打造南充新兴媒体产业。

4 德阳:发展重点项目,构建“云城市”

2016年,德阳市广播电视台继续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的创建和应用,不断在媒体的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并在多个重点项目中寻求突破。

4.1 “无线德阳”城市生活服务移动客户端

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移动客户端技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之势,依托媒体信息采集的强大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的城市信息云平台,具有新闻信息传播、公众生活服务、传媒产业经营等多项功能。移动客户端已于2015年3月起正式上线推出。

4.2 “乡约德阳”团购移动客户端

立足于德阳乃至四川的农副产品、周边旅游、乡村农家乐市场,打造的一个集企业宣传、商品展示推介、商情信息发布、批发团购、全国加盟连锁、整店输出、商业营销策划等多功能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交易平台。2015年完成技术平台开发,201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2017年初推出“乡约德阳”团购移动客户端。

4.3 德阳传媒网升级打造德阳网络电视台

升级改造德阳传媒网,使之更加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特点,壮大主流宣传阵地。2015年9月开始升级,2015年12月前完成技术改造,并正式对外推出。

4.4 德阳城市公众传媒(户外LED大屏群)项目建设

该项目是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户外LED大屏群,它依托德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信息采集的强大优势,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新闻信息传播、应急响应、多屏互动、广电直播、商业发布等多种功能,如今已经成为德阳最重要的城市户外新闻媒体、应急信息传播平台、商用广告发布载体。从2011年到2015年,已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分三期工程建设了18块LED大屏,2016年展开第四期工程建设。

5 达州:探索“媒体+”模式,实现媒体融合

5.1 狠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近期,移动客户端与崭新的达州新闻网同时上线,开启了达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运营的新篇章。以达州新闻网为主的官网集群,捆绑了达州广播电视台官方移动客户端“达州全搜索”,该APP的内容全部由网站后台功能实现。

达州广播电视台建立了优质直播、点播平台,实现了4个电视频道、2个广播频率、1份周报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观众可通过浏览网页、手机客户端查找自己喜欢的广播电视节目、时政新闻、电视剧、微电影、综艺活动等各类内容进行观看,并可实现一周时间之内每天24小时节目的时移回放功能,实现电视栏目的在线点播,实现即点即播的播放效果。另外,观众还可以对收看的内容进行收藏、推荐、评论、投票等互动行为,改变传统电视节目只能被动收看的模式。

同时,建立了更便捷发稿、交流互动平台。新媒体中心全力推进全媒体记者考核管理办法,搭建爆料平台,受众户通过多个渠道均可爆料,为全台记者及时提供新闻线索。达州市“阳光政务热线”电视节目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贴近群众,反映群众心声提升《阳光政务》节目质量。中心联合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建立“网上问法”平台,实现与受助人群点对点服务。

建立了更贴心的生活服务平台。新媒体中心着手建设手机客户端“达州全搜索”,聚合各种生活服务应用,实现了从纯媒体平台向生活应用平台的转型,打造出市民高度依赖的生活、社交、信息娱乐消费平台,并且开通达州IPTV,提供更多音视频节目服务。

5.2 强化内容建设,不断提升影响力

新媒体中心影响力日渐提升,各媒介粉丝数量稳步增长。微博粉丝数突破140000,在达州市各单位官微中处于领先地位,客观上已成为该市对外宣传的主渠道;微信增至75000、APP目前下载量逾55000人。

5.3 积极开展活动,多种举措促营销

新媒体中心紧密配合全台大型活动,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宣传作用,不断创新推出具有新媒体特色的各种活动,全年实现广告创收近200万。

5.4 强化管理,建章立制确保稳健发展

为确保新媒体导向正确,稳步发展,新媒体中心在台领导帮助下,先后制定《新媒体中心稿件审查及责任追究制度》、《新媒体中心采编部门管理办法》、《采编岗位职能职责》、《中心主任职责》、《中心副主任职责》、《中心领导值班制度》等,管理日渐完善。

6 内江:依托传统优势,加大媒体融合

6.1 规划引领,理清媒体融合发展思路

2014年4月,内江广播电视台研究制定了《内江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规划》,明确通过建设3个平台(网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建立2项机制(联动机制、激励机制),构建1个高效能的创业团队,力推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全台转型升级。

6.2 多方借力,开发“接地气”的新媒体产品

初步形成了内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内江甜橙网、手机客户端“大内江”为主,网络论坛、子网站、官方微信、微博为辅的新媒体产品集群,对电视4个频道、广播2个频率进行24小时网络直播;内江甜橙网主打本地生活服务类信息服务,开设旅游、微电影、公益救助等主力栏目;手机客户端“大内江”,实现了该台所有电视、电台频道、频率同步直播的同时,还加强与交警等部门的合作,手机客户端用户除了可以“随时随地”看直播、听广播、评新闻,还可以实时查看路况、交通管制公告等便民信息。该台新购入的广播直播车投入使用后,更是增强了全台网络直播能力。同时,其微信矩阵和官方微博影响力逐步攀升,微博粉丝71万余人。

