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形势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

2016-03-03 15:27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做双师实训

魏 会 廷

(许昌学院 公共实验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形势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

魏 会 廷

(许昌学院 公共实验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新形势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凸显出自身优势。文章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阐释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系统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一体化教材的编制、一体化教学和实训环境的建设、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

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多年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在各个层面效仿国内知名高校,确立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做法又导致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缺乏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培养的学生往往是既不能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又缺乏企业或者公司职业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技巧。与此相应,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等问题严重。2015年年底,教育部、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发展的尝试,因地制宜地积极创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服务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1]。

在许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脱颖而出。它是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理论的实用性和够用为原则,以紧紧围绕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依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地方本科院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有效实现了教、学、做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了地方本科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积极迎合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一、“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平面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数字图像设计与创作能力,它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重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平面设计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设计人才。因此,对于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讲,平面设计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实践教学更是无可替代,它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把握“平面设计”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审时度势开展“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引起了专家、学者和教师的探讨和思考。地方本科院校提倡和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更是一种有益的总结和探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点。他研究认为,教、学、做完全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2]。在“做”中进行“教”的是教师,在“做”中进行“学”的是学生,这个过程实现了“教师愿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良好。

“平面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带有职教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提倡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平面设计的具体项目任务作为依托,以平面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实训为手段,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把平面设计的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3],它是一种注重自主参与、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实习实训、注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提升“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平面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特别关注几个结合,它包括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操作实施与创作评价的结合,体现了“双主”原则,培养了学生对平面设计的职业敏锐性和专业感知力。可以说,“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平面设计教学从“平面设计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平面设计知识的处理、转换”,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实践与建构”,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的理论传授”转变为“专业教室或者公司设计室”等。

二、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平面设计”课程,旨在培养设计专业学生成为平面设计新锐,或者培养非设计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素养,不断增强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五美”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品质。在我国,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还不是很成熟,相关课程比如“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地方本科院校不重视市场定位,“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与平面设计行业之间缺少交流,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平面设计的市场情况缺乏了解,直接造成毕业生不懂市场营销和设计工艺,毕业生岗位能力非常薄弱,无法满足设计公司和单位的岗位要求[4],往往需要公司或单位对他们再培养,这必须引起地方本科研院的重视和思考。

2.“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整个“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还采用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为依托,在“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和操作演示,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被动接受。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平面设计任课教师只考虑把平面设计课备好,把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好,很少关注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和协作性的激发。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安排平面设计教学时,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往往有时间间隔,这就造成学生在实践实训时,在理论课上所学内容已所剩无几,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不牢固,课堂教学质量很差。

3.“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平面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平面设计任课教师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教学。但是,很多平面设计的任课教师把实践教学推向了一个极端,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是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技巧,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重视“平面设计”一体化教材的编制

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校本一体化教材的编制,在“平面设计”课程的教材编写和修订中,以培养学生平面设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合理性等原则。其中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主要表现于在一体化教材中加入一些详细的宣传海报、学生求职简历、户外广告等方面的制作内容,把企业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要求、文化理念融入到教材里。趣味性体现于教材中教学案例的遴选,要求教学案例可读性强,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如讲授“以图像拼合技术来进行平面设计”时,让学生把个人或者自己周围熟悉的人的靓照作为平面设计作品的主角,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图像拼合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不追求构建知识体系,而是知识“够用”即可,不再单纯强调专业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5]。“平面设计”一体化教材要做到“够用”要求,则需要教师在“平面设计”教材编写前实施大量的调研工作,把握好相关企业及设计公司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工作岗位层次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平面设计行业的要求。同时,地方本科院校要做到高瞻远瞩、立足现在和开拓未来,根据外部环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策划和营造平面设计的某种场景,在此基础上把拟教授的内容分解、细化成模块化的学习任务,并形成一定指标,从而实现以“项目任务”为主线来组织教材编写和修订。另外,在编写和修订教材时,需要先制定好一体化教学大纲,遵循“把讲义转变为教材,形成系统性,成熟就编写”的校本教材的编写策略和方法。

