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的启示

2016-03-05 20:11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生语文

李 重

(1.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2.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钱梦龙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的启示

李重1,2

(1.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2.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钱梦龙对教育的思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早已超越了语文的领域,深刻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领域。文章尝试从教育思想层面来探讨钱梦龙对我国当代师范教育的启示,思考如果将钱梦龙的语文教育思想从职后研修导入职前培养,从而影响、传递给“80后”“90后”的师范生,以期有助于改善师范教育的课程内容,增加本土性课程资源,改变师范教育课程“西方中心主义”偏向,促进师范教育的自主性健康发展。

钱梦龙;语文教育;师范教育

钱梦龙老师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上海市首批语文特级教师,他对教育的思考不仅深刻地影响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早已超越语文的领域,深刻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领域。譬如对新时期的师生关系,钱梦龙老师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曾经引起全国教育界的争鸣,并于2010年被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总之,钱梦龙老师及其教育思想不仅在语文教育界闻名,也为整个基础教育界所熟知。为此,本文尝试从教育思想层面来探讨钱梦龙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师范教育的启示;思考如何将钱梦龙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从“职后研修”导入“职前培养”,从而影响、传递给“80后”“90后”的师范生。以期有助于改善师范教育的课程内容,增加本土性课程资源,改变师范教育课程“西方中心主义”偏向,促进师范教育的自主性健康发展。本文权且作为专题性研究的铺垫:略论钱梦龙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的启示。

一、钱梦龙教育思想略论

1.语文学科教育思想

1952年,钱梦龙老师初中刚毕业就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钱老师长期在基层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1979年开始发表文章,阐述自己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于1981年提出由“自读、教读、复读”三式构成的基本式教学法;1982年又在总结基本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与“基本式”共同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1]经过几十年探索、实践,钱梦龙老师形成了自己一套系统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独树一帜的地位。此外,钱梦龙老师对写作教学、语文教师教育等都有可贵的实践探索及独到见解。

总体而言,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学科教育思想是真正“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打实”的“干货”,也是“推己及人”的“转化物”。钱梦龙老师以整个生命为载体与汉语言文字相遇、相知、相恋,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在语文世界无限地延展,语文终于化成了钱老师的人生信仰。钱老师在《语文教育:终生无悔的追求》一文中写道:“我曾写过一首《蝶恋花》,最后两句是:镜里朱颜无计驻,为伊心上留春住。句中的‘伊’是人称代词,但我的本意并不指人,而是指向我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一个寄托,那就是我所钟爱的语文教学。”“为什么我始终痴心不改地在求索之路上寻寻觅觅?为什么哪怕衣带渐宽,哪怕消得人憔悴,我始终无怨无悔?就因为心上有了‘伊’——我钟爱的语文教学,永远的精神支柱!我唱着:‘心头自有春无限,扑面何妨料峭风’;我唱着:‘镜中白发三千丈,眼底红英十万枝’,一路磕磕绊绊却又踏踏实实地走到了春光明媚的今天。”[2]所以说,钱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从人生信仰层面到细节操作层面全面贯通,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到毕生事业的追求完全融通,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化境”。

具体说来,笔者所理解的钱老师语文教育思想是以创造性地学习语言运用本身为旨归,通过引导、组织学生的“语文训练”为主线,借助课文等媒介、手段,将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的高级语感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体验等灵活多变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主体性语文实践中从尝试练习到熟练掌握,伴随多方面的激励,最终形成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这个过程既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既是有意识的,也是无意识的。钱老师如过去师傅带徒弟式地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课堂45分钟的“冰山一角”,更让学生领悟到“冰山”下真实、美丽的“语文存在”。从这个角度看,钱老师教给学生的是“有形的语文”,学生学到的更多是“无形的语文”,在此“有形”与“无形”之间,语文之道浸润其中,不断滋养学生的生命存在。所以伴随着学生各自的语文能力形成,钱老师同时会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起丰盈、多彩的心灵世界,从而实现言语能力与精神生命的齐生共长。

2.普通教育思想

除作为语文教师之外,钱老师曾经担任过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曾兼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全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等。钱老师的思考重点除了语文,还有教育,还有生命的成长,所以钱老师的思考对办好普通教育有多方面的启发。

