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思想对当下影视作品创作的影响

2016-03-01 18:29王中栋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文艺作品现实主义

王中栋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致斐·拉萨尔》中所表达的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位兼具诗人和剧作家双重身份的知识分子的简单文学批判,而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所做的重要论述。恩格斯指出,在《致斐·拉萨尔》中,他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角度出发,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评介《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这不仅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要准则,同样也是文艺批评的重要准则。当下影视作品发展迅速,但是快速成长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创作弊端,所以,通过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批判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国产影视作品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观点

(一)客观冷静的批判态度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信的开头便提出:“如果完全撇开对这个剧本的纯批评的态度,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它强烈地感动了我,所以,对于比我更容易激动的读者来说,它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引起这种效果。”[1]他认为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经得起读者的反复阅读和批判,只有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作品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为现实主义文艺作品提供可鉴之路。无独有偶,恩格斯也在回信中提到:“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使我在情绪上这样地激动,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所以我把《济金根》往后放了一放,再读第三遍和第四遍的时候,印象仍旧是一样的。”[2]通过两位大师以上的思想,我们可以认识到,批判文艺作品需要理性的思维,不能带着个人情绪盲目地批判。真正的文艺批评并不是简单地套用理论术语,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优秀,需要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全面分析,并结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进行批判。科学的批判方法能够揭去文艺作品表面迷离恍惚、捉摸不透的现象,显现其真实的本质。当下如火如荼的国产电影市场中,“高票房低质量”、“高质量低票房”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呢?大部分观众在观看类似《小时代》、《煎饼侠》为代表的商业影视作品时,不能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批判,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影视作品带来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与共鸣,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低级趣味的、脱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批评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出发,对拉萨尔的《济金根》展开了文艺批评,要求作家要遵循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正确地认识和展现历史生活。斐·拉萨尔把机会主义思想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捏造历史人物,模糊历史事件,颠覆了德国16世纪的历史真实,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斐·拉萨尔没有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主观地把济金根塑造成一个借助骑士纷争形式举行叛乱的贵族代表,过度地颂扬贵族革命,贬低民族运动。济金根与农民在根本利益方面是彼此对立的,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和农民统一战线,他也不可能通过结盟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领袖梦,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如果济金根打起反对皇权和公开向诸侯开战的旗帜,他就一定会胜利。正如马克思所说:“拉萨尔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1]同样恩格斯也认识到:“拉萨尔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了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了莎士比亚。”[2]塑造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空穴来风,必须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蓝图,才能揭示当代社会中的本质问题。纵观近几年的国产影视作品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感受到国产影视剧作的发展并不乐观,出现了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过度娱乐化的“抗日神剧”、“穿越剧”等,原本严肃的抗战剧被拍成了武侠剧、偶像剧,甚至掺杂了大量的科幻元素。如此浮夸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完全颠覆了客观的历史真实,商业化、娱乐化的情节设置已经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准则。

二、美学观点

(一)真实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

细节的真实性是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方法之一,是在掌握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之上,对人物、环境、情节进行细致描写的关键。如果没有真实性基础作为依托,就无法表现人与物真实的现实主义关系,更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提到:“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描写,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记。”[2]根据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要求:对于细节的追求并不等同于展现生活的表面真实,也不是生活琐事的简单堆砌,而是既要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又要对生活进行选择和凝练,通过细节的真实性展现生活的本质特征。细节的真实性在影视作品中同样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一部影视作品中没有“接地气”的细节设置,那将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影片《港囧》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出发,认真遵循了真实性的创作要求。影片中出现的经典电影片段和粤语老歌,一方面是对当年香港流行文化的致敬,另一方面是能够唤起观众的感性情怀。影片中人物形象的设置具有现实价值,无论是面对中年婚姻危机的徐来徘徊于妻子和初恋情人间的感情纠葛,还是为梦想不断勇往直前的大学毕业生小舅子形象,都高度概括了观众曾经或者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体验,其细节真实性所带来的价值不言而喻。

(二)典型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核心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实现现实主义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准则。如果我们只强调真实性,而忽略典型性的塑造,不仅会降低现实性的创作要求,同时也模糊了现实主义创作与其他创作方法的界线。现实主义的典型性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经过概括凝练、总结提取出来的优秀的部分,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恩格斯认为《济金根》通过“世俗的受过美学和古典文学教育的、在政治上和理论上有远见的使节同目光短浅的德国僧侣诸侯加以对比,成功地刻画出了教皇使节和特利尔大主教两个人物的突出个性。”[2]马克思则认为《济金根》中除了教皇和特利尔以外,并没有表现出16世纪时人物应该具备的突出性格,主要人物被描绘得过于抽象,强烈的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物概念化、形式化了。我们不仅要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典型环境的营造,只有将典型人物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中,才能激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主旋律影视作品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逐渐摆脱了人物形象简单化、模式化的单一创作形式,向着多面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三、对影视作品发展的要求

(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论述是很完整的,我们要运用文艺批评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文艺创作,坚持细节的真实性描述,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例如,丁晟的《解救吾先生》便是根据2004年“吴若甫绑架案”真实事件进行改编的,讲述了一段解救吾先生的惊心动魄的警匪缠斗的故事。导演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之上,结合主演刘德华的亲身经历进行了改编,使得人物形象更具典型性,剧情发展贴近现实,影片非常具有真实感。警有警的气质,匪有匪的气场,场面之逼真,表演之震撼,对国产警匪片的发展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现实主义剧情片的创作,科幻片、动画片的创作同样需要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当中寻找故事原型和人物模板,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的创作思维,要勇于发现,敢于批评。

(二)提高思想深度,树立正确价值观

恩格斯在回复敏·考茨基的信中提到:“可是我认为倾向性应当由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方法硬塞给读者。”[3]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深度对于衡量一部作品的好与坏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识隐藏在字里行间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事情。体现在影视作品中时,我们既要做到保留作品的艺术性、商业性,又要提高其思想性,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便是一部极具个人色彩的代表作品,影片颇具思想深度,艺术感强烈,充满想象力。不仅具有黑色幽默的诙谐基调,同时也兼具暴力残酷的美学元素,自然流畅的影片节奏背后,传递出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方面都体现出导演对掌控影片的高超能力,同时也为国产影视作品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三)增强创新意识,倡导革故鼎新

如何实现现实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继续对当下文艺作品发挥应有的指导批判作用,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当考虑的事情。唯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付诸于实践当中,才能真正实现现实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电影《刺客聂隐娘》是改编自唐代裴刑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聂隐娘》,原文仅千余字。这无疑给创作团队增加了巨大的创作难度,但是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打磨修改之后,侯孝贤将一部美到窒息的画面风格、醇厚朴实的文化底蕴追求、无懈可击的技术水平的武侠片成功地搬上了大银幕。都代表了意境武侠创新大片的最高标准。影片不仅在创作形式上达到了新高度,在思想内涵方面同样展现出了戏剧的强大张力:微妙的人物关系,高深莫测的人生哲理,看似沉闷的叙事背后,蕴藏着无限玄机。优秀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能在紧贴创作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能够经得起观众的推敲,更能够经得住文艺批评家的批判。

[1]马克思.马克思致斐·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C]//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2-25.

[2]恩格斯.恩格斯致斐·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C]//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6-3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年11月26日)[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54.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文艺作品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文艺作品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现代国画人物趣味性创作方法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编导的创作方法分析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重读《夜读偶记》
国内九成文艺作品属模仿复制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