2.注重一体化教学和实训环境的建设

“平面设计”教学和实训环境一定要围绕着平面设计“教学做”来设定,能者用不能者弃,选择适合“教学做”的教学和实训环境。鉴于以上原因,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和实训环境,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做好平面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有效使用工作,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根据“平面设计”课程内容改革进行规划,将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安排到实验教学中心来进行,摒弃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分而治之的保守做法,根据项目任务,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渗透,同步推进。平面设计的任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教学,任课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听边操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工协作搞“项目”,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2)积极推进大学生平面设计与制作等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创新创业园内建立平面设计专区,学校要系统论证,加强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参与,使创业与教学、实训相结合,从而不断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在平面设计创业园中,师生可以模拟真实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后能“零适应”地融入企业或者公司;还能借助创业环境,聘请社会知名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师来校指导创业园平面设计业务的拓展和技能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承担了设计师、师傅的角色,能够时刻站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前沿,又能始终保持平面设计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学生则可以成为设计公司的学徒,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设计潮流、理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平面设计创新创业园,可以实现平面设计公司与教师结合、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统一、理论与实践融合、设计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师教学与科研合一、社会服务与经济创收结合。(3)做好地方本科院校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转型发展中,地方本科院校不仅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更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积极达成校企联盟,强强结合,为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的实践教学搭建一个高效、稳定的企业实训平台。在校外实习实训企业或者公司中,学生既能亲身参与平面设计任务,又能抓住很多机会参加各种广告大赛等,在相关的平面设计比赛中不断获得进步。可以说,建设好和运用好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训环境,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样的前提和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平面设计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3.做好平面设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平面设计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将“平面设计”课程内容分解为一些理论和技术模块,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每个模块细化为一个可执行的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的项目教学,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后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单地说,平面设计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项目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平面设计的项目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案。其主要流程是:(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制定相应的项目任务。其中,拟定的项目既要涵盖教学内容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也要考虑到应用平面设计的行业特点和行业需求,既保证依据该项目来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偏离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该行业的特点及现状。(2)分组实施项目计划,并合理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任务。按照项目特点把项目任务分给不同小组的学生负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分工,从而确定各小组成员的职责。(3)具体实施项目计划。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协作学习,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跟踪督导,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4)评价与改进。学生可以在汇报学习成果和相互评价时反思改进,教师既要指出不足,更要鼓励和激励学生,使其保持平面设计的学习积极性。(5)优秀作品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断进行推送,既能让学生欣赏并学习优秀作品,又能让优秀作品的设计者获得足够信心[6]。

4.加强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是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实践导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平面设计教学质量,而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瓶颈。在“重学术、轻实践”的教师评价机制的环境下,教师由“单师”转“双师”的主观意愿不高,能动性未被激发。与此同时,“双师”认证标准不清、制度不全、程序不规范,“双师”的权威性也不高,标杆作用没有彰显,这些都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包括兼职与专职教师、“双肩挑”教师等。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把老、中、青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科学化的阶梯团队,同时也要形成高、中、低的合理职称结构。(2)地方本科院校可通过引入一些社会上的知名设计者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结构。可从企业聘请一些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操作经验以及符合教师基本条件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利用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办法来增加校内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的比重。地方本科院校可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内的技术职务考核,在政策上支持,在经济上进行补偿和激励,促进本校教师获得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技术职称,让“双师型”教师称号实至名归。(3)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要定期进入相关企业或者公司了解市场需求和把握设计流行趋势,积累平面设计教学所需的新技能、新知识,并获取实践经验,以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4)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人事招聘工作中,可以重点考虑、优先招聘社会上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应聘人员,从而优化地方本科院校平面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无疑将会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的助推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势必会让“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让学生获得平面设计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形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参考。

[1] 张威.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6(8):25-27.

[2] 李妍. 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5(22):211-212.

[3] 张爱英. 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 内蒙古教育,2013(3):40.

[4] 刘永强. 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 河南科技,2013(4):232-233.

[5] 张燕. “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3(3):150-151.

[6] 贾昆霖.“做中教、做中学”教学过程设计——基于岗位需求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3(11):192-193.

[7] 陆晓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84-86.

责任编辑:郑国瑞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and Do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the Course of Graphic Design as an Example

WEI Hui-ting

(Public Experiment Center,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establish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job skills training. In this new situation,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will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Graphic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the compil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environment, the use of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graphic desig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phic design; 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2015-09-22

2015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02015118);河南省2016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016-JSJYZD-057)。

魏会廷 (1980—),男,河南舞阳人,副教授,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研究。

G71

A

1671-9824(2016)06-0143-04

猜你喜欢
教学做双师实训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