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6-03-01 00:40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唐瑜妹
新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活动思想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唐瑜妹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唐瑜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有着很多的闪光点,诸如“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这些观点对于改善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生活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吸收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课程,既具有知识性,又富于审美性,对小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审美品位的形成及其他课程的学习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由教学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等因素组成,其中教育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者采用什么方式来展开教育活动,因此,教育思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教育思想的欠缺与错误,存在种种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1)教育只注重课堂,缺乏生活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课堂教学与知识传授,与现实生活相脱节;(2)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参与度不高;(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教学与实践没有做到统一。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改善自身的教育活动,其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便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很丰富,“生活教育”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因为它集中反映了陶行知本人关于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方法等的思考,其中“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观点都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要点。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中的宝贵财富,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1.立足生活,转变教学方式。“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主体内容,有着多重含义。首先,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教育活动,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诸如从事艺术创作便是艺术教育,参加劳动便是劳动教育。其次,教育的中心与目的是生活,而不是教育本身。一个人无论接受多少知识、习得多少理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生活本身之中去。最后,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具体的生活决定着教育的形式、目的等;另一方面,教育又能反过来改造生活的现状,推动实际生活的进步。这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是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的。因为,当前的教学活动,大都立足于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教学活动缺乏生活性、情趣性,二是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因此,教师可以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出发,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概括言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贯彻生活教育的理念:

(1)创造生活。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造生活,即通过多种途径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尤其是生活情境的创设,从而使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场景之中,增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师在讲解《荷叶圆圆》这首散文诗时,可以通过幻灯片、音频、视频及背景讲解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出夏日荷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2)走进生活。创造生活仅仅是通过情境设置来增加课堂的生活气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走进生活来展现生活的教育意义。走进生活,即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受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父亲的菜园》,是通过种菜来反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之前,带着学生来到生活中的菜园,让种菜师傅向学生讲解种菜的过程及艰辛之处,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接受到教育。

(3)再现生活。据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语文课程不仅具有知识性,还有很强的实用性,生活中处处需要语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再现生活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文的能力。再现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展开对话,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尊重儿童,转变师生观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最伟大的教师”。在陶行知看来,儿童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具有无限活力和创造精神的知识学习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儿童的主体精神。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盛行着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体,学生是被教育的客体,这其实是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的。因此,教师必须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做出以下几点改变。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将自身定义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将学生作为课堂的绝对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习需求,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转变以前课堂中“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就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对话,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通过课堂的互动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陶行知坦言:“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他甚至还将“教授法”改称“教学法”,以突出“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时刻灌输着学习理念与学习方法的教育,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重视实践,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中而反思出来的,它是生活教育的精华。中国传统教育中,一方面重视教而忽视学,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另一面重视客观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却忽略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与实践。因此,陶行知主张教授与学习的合一,即知识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现实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存在着教、学、做严重脱节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中吸取养分,不断改善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教与学”的统一,上一节已经谈到,这里主要谈“学与做”的结合,即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社会实践,或者在社会实践中灌输语文教育,从而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即重视课堂环境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植树的地方,亲自演示植树的要点,在植树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本篇课文的知识点,并鼓励孩子自己植树。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则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有着很多的闪光点,诸如“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这些观点对于改善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翟仕云.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

[2]苏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爱兰.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浅析小学语文的教学思想[J].素质教育,2014(32).

[4]周国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2(05).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学活动思想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思想与“剑”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