(1)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钱老师认为:“不管你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只要你在进行教学活动,只要你和学生构成了一种双边关系,你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就不能不受你的学生观的支配。学生观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一种认识、一种看法。学生观是教学观的核心。”[3]教学上出现的种种弊病,或多或少都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习惯上我们总是把学生仅仅看作知识的接受者,而对学生的潜在的智能又往往估计过低,总认为他们离开了教师就不可能学懂和学会什么。有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学上自然就会选择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方法。我曾经遇到一位同事,他一走上讲台,就有一种‘君临天下’的心理,而学生只是俯首帖耳接受他‘恩赐’知识的‘臣民’。他把课文剁碎、嚼烂,一口一口地喂,学生唯一要做的,只是乖乖地听,牢牢地记,稍有自作主张或‘乱说乱动’,他就要大声训斥”。[3]为此,钱老师建议一些年青教师,“最好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学生观,具体地说,就是要审视一下自己对学生的认识有没有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大合拍甚至互相对立的地方”。[3]语文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学也一样,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关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钱老师早在1982年就写了《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等文章起来捍卫、呼吁。钱老师说,教师“莫把‘主导’变‘主体’,剥夺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权。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讲过这样的话:‘一个劣等的教师给人奉送真理,一个优等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今后我愿意争取做一个‘优等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家都应该‘当仁不让’”。[4]从某种意义上说,钱老师强调学生求知的主动权、选择权,可谓是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先声。

(2)关爱“差生”成长的思想。钱老师注重学情分析,强调要客观地认识学生差异,提出要尊重、关爱“差生”的主张。钱老师认为:“正确估计学生实际的智力水平。普通的情况是,老师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学或属于‘第三世界’的非重点中学的老师。我曾经和他们交谈过,他们几乎都认为他们的学生脑子笨、素质差,不堪造就。当然,我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由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我曾经观察过好几位被老师们判定为‘差生’的儿童,发现他们在从事他们所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超过了一些学习上的优等生。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差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像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3]

钱老师以自己读小学时由“差生”华丽转身的经历,说明一位真正的教师会给学生挺直脊梁的无穷力量。50多年过去了,“现在重温儿时的那一段经历,忽然明白,原来武老师①从让我买字典起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帮助我战胜自卑心理,重新认识自己。武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我对武老师的爱戴,不仅仅是学生对恩师的那种爱戴,而且还是一名教师对一位真正的教育家的衷心钦佩爱戴之情。在他赐予我的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中,就包含着他在我的身上创造的这个教育范例所给予我的深刻的教益。它使我坚信:那些被我们判定为‘差生’的儿童,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教育不当而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差,因而也必定能够通过正确的教育重新塑造他们。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同时也帮助教育对象正确认识他们自己”。[3]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教育有“正教育”,也有“反教育”,“那些被我们判定为‘差生’的儿童,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教育不当而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差”,这就是“反教育”的生动典型。透过这些典型事例可见,一些学校名义上标榜以育人为使命,但是对待“差生”不是给予特别的关爱、扶持,而是“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甚至直接“扫地出门”,真可谓急功近利,逼仄狭隘,违背育人之本义。一定程度上,这也间接反映出大的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学校教育、对教师的胁迫程度,因为任何一位健康的教师内心其实都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发展得好。

钱老师注重学校教育对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强调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他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学生的大脑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智力宝库,而且应该把开发这个智力宝库作为自己的责任。”[3]对于“差生”更应该如此,更要有人道主义精神。另外,语文学习特别有利于智力开发,钱老师还特别强调“读书可以治愚”“写文章可以治愚”,诚哉斯言!

