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课堂”解读

2016-03-05 08:57马凤喜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长生活课堂教学

■马凤喜

“三生课堂”解读

■马凤喜

生活

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自觉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广义的学习。生活经验是再认识的基础,课堂教学必然是以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课堂教学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建立起与新知的联系,做到温故而知新。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课堂的延伸,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再实践。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生成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诚可贵,生成价更高。

生成的课堂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一定是自主的课堂,一定是合作的课堂,一定是探究的课堂,一定是深度思维的课堂,一定是多维互动、交流碰撞的课堂,一定是有生命气息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教师的角色一定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搬运者、主宰者、钳制者。没有生成的课堂,一定是教师主宰的课堂,一定是沉闷无趣、了无生机的课堂,一定是教师长于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也一定是效益不高的课堂。

生成的课堂,注定要赋予学生民主的权利,注定要赋予学生质疑与评价的权利,注定要赋予学生自由的时空。这就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了可能,逐渐培养起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创新精神也将随之被激发出来。

生成的课堂,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即时性,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机智,要善于把握和调控生成的素材,做到散而不乱,将教学引向深入。生成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实现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生长

生长是教育的终极归旨。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课堂教学要超越学科知识范畴,将人的生长和发展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心中无“人”,不是一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从知识课堂到能力课堂,从能力课堂到生长课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生长具有内在规定性,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生长具有差异性,教师必须关注每一名学生;生长具有自主性,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要做到耐心等待,静待花开;生长具有不可重复性,教师必须对生命怀有高度的敬畏之心;生长具有脆弱性,教师必须有敏锐的心灵触角,洞悉并呵护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迷离的心灵走向阳光明媚的春天。

课堂上,生长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

(作者单位: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潍坊261000)

猜你喜欢
生长生活课堂教学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活感悟
《生长在春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