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防范宗教渗透

2016-03-03 15:27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教思想大学生

田 俊 萍

(许昌学院 宣传部,河南 许昌 461000)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防范宗教渗透

田 俊 萍

(许昌学院 宣传部,河南 许昌 461000)

当前,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宗教传播的方式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活动,与我们争夺青年学生思想阵地的形势十分严峻,然而高校在防范体制、思想建设、管理制度、监管措施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要防范宗教对高校的渗透,需做到:构建系统的防范预警机制,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密度和力度。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非常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国外敌对势力伺机而动,它们将本国的各种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渗透活动同我国某些非主流社会思潮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宗教传播的方式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宗教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学生思想阵地的形势愈发严峻。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敌对势力普遍打着“宗教自由”的旗号,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和政治图谋,它们进行校园宗教渗透的目的,不止是为了扩大某种宗教的影响,争夺广大师生的意识形态阵地,更重要的在于企图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政权,破坏祖国统一。我们应当高度警惕,严加防范。

一、高校宗教渗透现状分析

宗教渗透在表面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政治意图,甚至只是出于宗教的普世性,就是所谓要传播宗教教义,而事实上其往往通过传教来控制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甚至在我国境内非法建立宗教组织,非法发展活动据点[1]。

校园宗教渗透是指宗教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深入到校园对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进行宗教传播的宗教渗透形式。

(一)高校校园宗教渗透的方式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变换多种方式,加紧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活动,其形式复杂多样,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公开宣传宗教教义。在高校有部分来自国外的教师,他们本身就是宗教信仰者与传播者。他们利用在高校任教的便利条件,通过授课、作报告、学术交流、与学生交往等形式,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宗教知识,潜移默化地灌输宗教观念,诱导学生对宗教产生兴趣。他们常常对宗教典籍中的故事、传说、典故大肆渲染,去影响学生,很容易让学生对宗教产生兴趣。在获得学生们的心理认同后,他们就抓紧时机来宣传宗教教义,把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企图影响并改变学生的“三观”,争夺学生的思想意识主阵地。

2.散发与宗教相关的宣传资料和特殊物品。传教者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抢占各种宣传时机进行传教活动。例如向学生发放多种宣传资料如书籍、画册、传单、录音带、光盘等,这些宣传资料的制作一般都很精美,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诱导他们产生阅读其内容的兴趣。也有人通过向学生免费赠送被赋予特殊意义的物品进行传教,比如结缘卡、转运珠、平安符、辟邪梳等,学生只要接受这些馈赠,就意味着认可他们所宣扬生命观、命运观、价值观等,也就达到了他们传教的目的。也有部分学生知道这些活动是为了宣传宗教教义,但并没有强烈反对,而是报以听之任之的态度。

3.以交友、学习交流的名义,借机宣传宗教教义。大学生正值青春时期,有着强烈的交际渴求,期望拓展人际交往圈,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也给一些宗教传播者带来可乘之机。传教者通常借着交友的名义,在交流中向学生们灌输西方的价值观,用宗教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有宗教组织者利用大学生急需提高外语口语水平的心理,以学习交流、帮助大学生学习提高的名义,借机宣传宗教教义,使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反科学的宗教思想趁机占领大学生的头脑。

4.通过所谓关怀和慈善活动,引诱学生信教。传教者通过对高校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让大家相信其是友好、博爱、善良的,以博得大家的认同与好感,从而扩大其影响力,进而宣传宗教教义,发展宗教成员。有些传教者通过对部分家庭突遭变故或者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给予“温暖关怀”,让学生相信这是神的关爱与召唤,从而在学生的心里植下宗教的种子,一旦机会成熟就会劝学生成为他们的教徒,以此扩充传播宗教的组织力量。

(二)校园宗教渗透的特点

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最大的国家,也就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政治演变的首要目标。高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营地,自然也就成了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主战场。他们利用多种手段,借助多种载体企图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目的。尤其是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工具的普及或广泛应用,国内外宗教渗透活动更加猖獗。这些活动表现出以下典型特点。