(3)“主体”与“主导”的师生关系说。钱梦龙老师继承我国传统教育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思想,又充分重视学生自己的自悟自得,把这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起来,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说,其核心是“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钱老师认为:“人类社会中教学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教育下一代的需要,教师是为学生的存在而存在的;其次,教学又必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决定性的。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时候,才能显示出来;教师工作的质量,最后也必须以学生发展的水平作为检验的标准。这就是一个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属于常识范围内的问题。”[3]由此可见,钱老师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中人的能动因素,特别强调教师以其创造性的能动作用来启发、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唤醒沉睡的巨人,培养追求主动发展的学生主体,而不是将学生简单化为“容器”或“客体”。学生是自己发展的最终责任人、最后结果的承担者,教师要努力启发、调动学生的觉悟、觉知。

本着简单微加工方法和实际运用操作可行的原则,以及满足不同种类细胞混合的要求。本文设计的微流体通道的入口和出口设计成“Y”型,结构如图2所示。芯片的整体长度为L3=20 mm,宽度W=10 mm。主通道借助四路支路通道达到与样品池关联的目的。细胞液及悬浮液分别经过入口A和入口B进入,在主通道处理之后,不同种液体分别从出口C、D流出。支路通道A、B、C、D的直径相同为100 μm,长度为L1=3 mm。电极位于主通道的侧壁上,每个电极截面间距S=3 mm。主通道的长度为L2=10 mm。

(4)以“草根式”研究来成全基层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教师上千万,要在如此庞大规模的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绝非易事,对于基层教师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可是令人吊诡的是,从基层普通教师群体中源源不断有优秀教师涌现。甘其勋在研读了20本《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之后,曾作过粗略的统计,他说:“旁观20位名师的读书、从教经历,我发现出身农家的约占2/3,第一学历为高中、师范、专科的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约为2:1,从乡村中学开始任教的与从重点中学开始任教的比例也约为2:1。”[5]钱梦龙老师通过观察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说:“一名教师能否成为真正的‘名师’,仅靠‘工程’是打造不出来的。我观察过不少名师的成才之路,发现他们尽管个人条件千差万别,有一点却惊人地一致:他们在起步之初也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但他们大多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而是对教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坚持不懈的教学研究,使他们超越了基层教师有限的理论视野,逐渐悟得教育教学的真谛,进而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终于在他们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享受知名度,成为名师。可以这样说,凡从基层教师起步的名师,几乎毫不例外地钟情于教学研究。”“基层学校的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忙、资料有限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最便于采取的研究方式,大多是草根式的。”[6]

钱老师认为草根式研究的优势明显,最适合基层教师的生存状况。“草根式研究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正源于它跟教学实践的血脉相连,而基层教师拥有最丰富的实践资源(它像黄金一样宝贵啊),因此草根式研究是基层教师最便于采用、其研究成果也最便于转化为教学成果的一种研究方式。”“过去有个提法叫‘岗位成才’,草根式研究正是基层教师走向岗位成才的必经之路。”[6]

钱老师以他自己的语文教学研究为例现身说法,他从1952年走上讲台以来,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草根式研究,“正是这种草根式的研究,帮助我走出了个人经验的封闭和局限,使我能够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立足点上观察、思考语文教学,终于弄明白了一个本来并不复杂但现在却越变越复杂的问题:中小学究竟为什么要教语文?这使我在面对各种各样进口的、国产的高深理论的时候,始终没有在迷雾中丢失自己”。[6]钱老师在《草根式研究:基层教师的成才之道》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草根式研究的一般思路和常规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阅读,此处从略。

二、对师范教育的启示

1.中文师范教育

(1)以业为基,强化中文师范生的语文素养,重构中文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以语文素养为本位的语文教学实践,迫切要求职前中文师范教育强化师范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唯有扎实的汉语文实践能力,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钱梦龙老师虽然仅具有初中学历,但是学历并不等于学识水平。195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21岁的他“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教语文一开始就没有像那时一般语文教师那样走‘串讲’课文的老路,而是重在向学生介绍自己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一个学期教下来,竟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仅仅四年时间,我用教学实绩改变了自己作为一名学历不合格的新教师的地位。”[6]钱梦龙老师一入道即获得快速成长,其中的奥秘就是拥有过硬的“语文素养”。毕竟教学生语文的,不是教科书,而是有情有义的人,是真正拥有“语文功夫”的师傅。

钱老师回忆说:“我虽然仅有初中学历,但我的‘国文程度’(犹如现在说的‘语文素养’)事实上已远远超过了一个初中学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酷爱读书。买书、藏书、读书,成了我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第二,喜爱写作,并有很强的发表欲……第三,大量的读写使我养成了爱揣摩文章的习惯,并把它移植到课内的国文学习上……这一段读书自学的经历,就是我能够信心满满地走上中学讲台的一点‘底气’。”[6]钱梦龙老师的生动个案,充分说明了深厚的语文素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多么重要!

