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及途径

2016-03-05 08:57■安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安 嘉

浅谈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及途径

■安嘉

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非常重要,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也影响他以后的职业素养。只有正确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措施,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改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重视对在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是当务之急。

一、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中职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学生自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青春期特有的内心冲突与迷茫。中职学生在年龄上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人生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断乳期”或“第二断乳期”。经历中考的失败,并承受家长和老师给予的压力,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期望值低,自卑心理严重,选择职业教育大多是因为他们学习成绩较差。由于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于普高生而言,厌学消沉、顶撞老师、早恋逃学、沉迷电子游戏、敏感烦躁等脆弱心理的反映比较突出。

2.学校教育还需要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德育工作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较重视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往往以政治说教为主,强调制度建设,对学生严加看管。许多老师深有体会:管紧了,他们有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管松了,他们容易放任自流,缺乏自制力。心理工作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色钥匙,心理素质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3.家庭教育不到位。由于家庭教育过于以孩子为中心,过度呵护,或者放任不管。绝大部分家长缺乏对子女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意识,于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家庭教育的空白,形成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好胜、自私等不良性格,独立意识不强,自理能力较弱,缺乏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当他们参与集体生活的时候就面临许许多多的适应问题,严重者会产生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

4.社会原因。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加剧了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偏见,由此引发自卑、厌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同时,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也给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当一线工人,这也让他们感到学习没有动力,自卑感严重。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容及途径

(一)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

1.适应能力的培养。中职生首先要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很强的个别差异,如何友好相处,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中职生在实习时就面临职场的压力,往往会感到无从适从,因此,未雨绸缪,实习前就对学生进行职场适应的系统心理讲座和辅导,提高学生的适应职场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2.情感自控能力的培养。中职生渴望自由和个性,也渴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学校的老师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得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盲目行事,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当前的学习上,逐渐加强情感的自控能力。通过心理健康课、班会、心理咨询等渠道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冲突,加强情感自控能力的培养。

3.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受到学习、生活、感情等挫折时,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把这些挫折、经历当作自己的宝贵财富,把挫折当存折,学会在挫折面前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职生在学校里的交往圈比较狭小,与他们交往的人相对较单纯。为了使中职生能在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学校教育应加强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1.在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培养系列活动。职业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中职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社会需确立具体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从认识自我、个人成长与心理、开发心理潜能等许多方面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培养;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力求使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整方法和技巧。如在情绪不良时,首先要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接着冷静地找出原因,然后采取合理的调节和消除方法;通过合理化文饰、自我暗示、自我转移、自我升华和意志控制等等,不断提高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比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针对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解答和指

导,并且做好个案的详细记录,以利于以后的研究和探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老师必须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心理咨询的内容必须为学生保密,保护好学生的隐私权,让学生充分地信任咨询老师,解除学生对咨询人员的顾虑,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专题讲座是针对某一时期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心理问题所进行的,它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可以开设“生活自理”、“勤俭节约”、“适应集体生活”等专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针对青春期异性交往可以开设“书包里的玫瑰”等专题,帮助学生学会与异性的交往,端正心态,把握分寸;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可以开设“就学与就业”、“转变角色”等专题,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后自身身份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心理上早日做好准备。

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应该渗透到各教学过程中。中职生由于其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本身的特殊性,他们当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低和学习习惯差等弱点,因此各任课老师要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好班级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教育,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2.家庭教育与学生实际发展相结合。学校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开设家庭教育学堂,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以青岛交通职业学校为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汽修行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学生家长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到名企名店工作,应该多与子女沟通,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的学习和就业方式,多多地给予子女鼓励和表扬,并与实际的学校教育相结合,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尽到做父母的基本职责。

3.校企合作,开展心理素质培养系列活动。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合力。职校与联办单位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非常好的途径,例如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职校可以每年开展“一二三职业意识教育工程”,即高一热爱专业、高二钻研专业、高三献身专业等系列活动,组织师生赴企业参观调研、班主任邀请来自企业的专家进班级进行职业意识教育主题班会演讲、主题征文及生涯规划比赛、青春导师进课堂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引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总之,在目前的职校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工作,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状况,深入了解和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应对措施,以预防为主,积极建设中职生健康心理,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实践和探索。

(作者单位: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山东青岛266023)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