1.多样性。第一,传教手段多样性。传统的传教方式依然存在,但现代的载体也为其所用。目前有些传教者经常通过教堂、无线电、书籍等手段传教,也存在利用互联网实施宗教渗透的情况。这些境外教会组织通过建立宗教网站,利用交流软件注册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带有政治色彩的宗教宣传。第二,传教者身份多样性。传教者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利用职业身份的掩护,见机行事,散发宗教材料,宣传宗教教义,甚至劝人皈依。第三,传教时机多样性。一些传教者利用留学活动、学术讲座等交流机会,向大学生传播宗教思想与教义,发展宗教信徒。也有利用宗教特殊节日活动像圣诞节等,吸引一些大学生参与,向他们施加宗教影响。

2.隐蔽性。第一,身份具有隐蔽性。传教者绝大部分都有正当的职业,以授课、办企业、经商为掩护,比较注意隐蔽自己的身份。第二,联系手段具有隐蔽性。传教者往往将彼此间的联系伪装成为正常的工作联系,交谈的内容使用暗语,交流的信件予以加密,一般人很难破译他们沟通的内容。第三,目的具有隐蔽性。传教者假借各种名义接近高校学生时,表面是友善的,真正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企图。

3.专业性。传教者决非随性和无组织的,而是具有专业的精湛的宗教传播技能。他们都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有自己的宗教领袖和宗教教义、教规,也受过宗教组织的专业培训。他们通过建立宗教组织和据点,发展教徒,宣传教义,最终企图颠覆我国政权,破坏我国统一[2]。他们在传教中,利用大学生的一些弱点,运用各种专业技巧,多方面多渠道渗透,让人防不胜防。

二、高校在防范宗教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防范体制不健全

高校普遍存在对宗教事务管理不够重视、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由于宗教自身的敏感性,在宗教事务的管理上,部分高校并没设立校级、院级等的层级管理机构,也没有立足本校校情,制定与宗教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防范传教渗透方面,没有相应的高效的防范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制度上没有坚实的保障,相关宣传工作也做得不到位,广大学生对宗教渗透问题的危害程度没有足够认识,致使学生遭受宗教渗透的危险性加大。

(二)思想建设不扎实

大学生处在思想、观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不稳定,心理不成熟,而又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学生的这些特点,极易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这些敌对势力想方设法极力向大学生们灌输“西化”思想,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目前高校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信教,并存在宗教暧昧现象,大学生防范意识普遍淡薄,这是非常危险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工作模式僵化、针对性不强、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等,不能完全为广大学生欣然接受。加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一部分人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不充分,态度不够明确、端正,对宗教渗透警惕性不强,这些都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部分高校有关宗教知识的课程开设不够,有关宗教方面的内容很少在课堂上正面传授,这更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感,容易让大学生从其他途径获知这些信息,这就为传教者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带来可乘之机。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是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学校诸多方面。从高层领导至中层管理又到基层落实,涉及领导、教师、辅导员、学生、学生社团等。目前,高校在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上存在管理不协调、脱节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与部门间、人员间未密切配合、联动协作有很大关系。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整体工作协调高效运行的强有力的保证。

(四)监管措施不到位

有效的监管措施是保证管理工作成效的一道关键防线。监管不到位,会导致整体工作功亏一篑。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网络的高速发展,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宗教组织者向大学生传教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他们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广泛性、高效性,对大学生发起强大攻势,千方百计地进行宗教传播活动,其中包括西方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害的思想[3]。高校监管不到位,就会导致有些学生的思想观念被宗教渗透和侵蚀。

三、高校抵御宗教渗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系统的防范预警机制

防范宗教渗透,要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网络,增强抵御的综合能力。

1.建立目标一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齐抓共管、联动协作的防控宗教渗透的组织机构