可是,不少高师院校基本上还沿袭传统的语文师资培养模式,即源自于苏联的“3+1”课程设置模式。这类语文师资育人模式的课程设置大体上按照文学理论、文学史、语言学及教育类课程来组合,有些院校侧重于文学类课程,而有些侧重于语言学类课程。其弊端明显,如:1)这类语文师资育人模式在文学理论、文学史、语言学等的课程内容安排上与非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没有多少区别,明显缺乏职后语文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怀。2)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严重忽视语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缺乏“中介桥梁”,导致师范生学了一大筐中文理论知识,可是到了语文教学岗位却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比较而言,钱老师积淀的这些个性化语文经验,更加真切、自然,具有宝贵的教学价值。不像一些高深的理论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经验,涉及到很复杂的过程,难度极大。3)这类语文师资育人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共性要求,忽视对师范生个性差异发展的引导、启发。4)这类语文师资育人模式过于注重传统课程的教学,忽视对新兴学科、交叉边缘学科的吸收引进,导致其课程设置体系及内容整体上落后于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容易造成“所学非所用”。

2.各学科师范教育

(1)培养师范生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关于学习汉语文的神奇作用,钱梦龙老师专门写过《读书可以治愚》《写文章治好了我的“愚”病》等文章。他说,曾经“我也认定了自己是个笨孩子。笨,渐渐成了我心灵上一道抹不掉的阴影”。“但在初中二年级留了一次级以后,我的学习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前后反差之大,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各科成绩都上去了,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居然都达到了优秀。语文(当时叫‘国文’)成绩尤其突出,即使是班里的几名学习‘尖子’,也不敢在语文学习上跟我一争高低。”[7]发生如此奇迹般的转机,就是因为“我从升入初中以后,忽然对课外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读了《唐诗三百首》《辞源》《诗韵合壁》《白香词谱》《随园诗话》《古文观止》,后来又“读当代作家的诗文和翻译作品。鲁迅的杂文和小说,林琴南用文言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块肉余生述》(今译《大卫·科波菲尔》)等,都曾使我爱不释手……读得多了,有时就触类旁通,倒也常常能够领略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趣”。由读到写,“读书引起了写作的欲望。先是学着写旧体诗,懂了平仄以后,就专写律绝。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写作的品种也多起来了,新诗、散文、杂感都写过,还试写过几篇短篇小说,但最爱写的还是律绝。在发表欲的驱动下,我又和一位同样热衷于写作的同窗合办了一份壁报《爝火》……”钱老师晚年反思自己的人生传奇,“想来想去,只能归因于一点:初中阶段就已起步的广泛阅读,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使我本来很糟糕的智力状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所靠的是什么呢?说到底,靠的就是当年学习写作时培养起来的这么一点‘智能’。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写文章可以治愚。”[8]

听说读写能力不仅仅是中文师范生所应具备的,理应是所有师范生教育的奠基功课。随着笔者教龄的增长,笔者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语言能力对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是吃开口饭的,语言素养是教师的第一素质。因为无论是教师的备课、上课、评价,还是教师的业余进修提高,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汉语文。教师的汉语文素养,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媒介,而且是教师人文底蕴的基座。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可以说教师的汉语文素养是“第一法宝”。钱梦龙等优秀教师都是语文素养强的直接受益人。可是长期以来不少学科的师范生培养几乎不涉及汉语文学习、提升,颇为遗憾。

(2)让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师范生心灵深处扎根。钱老师一直坚守朴素的“教育真理”,教育最终是为了育人,不是为了“育分”,这是学校教育的原点。离开这个原点太远,教育就会异化,步入歧途。钱老师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但问题是现在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而是在批量生产应试的机器。”“现在语文教师拼命地追求升学率,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家长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9]为了追寻理想的教育,师范教育要让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师范生心灵深处扎根,让他们做一个有真正教育觉悟的教师,树立既切实又远大的教育理想,能够站在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真理;超越个人狭隘经验的有限性,在理性层面真正懂得应试教育的偏狭及不足;从教育的本义上来理解科学的学生观念及课程观念、教学观念,正确理解师生交往观念。只有师范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让勤奋的双脚行走在正确的课程改革路上,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钱梦龙老师非常重视这些“务虚”的观念,他经常说到“观念出智慧”“观念出方法”。钱老师认为,“教学需要的,是大聪明、大智慧”,“观念与智慧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只有观念改变了,才可能有智慧来敲门;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教学中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出乎意料的精彩’”。[10]

