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素质研究

2016-03-01 18:29杨慧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形势

杨慧宇,石 珉

(池州学院, 安徽 池州 24710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以各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讲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普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化,形成科学看待世界、判断问题的价值和立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必修课之一,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有其特殊性。纵观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专职授课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高校仍以兼职教师为主,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既要具备优秀的基本素质,又要有诠释好这门课程的特殊能力。

一、深厚的理论功底

从教学目标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觉悟三个主要部分。在知识方面,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首先要帮助大学生在坚定的政治立场基础上,主动去了解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通过与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该门课程所需要的理论背景和方法;通过国内形势教育,使学生了解近期国内的重大变化;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使学生领悟国家的过去与现在;通过国际形势教育,使学生深入理解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的政策环境,明确政策变化的内在依据,明白表象背后的逻辑,使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的分析方法必不可少,而运用方法能力的培养,还要从学习相关的理论入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看似浅显,实则涉及到诸多领域,要想全面深入地把握形势和政策,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需要任课教师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立党立国的根本,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自身要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能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学说的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成果;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相关规律洞析形势变化的趋势;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可以训练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相关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国内外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帮助他们树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坚持人民大众的基本立场、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旗帜的正确的科学的形势政策观”。[1]因此,“形势与政策”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提高理论修养。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课程以当前的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为背景,以贴近当下、反映实际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为教学切入点和突破点,力求紧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各项会议尤其是重大决议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2]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课程教学内容也会随之更新。鉴于教学内容的延续性,以及课时设置的局限,目前,多数高校都是以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专题开设讲座,带领学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以及时地对大学生普及形势与政策相关知识。同时,大学生有了解外部环境的迫切需求,“形势与政策”课要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效,才能深入人心。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紧跟学生的问题焦点,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时刻关注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更新,并且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经过深谙于心。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更新,任课教师要及时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融入到教学中,随着理论和实际的变化同步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需要具备不断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不断积累知识的决心与毅力。

二、优秀的教学能力

面对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的局势,“形势与政策”课除了“授人以鱼”之外,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能够独立自主地了解国情与世情。首先,“形势与政策”课要培养学生对于各类信息的精准判断力。随着互联网与各种传播媒介在生活中的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在每天扑面而来的庞大信息群中,大学生必须具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才能保证收获信息的准确性。其次,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与问题都离不开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要想透彻把握形势动态与政策变更,大学生就要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能够分析形势变化与政策变动的关系,分析不同事件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深入现象的内部,探求问题的本质。最后,要培养大学生处理和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引导其在未来的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形势与政策”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出能力优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铭记理论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分析案例、自身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为此,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教师结合课件的讲授方式为主,适当辅之以课堂提问、组织即兴演讲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图片、欣赏音频、观看视频等方式,在扩大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同时,又可以调节沉闷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形势与政策”课也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通过组织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也是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课的效果。大学生普遍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接受新知识,通过选择巧妙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教学能力和素质上,任课教师首先要具备传统课堂教学的口头讲授能力,做到语言生动简洁,内容丰富充实,力求生活化与艺术性相结合。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常运用有关素材,如图片、数据、视频等,需多媒体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分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熟练地操作相关设备和软件,自如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时,教师还要分清主次,防止一些课外知识转移学生注意力。再次,在“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过程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经常进行课堂演讲、专题讨论等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既要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又要确立自己引导者的身份,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还要结合教学主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这样才能向教学目标迈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具备有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近些年来,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活动作为补充逐渐为各个高校所采纳,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越来越强调教学的实践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理论性过强、能力培育不足的缺陷。而要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教学,达到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目的,任课教师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不可或缺。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实践方式;在活动中,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尽量让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后,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心理变化的轨迹,在收到反馈后及时做出回应。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特点,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三、较高的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是学生学习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榜样,“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也不例外。“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思想道德素质上,一方面要爱岗敬业,以教为乐,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通过课上提问、课下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同时,坚持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他们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导师,使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有效地排除不良思想观念的干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要很好地完成这些工作,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规范职业操守,提升道德境界,以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程通过引导大学生感知国情民意,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态度,提升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培育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敏感期,极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出现情绪上和思想上的波动,甚至在对于某些问题的看法上走向极端。[3]对于那些思想较为偏激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与其沟通交流,针对具体的情形加以耐心疏导,循循善诱。教师是在校园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因素,言谈举止中所展现出的相关立场,都可能对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的学生产生影响。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传递科学的政治知识与政治态度是“形势与政策”课极具特色的教学目标之一,任课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政治立场和相应的言论对于学生政治方向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做到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保持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以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进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也是如此,既要有博古通今的理论知识、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还要有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与坚定不移的政治品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1]张录平.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J].湖湘论坛,2011(1):48-51.

[2]杨志伟.论形势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50-51.

[3]操国胜.形势与政策[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形势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