6.3 深度定制,依托传统优势拓展新媒体业务

除了承担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宣传任务外,积极与城管、住建、团委、妇联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根据行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新媒体全案定制服务。内江广播电视台为城管部门拍摄微电影《我的男友是城管》、宣传片《城管很忙》、卡通片《什么是城管》,策划执行主题活动,拍摄制作的纪实图文《城管人的一天》点击率超1000万,被腾讯网在首页重要位置推荐。该台策划的“拯救烧伤祖孙三人”爱心募捐活动,募集到善款18万余元,创内江单一事件公益募捐记录,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公众形象。

6.4 开放融合,构建“媒体+”产业链

以媒体自身为着力点,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接轨市场,构建“媒体+”的媒体延伸产业链。发起成立“内江新媒体联盟”,与有影响力的商业网站、自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媒体资源、商业营销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发起成立“内江市微电影协会”,以广电媒体独有的视频拍摄制作优势,赢得了该领域的市场话语权。拓展创收渠道,采取“分账营销”方式开展自驾旅游、票务团购等业务,成立无人机航拍小组,多次圆满完成市级大型活动的航拍任务。

7 资阳:布局整体战略,联动融合发展

7.1 成立机构、专建专管

2015年1月28日,资阳广播电视台正式成立新媒体中心,统一负责门户网站(资阳新闻网)、社交新媒体平台(“掌上资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运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研发、渠道拓展、市场推广等。资阳新闻网建站于2006年,是资阳广播电视台全力打造的第四媒体,是该市唯一获国家网络传输视听节目许可证的音视频新闻发布网站。掌上资阳是该台通过腾讯微信注册的订阅号,以推送转发生活服务信息、热点新闻资讯、便民查询和举办各类互动活动为主,目前粉丝20000余人。

7.2 高度重视、统筹规划

形成“门户网+微信+APP”新媒体矩阵,最终实现我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2015年,构建完善的新闻资讯平台,形成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建成一个大型内容沉淀的门户网,一个综合社交新媒体平台(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并实现多个平台统一运行、一键联通,内容交互、资源共享,实现各平台用户(粉丝)数量5万。

7.3 理顺机制、市场运作

新媒体建设管理运营将走上市场化、公司化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做大影响、谋求生存与发展。

7.4 整体联动、融合发展

该台新媒体中心联合台所属宣传部门,设立资阳电视台全媒体中心,采用“全媒体指挥长制”,统一采编稿件,再根据各媒体平台的定位和受众不同,分发到各平台,形成“中央厨房分盘出菜”的采编流程。与此同时,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等一并规划,实行全媒体推广和营销。

8 广安:以广电媒体为龙头,建设新型全媒体

8.1 建设新媒体品牌产品,增强“指尖上的引导”

在 “三微一端”新媒体产品的建设上,广安广播电视台的官方微信、微博、微视,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进行改版优化,全台的所有节目、栏目都要建自己的微信、微博、微视,形成强大的“三微”矩阵,力争在2016年建成微信产品10个,微博产品5个,微视产品2个,粉丝达10万人。对“广安播报”APP手机客户端进行全面改版,完善生活服务内容,力争在2016年实现注册用户10万人,努力把 “广安播报”APP打造成广安的新媒体品牌产品。

8.2 实现资源共享、内容融合、多屏互动、多媒互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做到即时采集、即时编辑、即时回传,各媒体即时审核、即时播出。形成网络微信微博和APP先一步播放文字和图片,然后广播、电视和报纸精编后播出刊发,实现媒体之间在内容上互动与共享。同时,将各区市县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和报道组的新闻稿融入到“广安播报”APP中,达到全市新闻资源的共享、实现市与区市县的互动,满足不同受众群的需要。

8.3 锻造全媒体团队,提高“数字化生存”能力

新闻采编标准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坚持新闻立台不动摇,打造“全媒编辑”“全媒记者”,不断提高团队的资源整合与立体传播效率,锻造更加专业、更为复合、更具创新创造战斗力的采编团队。

8.4 建设一流的技术平台,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积极向中省和市财政争取和自己筹措资金,力争2017年年内建成全台自己的新媒体技术硬件平台,即数字化视频网络硬件平台、APP技术硬件平台和大数据硬件平台,为该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8.5 拓展经营创收渠道,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创收办法

在加大新媒体传输和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经营创收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与各部门合作,纵向与各区市县合作,开展新媒体电子商务开发,引进商业客户,力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客户端广播微信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微信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