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自我实现

2016-03-01 18:29安忆萱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华书籍大学生

安忆萱

(辽宁大学 文学院, 沈阳 110034)

《文心雕龙·宗经》提及“经”时,释其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可以视为“经典”的本义,即在时间的检验与淘洗中荟萃而成的文化精华。经典跨越了时空的边界,汲取着智慧的芳华,予人以生命之哲思。在日益推崇精神享受的当下,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经典阅读更是成为提高自我修养、奠定自身发展基础的必经之路。因而,经典阅读的实现途径成为关涉经典阅读的关键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经典阅读的自我实现包含着选择经典、阅读经典、反思经典、践行经典四个环节。我们所呼吁的大学生经典阅读并非停留于经典浏览的表层,而是倡导深入经典,将经典与现实结合,唯其如此,才可称为真正读懂了经典。[1]

一、选择经典:披沙拣金,从善如流

在商品经济与消费主义攻城夺寨的今天,经典往往被掩埋于粗制滥造的泥沙之中,复制与拼凑的技巧机械地生产着一批批现代书籍。如何选择经典成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必修课之一。

选择经典首先需要了解经典。对于古今中外经典,我们并不要求大学生耳熟能详,只需其略知一二。提及中国古代经典,四大名著首当其冲,谈及国外经典,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大师也应知晓皮毛。由于知识领域的分化,大学生已经由过去的“万能型”人才转变为今天的“专业型”人才,因而,对于非人文领域的大学生来说,了解经典,具备一定的经典素养是实现长远经典阅读的第一要义。

在具备一定经典素养的基础之上,还要适当地拓展自己的经典视野。经典的选择首先需要大学生自身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在信息网络交织的现代社会,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经典的攫取,诸如浏览书籍作者、书籍简介、书籍评价等内容,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量,优先选取大家作品。同时注意比较书籍版本。不同版本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书籍质量的高低,也会关系到书籍内容的变化。经典历经时间越长,经典版本越多。另外,大学生之间的经典推荐也是选择经典的良好方式。同学朋友的经典推荐常常会契合大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更容易引起经典阅读兴趣,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实现经典阅读的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经典推荐方式源于老师推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因其充沛的知识储备与阅读经验,相较于大学生更具有辨别经典书籍的能力,同时老师们常常会选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更为有益的经典书籍进行推荐,能够使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经典阅读的意义。

经典的选择犹如披沙拣金,需要大学生自身树立经典阅读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经典素养,进行金石的开采。在淘金的过程中,应做到不耻下问,从善如流,对于同学、师长的意见进行积极有效的采纳。

二、阅读经典:勤学勤为,常读常新

阅读经典是大学生经典阅读自我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反思与践行经典的前提。阅读经典需要大学生勤学勤为,常读常新,进行经典的精读,探寻文字背后的深意,切忌浅尝辄止。

勤学,即是坚持阅读,保持经典阅读的连续性,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阅读的中断不仅影响阅读效果,也会导致大学生的片段式思维。片段式思维又可称为“碎片式”思维,由于长期的碎片化阅读,整体思维将逐渐被打破,思维系统分化为碎片,失去连贯性,损害整体认知与思考,甚至造成思维的退化。相反,连续阅读则有益于大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养成,使大学生在连续的阅读过程中,确切掌握经典内容,发现经典内蕴,受益终生。同时,勤学也要求大学生扩大阅读视野,提倡综合阅读。即在自身专业领域、兴趣爱好之外,涉猎更多领域的经典书籍,学习多方知识,向“综合型”人才靠拢。

勤为,即是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经典阅读不仅依靠视觉,更有赖于我们心灵的徜徉。在阅读过程中思考经典问题,思考与书籍相关的内容才能使经典深入人心。同时,勤于动笔,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使片刻的感悟化为永恒。勤动笔,培养书写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经典的记忆力,而且能够将经典转化为自己的素材。清初国学大师顾炎武一生倡行“钞书为著书”的准则,在抄录中将他人精华转为自身积累,受益良多。记录灵光一现的智慧,记录感人至深的文句都应成为大学生阅读经典的行动。另外,勤于动笔还具有平静人心的功效。平静的心态将使经典阅读事半功倍,浮躁之心只会使经典阅读半途而废。思与写的统一是提升经典阅读效果的珍宝。