在中央统一思想指导下,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高校内部各部门要目标一致,齐抓共管,联动协作,党政部门都有责任来管理宗教事务。努力建立防范宗教渗透的长效机制,要切实从组织上给予坚实保障。高校需从多方面加大投入,确保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高校需要积极与行政主管部门加强联系,以促成联动网络的形成,对校园宗教渗透活动进行有效防控[3]。

2.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防范宗教渗透预警机制。高校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必须充分发挥基层院部的巨大作用。首先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构建校级、院级和班级的层级工作网络。发挥学生信息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这些学生信息员,辅导员可以及时将相关信息向学校主管部门汇报,为学校进行整体情况排查,及时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供保障。同时,学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制定防范宗教渗透的预警方案,完善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二)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

高校要坚持疏与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积极培养他们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从根本上为学生筑起一道坚实的思想防线。

1.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坚定大学生的正确观念

高校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下功夫,使课堂教学有趣有益,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凝聚他们的学习专注力,从正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使他们能够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客观冷静地对待宗教问题,克服宗教狂热思想。

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时开设宗教知识课程。要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学生增强自觉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意识,消弱宗教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增强大学生对宗教渗透的抵抗力。

2.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高校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把握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等时机,广泛开展爱国爱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和日常化,尤其是在宗教节日期间,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党的宗教管理政策,把防范宗教渗透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各类校园活动中,做到用科学知识武装学生,不断拓展优秀文化的阵营。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大学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这些压力包括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有些学生不能有效地自我开导,缓释压力,他们需要外界的帮助与慰藉。如果学校和家庭不能正向引导与积极帮助他们,势必会将他们推向别有用心的宗教传播者的怀抱。高校要秉承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给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归属感。

(三)构筑牢固的制度防线

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防范意识,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制度防线。

1.加强对教师的有效管理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能力,但是在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等方面却存在差异。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在与学生接触中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有个别信教的教师甚至会诱导、鼓励学生信仰宗教,进而为宗教组织扩展势力。学校要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对于信教的教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这些敏感人群的监管,防范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宗教渗透。

第二,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成人员包括学校党政领导、各级管理层、辅导员、“两课”教师等人员,他们均担负着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校要注重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专业知识与宗教知识的培训学习,引起他们对宗教问题的重视,端正其对宗教的态度,提高其对宗教问题的研判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里特别要注重“两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两课”教师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宗教相关知识的传授等重要任务。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宗教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高校更要加强“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保障大学生们接受知识信息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3.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一方面尊重理解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也要严格管理。积极了解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对信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既要尊重他们的宗教情感,也要采取严格科学的管理措施,通过多种方式,保证这些信教学生不在校园或者其他场所对大学生传教。

(四)加大监管密度和力度

通过多种监管手段切实阻断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大学生进行渗透的渠道。

1.加大校园网络监控力度,主动占领新媒体领域,引领网络舆论导向。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宗教的传播也有了新的载体。宗教组织利用互联网和电台传播快捷、受众广泛、覆盖面大等特点,开辟多种宗教渗透的新途径。对高校来讲,只有加大校园网络监控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宗教渗透的负面影响。要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平台,有效过滤一些有害信息,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2.高校要规范思想宣传阵地和文化活动管理。要切实加强对形势政策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及讲座、论坛的管理,充分发挥综合管理效应,确保校园内所有宣传活动和学术文化活动始终高扬主旋律。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类学生社团的管理,不仅要在审批手续和程序上严格管理,还要对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从政治上严格把关,以防某些人以赞助等形式变相从事校园宗教传播活动。

3.加强对宗教传播隐性活动的排查,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重点排查信教的学生和参与过宗教活动的学生以及家人信教的学生,要派专人进行专管,密切关注他们的情况,防止他们在学校进行宗教传播或者开展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

[1] 汪双喜. 高校宗教渗透问题研究综述[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5):14-17.

[2] 冼德庆.当前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其预防对策[J].兰州学刊,2007 (2):114-116.

[3] 田玉芬.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4-146.

责任编辑:师连枝

2016-01-11

田俊萍(1982—),女,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9824(2016)06-0130-03

猜你喜欢
传教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试析传教活动主体的伦理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