(3)培养基于教育情境的小问题研究能力。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变化越来越快,未来的教师必然需要具备解决新问题的研究能力。钱老师非常强调草根式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自己也是草根式教学研究的真正受益人。钱老师认为:“我自从有幸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以来,就有志于探索。我觉得,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探索。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每一页上都刻下了人类探索精神的轨迹……20世纪80年代的我国教育事业,担负着培养一代富于探索精神的创造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这样的任务,是我们上一辈的教育工作者所从未遇到过的。因此,对教育工作自身来说,也就有一个如何在探索中开拓前进的问题……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事业,只能靠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去创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我国的教育,是世界上最需要探索精神的事业之一。”[11]从培养探究能力来看,钱梦龙老师强调要有独立意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强调要有自己的“精神自留地”,不倦地耕耘;要有研究热情,要具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及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都对现有的师范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然挑战也是机遇。重视培养基于教育情境的小问题研究能力,这或许将会是当代师范教育有望突破、超越过去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4)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继而建立教育信仰。人到晚年,钱梦龙老师深情地回忆:“回顾我的一生,1979年是人生大转折的一年。在此前的几十年间,历经坎坷,尤其在成为‘极右’以后,等于政治上被判死刑,但我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以贯之地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教育理念。是什么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是我为之痴迷的语文教学!在那些‘左’风凛冽的日子里,语文教学成了我的一块小小的‘精神自留地’,在这片属于我‘管理’的小小领地上,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耕耘、播种、灌溉、施肥,并品尝着收获的快乐。每看到学生读写能力的逐步提高,看到学生以出色的学习成绩给予我的回报,苦涩的心中总是充盈着甘甜。”[12]像很多优秀教师一样,钱老师对教育有挥之不去的情怀,教育是其一生的信仰。教师不是“工具”,唯有培育教育情怀,继而建立信仰,才会不论遭遇何种情况都可能获得幸福的教育体验。培育师范生的教育情怀,继而拥有教育信仰,是最艰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师范教育的作用或许也是有限度的吧。

注释:

①武老师,即武钟英老师,他是钱老师读五年级时的国语老师、班主任。

[1]钱梦龙,彭尚炯.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作者介绍.

[2]钱梦龙.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

[3]钱梦龙.最好先审视一下你的学生观——致青年教师的信(七)[J].中学语文,1995,(9):20,21.

[4]钱梦龙.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J]. 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版),1982,(3):15.

[5]甘其勋.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0,(10):9.

[6]钱梦龙.草根式研究:基层教师的成才之道[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1,(12):49-50.

[7]钱梦龙. 读书可以治愚[J].考试,2015,(16). 91.

[8]钱梦龙. 写文章治好了我的“愚病”[J].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1986,(9).

[9]钱梦龙.要有勇气做应试教育的叛逆者[J].基础教育论坛,2012,(11):26.

[10] 钱梦龙.观念出智慧[J].中学语文教学,2013,(1):71.

[11] 钱梦龙.探索——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J].上海教育科研,1985,(5):8.

[12] 钱梦龙.在“精神的自留地”里快乐耕耘[J].语文学习,2012,(3):70.

The Enlightenment of Qian Menglong’s Educational Thoughts to Teacher Education

LI Zhong1,2

(1.Education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2.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Qian Menglong’s thoughts about education have not only affected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but also influenced the whole basic education profound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Qian Menglong’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what if we move Qian Menglong’s thoughts about Chinese teaching from post-job training to pre-job training, thus influencing younger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adding more local teaching resources to change the “west-centered” situ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Qian Menglong,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李重,江西宜丰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博士,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生语文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素质师范生的培养理念摭探——以高职师范教育为例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