常读,顾名思义,即是重复阅读。虽为重复,却只重复阅读内容并不重复思想。苏轼有言,“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道出了常读的必要性。常新则产生于常读的基础上,既是常读的原因,也是常读的目的。对于同一本经典的重复阅读,往往会现新意。以鲁迅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为例,王冶秋先生进行了多达十四次的阅读,指出:第一次阅读,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次阅读,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第三次阅读,鄙视阿Q的为人;第四次阅读,鄙夷化为同情,直至第十四次阅读,阿Q的遭遇成为对世人的警报器。[2]常读,才能常新,才能真正切近经典的初衷。同时,阅读犹如“听雨”,在少年、壮年、老年的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感悟。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的人生经验必然发生变化,对于同一本经典,在不同时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而,常读常新是初次阅读之后的必要步骤。

勤学勤为,常读常新是大学生在阅读经典过程中应当时刻牢记的信条。由思而动,由动而思,不仅是学与为、读与新的循环过程,也是阅读经典的环形方法。因思考而记录,继而读再得出思考,往往可以连接在一起,成为阅读经典过程中的箴言。

三、反思经典:去芜存菁,三省吾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经典也是如此。经典产生于特定时代,往往具有时代的色彩,反映着时代的风貌。以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观之,其创作于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背景中,必然含有一定的封建因素,诸如阶级意识、男尊女卑思想等。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进行经典的反思,不可一味迷信经典,要去芜存菁,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芜,并非仅指经典中的糟粕之处,也包含了经典中脱离时代、不为大学生价值观认可的内容。对于经典中的荒草,不仅要自觉剔除,“把书读薄”,更要主动批评,以批判精神学习经典,挖掘经典,才能使经典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经典的魅力在于“菁”华,正是因为精华的存在,经典才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精华作为经典的价值核心,极为重要,因而大学生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要形成耐心品味、细心琢磨的良好习惯,以达到发现菁华的目的。同时,对于经典中的精华之处,又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发现,还需要大学生学习精华,同时以此精华对照自己的行为,三省吾身,发现自身的弱点与缺陷。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以经典之精华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与生活信条,不断接近经典的微言大义,修身养性。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往往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阶段,正确的方向引导对大学生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经典阅读正是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良好功效。

“反思”是现代审美的核心精神,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否具有反思精神成为评判大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标准。反思经典一是反思经典书籍,考察经典的“芜”与“菁”,有选择地阅读经典,舍弃并批判糟粕,选取经典中堪称经典的内容;二是借经典中的精华之处反思自身,以经典的信条作为自身行为的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将反思贯彻于经典阅读的始终。

四、践行经典:学以致用,推而广之

践行经典是经典阅读的升华环节,标示了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根本目标。在认识并掌握经典的基础上进行经典的实践,将知与行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学会经典。

践行经典即是学以致用,将经典的所言所写转化为现实的所悟所行。陆游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是倡导将书本所学运用于生活,亲身实践。经典既为前人精华,必然深经检验,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却依然属于间接经验。读书的目的在于实践,学习经典的目的在于以经典指导自身的发展。只有在践行经典的过程中,才能亲身感受经典,深切体会经典,真正了解经典,得到成长生活的直接经验,切勿借经典纸上谈兵,人云亦云。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时常谨记经典的教诲,使经典成为自身的信仰,在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改善个人的行为举止。在践行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也能得到新的发现,诸如新的经典书籍,对经典的新认识等。古人倡导“采铜于山”即是指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只有对经典进行亲身实践,才能在浮华的当下接近“采铜于山”的可能。践行经典便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开采出新的宝石,实现对前人的超越。欲穷千里目,必然要求学以致用,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开拓个人视野,打破经典中的书本局限。

同时,践行经典中的重要步骤还在于“推而广之”,即是将自身对经典的认识与体悟传播出去,润泽群人。“推”指向经典的主动传播,“广”则是要求经典阅读的推荐应当尽量广泛,适用于更多人的需求,以达到全民阅读的效果。对经典阅读的推广必然包含着如何选择、阅读、反思、践行经典的重要内容,因而经典阅读的实现往往是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由小而大,由己及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读经典则热爱经典。在践行经典的过程中也要求大学生始终保持对经典的热爱,以自身对经典的热衷感染他人,借助榜样力量,实现经典的全面传播。

[1]吴玉杰.新媒体时代文学经典阅读的现实境况与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实现路径[J].名作欣赏,2015(24):12-12.

[2]王冶秋.阿Q正传·读书随笔[N].抗战文艺,1940-6-4(8).

猜你喜欢
精华书籍大学生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精华”之说欠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