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泛读课教学的思考

2016-03-05 08:57毕玉娟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大学语言

■毕玉娟

对大学英语泛读课教学的思考

■毕玉娟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学习语言知识、获得阅读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大学英语泛读课的主要任务在于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假设、判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兴趣阅读的能力,扩大学生的记忆存储量,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然而,目前大学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并没有真正体现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观念还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较为单调,还基本处于传统英语阅读课的教学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以培养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大量的阅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然而事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由于不喜欢阅读,因而读得就少,读得就费力。由于没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就很难理解阅读材料,因此阅读量也就无法扩大,从而阻碍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然而,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阅读技能的欠缺也折射出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还是闭门造车,没有认识到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例如,有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为了弄清楚所遇到的生词,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查阅词典上,导致无法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课文。还有的学生为了读懂某篇文章,采用指读、回读的方法,结果时间花费颇多,效果欠佳。

二、促进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选定适合的阅读材料

教材是教师上课所用的材料,是用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泛读课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泛读课程跟精读课程是相辅相成的。泛读课程得益于精读课,精读课学得好,词汇量、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多了,学生泛读课学得就较为容易。同样,泛读课又是精读课的补充,是服务于精读课教学的。因此,精读课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所学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等也应该再现到泛读课教材中。这样,在不同背景下出现同一知识点,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其次,泛读课的教学目的是强调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因此,泛读课所选的材料在难度上应低于精读课文,在长度上应高于精读课文为宜。不应选择生词比例过高的文章,以免影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最后,要合理开拓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泛读课程教学的补充,比如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市政报道、娱乐节目、体育节目和人物传记等。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泛读课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真实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将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化、真实化。在泛读课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培养和发展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任务,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任务型教学法不仅吸取了其他教学法的长处,而且还更容易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任务型教学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任务的目标、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和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泛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主体,而应该是向导。教师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定阅读内容,限定阅读时间,明确学生阅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但是,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应科学地设计和提出问题,作为学生对整个阅读过程的引导。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理解方面的错误给予纠正。最后,教师再对整篇文章主旨进行总结。

(三)注重语言文化教学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语言作为重要载体,能更好地体现民族文化基本特征。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方面的教学,更应该重视文化方面的传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西方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例如:节日庆典、肢体语言、餐桌礼仪以及历史渊源;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例如隐私的界定以及金钱观念、成功观念等等,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读者在理解方面的偏差。

(四)扩大学生知识面

现代社会,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了。广泛的阅读材料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倘若一味地钻研语言知识,而不注重各类知识的迁移,扩大知识面,即使语言功底再好,也未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丰富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运用语言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预测推理以及阅读技能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四大必要条件。总之,阅读不仅仅是提高语言水平,更是为了获取丰富的信息,拓展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是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较强的阅读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包括略读、寻读和推读等。略读(skimming)是一种选择性的快速阅读方法。略读的宗旨是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在略读时,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忽略阅读材料中不影响主旨理解的细节部分,过多的细节理解会占用太多的阅读时间。具体做法是利用文中大小标题、段落的主题句和黑体字、关联词等把握文章的主旨。寻读(scanning)是英语阅读中最基本的技巧。寻读就是从整篇阅读材料中找到某一个具体的事实细节或者特定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对阅读速度和准确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寻读适合在阅读之前带着特定的目的去阅读。寻读目的性比较明确。寻读所涉及的问题面是很广的,包括数字计算,判断正误的原因、结果、目的等。阅读之前要先看选项,再根据选项提供的线索去寻找文章中相应的内容,然后在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推读(speculating)是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总体发展进行推测,对文中出现的个别生词词义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的阅读技巧。阅读材料的问题结构存在差异,要求读者根据个人阅读经验进行推测。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生词、表达法和语言发展,读者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它们的含义。不能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会降低阅读速度和阅读乐趣。因此,在处理语言点时应该以扫除理解障碍为目的,推测作者未写明的含义、词义以及因果关系即可。只要不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就无需停下来。

(六)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仅凭课堂上的时间是无法完成泛读课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泛读课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时间上的课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拟订课外阅读计划,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完成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内容的课外。泛读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材。现代科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供学生去获取自己想要阅读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这将会极大地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大学英语泛读课作为精读课的补充,是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缺的环节。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能够借助体裁丰富、题材各异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不仅如此,大量的阅读材料还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异国风土人情,拓展文化视野;同时还能获取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习得丰富的高频词汇。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教学现状,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语言文学系,山东济南250011)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大学语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