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2016-03-01 18:29高蓉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家庭

高蓉蓉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应该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然而,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大学生群体中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开始滋生,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开始变得自私和势利,对集体和社会缺乏关注。在社会责任意识上更是缺乏,像日常生活中遇到老人摔倒而“不扶”、平时对待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乏及其原因来看,有多种体现。

(一)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严重

在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当前各大高校均实行学分制,目的是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却忽视“发展”,而去注重“利益”。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时,这一活动的参与者是否能加学分,能加多少分成为很多学生关心的问题。在求职择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凡事更多的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及社会需要。“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主,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奉献的精神。”[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城市越来越发达,就业机会也日益增多,更多的毕业生则更是向往在发达的城市就业,而忽略了同样需要发展的西部地区,导致东西部差距更加明显。很显然,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更多的是自我需要,而忽视了社会需求。

(二)贪图安逸享受,追求奢靡生活,家庭责任感淡化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也是最基本的单元,个体对家庭尽责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无限呵护甚至是溺爱中成长起来。以至于许多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减弱,认为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稍被忽视就对父母发脾气,而不懂得体谅父母。在学习、工作上出现怕苦怕累的现象,生活中喜欢攀比,而不顾及家庭经济情况。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浪费现象严重,节俭意识弱化,只知道从父母那里伸手要钱,甚至成为“啃老族”。花钱大手大脚,不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与辛劳,家庭责任感日益淡化。

(三)社会公德意识淡漠,不负责行为时有发生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在公共场合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注意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做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却不顾及他人感受。在教室里,在课桌、墙壁上乱写乱画。在寝室里,浪费水电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大学生更需要通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危害性

大学生诸多的消极表现,体现出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日渐弱化,而这种弱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纠正,将会给个人、家庭、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不利于大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

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一种美德,本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才有助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懂得自己对他人应该有责任行为,则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对人冷漠等恶劣品质。在大学生中,甚至出现令人心痛的行为,如众所周知的复旦大学室友投毒事件、大学生失恋等造成的跳楼事件、还有之前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马加爵连杀四位室友,及仅因一袋麦子丢失而与他人产生纠纷,大学生李征为了报复竟然在20分钟内连杀七人的事件等。[2]这些事件固然与社会整体道德的滑坡有关,然而更多的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道德素质缺失所造成。显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不利于其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不利于和睦家庭氛围的形成

大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家庭负责不仅仅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是一种义务和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在家庭中的表现主要是对父母不负责、对家庭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在家庭生活中,有部分大学生把自己定位为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而不是多体谅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有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同学,攀比心理较重,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花钱大手大脚,不能体会父母的辛劳。在学习上,散漫对待,不求上进,不考虑自己成人成才和对家庭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是父母的中心,孩子的事情时刻连着父母的心,大学生中很多不孝敬父母的行为将会导致家庭矛盾的滋长,不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

(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和谐社会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人与人和谐相处,大学生是当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只有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责任之心、常现责任之意、常存责任之情,才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因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途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多方面的努力。因而,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种途径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人是社会的人,因而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尤为重要,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上,首先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由于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每一个体所拥有的高度的责任意识,因而建设和谐社会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而“人生观、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思想指导,而先进的科技手段无疑也能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也日益迅速。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已然成为中国网民中最活跃的部分。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强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并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先进事件和典型事例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突出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成人的重要保证,因而学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肩负着重任。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学校必须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改进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内容,特别是要注重社会责任感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高校教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3]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高校应改进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变原有的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要以学生需要来选择教育内容,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原则,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接近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责任感。

当然,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好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因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与教师素质、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该养成踏实的政治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道德修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使学生领悟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职责所在,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且付诸行动。

不可否认,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条件。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高校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就必须优化校园环境,不仅要加强对学校社团的管理,开展学生文化活动,像在国庆节、教师节、环境保护日等特殊日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感恩意识及环保意识等,还要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对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宣传与渗透,将社会责任意识散布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邀请具有正能量的专家、学者作报告,通过真实案例和真实人物,让学生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的行为方式及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不同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学生的性格和精神状况。尽管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已脱离家庭,但家庭是大学生的“根”,对大学生依然具有教育功能。“家庭是大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教养方式以及环境氛围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4]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在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孩子养成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的良好习惯。

当然,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如此,因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对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主见的大学生更要注意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是一种情感教育,家长在教育中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大学生真正在心灵上受到启发和感动,进而在实际行动中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责任感的人。另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父母自身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主要做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俭持家,遵守公共道德、爱护环境,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等。总之,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进而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加强自身修养及自我教育,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开始向成熟阶段迈进,因而在很多事情上都已具有了判断和辨别能力,在实际行动中更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批评与反省,这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而且也有利于不断改进自我。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大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并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以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否认真行使了权力、履行了义务,通过自我反省,达到对社会责任感重要性的认识。在形成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认识上,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自我教育,把自己锤炼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量。

学习虽然是大学生的天职,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应在学习书本的同时,积极走向社会,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社会活动是展现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形式,正是在与他人的相处和协作中,人的责任意识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扎实有益的活动真正收到成效。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朱蕴莉.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2007(9):70-72.

[3]李朝京,高淑芳.思想道德修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王炳吉.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5-206.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家庭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煮”夫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恋练有词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