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影视新格局暨教育新探索
——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综述

2016-02-28 03:32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4期
关键词:影视广播学院

陈 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影视新格局暨教育新探索
——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综述

陈 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2016年12月10日,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市成都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影视新格局暨教育新探索”。与会高校代表结合实践对“互联网+”时代广播影视教育问题进行了充分、全面的研讨。本文基于会议的主题演讲、论坛沙龙、论文陈述等,对“互联网+”背景下广播影视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探索、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产业生态现象考察等三个重点话题做了叙述和评析。

互联网+;新形势;广播影视教育

2016年12月10日,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市成都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影视新格局暨教育新探索”。来自省内21所高校的院系领导、专家、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活动。年会设置了“主题大会论坛”“广播影视教育论坛”和“研究生学术论坛”,涉及的具体议题如下:

1 人才培养理论探索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来自省内的各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积极探索人才培养途径,推动教育理论创新。成都理工大学刘迅教授在题为《互联网+背景下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中提到,戏曲和互联网融合的关键在于戏曲如何进行变革。其措施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一,要改变传统模式的观看形式,着眼于戏曲在网络传播的规律进行适应用性变革;其二,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动态的戏曲剧场;其三,要用“互联网+”的手段结合戏曲传播,形成一种“戏曲志影片”,作为传统戏曲的“活化石”加以保存;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常务副院长郭道荣教授以《产教融通——新时代动画人才的创新培养》为题发表了演讲。郭教授将动漫专业连续多年红牌的原因总结为三个“错位”:首先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错位,教育与产业严重脱节;其次是产业快速发展与动画理论研究的错位;再次是传统观念与发展态势的错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继续;四川音乐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包德述发表了题为《艺术通识教育对培养传媒人才的重要性》的演讲,他从学生微电影作品效果、广播影视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和当下学生的价值取向三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广播影视人才培养实施艺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呼吁高等广播影视教育应树立融合式教育理念,既高度重视广播影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又以艺术通识教育为抓手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副主任李丹在其演讲《“互联网+”时代的主持人培养新探索》中提到,全媒体时代具有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从传播思维到传播技术都进行变革,要能够实时捕捉信息并迅速判断用户需求,转变话语方式,熟练运用手机进行小屏直播,掌握吸引力法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立副教授在《从奇观社会到媒体奇观:学术研究中的概念》中谈到,学者之间的互相启发、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借用、挪用和征用以及理论的迁移、改造与转换均是学术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表征。在概念借用却又结合新的时代社会特征进行创造性发展和转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更具有阐释性的理论实践不断得以生产,并提供的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它有效地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们所身处其中的当下世界。

2 教育改革经验交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广播影视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四川省高校广播影视院系纷纷顺势而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条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尝试。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院长罗共和教授在题为《微电影、微视频的发展与高校传媒教育改革》的发言中介绍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三个方面进行的变革:首先是要求所有老师都加强新媒体的素养,其次是要求所有老师在授课之中加强新媒体元素,最后是规模化地增加有着新媒体行业经验的老师,强调技术性人才的引进;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焦道利教授在报告《“互联网+”时代广播影视艺术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探索》中详细讲述了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有益尝试。石油大学在确定8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减少课堂学时增加课后指导,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并配以选修学分制、学分奖励机制,将三个专业进行混合学习,着重提升学生新媒体运营能力;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常务副院长郭道荣介绍到,成都大学为了应对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之间的脱节,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一,探索泛动画概念,从多方面进行动画的探索。其二,引入业内人才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和企业共建优质课程和项目;其三,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的动画人才孵化园区,打造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其四,实现工作室制度,打造复合型人才;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刘彤副教授在其演讲《应用型传媒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全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中,介绍了四川传媒学院独具特色“五全模式”,即以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覆盖”为基础,应用型创新创业导师“全面双师型”为保障,通过深入实施应用型创新创业能力的“全产业链实训”和“全方位成果孵化”,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教学文化氛围的“全引领”,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逐步融入到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胡奕颢副教授则在题为《数字媒体时代影视特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的演讲中提到,川师大影视与传媒学院从专业认知、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处着手,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包括进行专业细分、课程模块设计、加大实践课程比重等。实行本科“2.5+0.5+1”培养模式,提倡专业竞赛、项目模拟、企业实训等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3 产业生态现象考察

“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产业生态发生着剧烈变化,对广播影视产业的考察是教育实践紧跟潮流的基础。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佑松教授在《影视研究的新语境》中对一带一路、融媒体、结构变革等维度做了系统性阐释。他认为“一带一路”将给全球影视业的话语权力格局带来新的可能性,“亚欧影视联盟”更从概念转向战略层面,四川影视业在该格局中的地位顺势突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张学勤博士在《屏读模式下传媒经营新策略》中分析:屏幕的关键作用在于“链接”。在屏读模式下,心动与行动之间是零成本转化。首先,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屏幕可以实现链接,其次,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社交,屏幕可以实现在线,再次,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屏幕可以实现互动。最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数据,屏幕可以实现智慧的结合;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博士徐书婕在报告《互联网+背景下电视传播创新路径》中谈到,“互联网+”时代的电视不仅内容上不断创新,传播渠道也从单屏到多屏,受众的跨屏互动更为活跃。新形势下电视传播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了解用户喜好和消费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四川大学博士马超指出,数字时代的受众测量数据来源主要有受众端监测和服务器端采集两种。但由于受众的跨屏使用、数据类型的多元化和测量标准的分歧,数字时代的电视受众测量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硕士孙玉敏在《节日语境下的电影档期开发》中,详细解读了中国电影市场上利用节日进行宣传营销的现象,她指出电影营销不仅只是借助节日氛围营销,更是会推动甚至创造节日营销;四川师范大学硕士万馨则在报告《2016国内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模式创新与启示》中对网络自制剧的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她指出,网络自制剧模式主要体现在互动性革命、为广告提供新空间、网络词语态和娱乐化方式表达等方面。她认为,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应当强化互联网思维,创新剧制形式,在受众细分的基础上重视受众体验,增加广告的趣味性,用电影的结构讲好一个故事。

4 结语

四川省广播影视高等教育学会,作为四川省内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学术组织及学术交流平台,在推进四川省高校广播影视教育及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年会论坛紧紧围绕“互联网+”这一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讨论,内容涉及到广播影视教育理论探索、教育方式改革和行业生态观照等方方面面,使与会者均获得了相应的收获。本次年会上,各高校代表相互交流改革成果,共同分享广播影视教育经验,深入讨论产、学、研发展动态,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广播影视理论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探索,更对省内广播影视教育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陈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影视广播学院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海盗学院(12)
影视
海盗学院(7)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