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玉石历史探究

2016-03-06 11:59郭振中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武临武县和氏璧

文 郭振中

通天玉石历史探究

通天山风景

文 郭振中

近年来,迅速火热的通天玉,逐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走入寻常百姓家,被许多奇石爱好者和有识之士赏识和珍爱,笔者作为该玉种的最先发现、收藏并倡议保护者之一,除了对该玉种的通透、温润、色彩丰富狂热痴迷外,对该玉种的历史也做了深入的探究和考证,现略述一二,以供同行和广大奇石爱好者共同探讨。

一、临武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临武属荆州。战国,楚设临武邑。公园前223年,秦置南郡、黔中郡,旋分黔中置长沙郡,临武属长沙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临武县,属桂阳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更名大武。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称临武,仍属桂阳郡。三国,属吴国之桂阳郡。西晋沿旧。东晋析郴县及临武北部置平阳县(今桂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南平(今蓝山县)并入临武。大业十三年,析郴县南及临武部分属地置义章县(今宜章县)。唐咸亨二年(671年),析临武复置南平,临武属郴州。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易临武名为隆武。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临武。五代楚天福四年(939年),临武并入桂阳监。南宋绍兴十一年(141年),复置临武县,属桂阳郡。元属桂阳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隶属桂阳府。清顺治四年(1647年),临武始入清版图,隶衡州府。雍正十年(1732年),临武属桂阳直隶州。民国初,废直隶州,属衡阳道。民国11年(1922年)废道,直属湖南省。

二、临武地理记载

临武位居湖南省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东部和东南部与宜章县为邻,南部与广东省连州市接壤,西南部与蓝山县相靠,西北部与嘉禾县毗连,北部与桂阳县交界,东北部与北湖区相接。古为中原南下越地的必经之路,今是湖南省改革开放的南大门。

临武有三大山系,一是桃竹山系,古代又称金城山系,属骑田余脉;一是西山山系,走向为自西向东,属都庞余脉,这两大山系,前者在临武东北,与北湖区的安源、宜章县的麻田、桂阳县的荷叶毗连,后者在临武西南,与蓝山县、广东省的连州为邻。临武的另一山系叫东山山系,走向为自北向南,雄踞临武中北部,即广义的通天山地区。

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该书卷一“疆域”,有“临武北桂岭,东金城,西北千仞山”的叙述。同书“水道志”第15图在“石矸水”和“赤水”间有一大块崇山峻岭,大字标明“桂岭”二字,这正是香花岭这一地区。近年因其主峰通天庙附近产玉,随着通天玉声名远扬,今人又习惯将该山称为通天山。

通天山海拔1594m,方圆约100km2,以雄伟独居一方,山顶的庙宇尚存,极目远眺,确令人心旷神怡。山产香花石,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被誉为奇石界的国宝“大熊猫”,样品陈列在北京国家地质博物馆。

通天玉就产自临武东山主峰通天庙下的山谷里,从卫星俯拍照片可以看出,峡谷谷口就在临武县楚江乡顾村边,峡谷由高到低大致呈东西走向,逐渐形成支流,在楚江顾村旁折向东南方向,经宜章流入广东北江,汇珠江入海。

三、通天山的俗称以及历史传说和记载

通天庙其实是临武东山主峰的称呼,在当地山脚下的麦市、三合、镇南、香花一带农村俗称其为“白玉岭”。而历史上将临武东山统称为桂岭,据康熙四十一年《清一统志》卷二百九十记载:“桂岭在临武县北三十,亦名香花岭,高八百余丈,山势雄博,盘绕县境。”可见临武通天山自古就叫桂岭,或许就是因为当时盛产桂树而得名。桂树在当地也叫香花树,因此,香花岭的称呼逐渐代替了桂岭而现在泛指临武通天山地区。自唐代韩愈、张曙等诗人来到临武之后,桂岭常在诗词中出现,不仅泛指一种地理概念,而且成为一种诗学意象,如韩愈贞元二十年为阳山令时所做《送灵师》云:“十月下桂岭,乘寒恣窥缘”,唐人李商隐的《木兰》诗云“桂岭函芳远,莲塘属意疏”;宋人黄大受《由洞庭入五田》诗:“回首洞庭山半点,伤心桂岭路三千”等。

关于通天玉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故事:话说嫦娥迷恋人间美景,加上又遇到英俊潇洒的青年后羿,于是决定留在人间,享受恩爱的夫妻生活。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玉皇大帝罚她永远不得再入天庭,并且想教育她不要耍公主脾气,要爱护家庭,尊敬丈夫,做好人间的夫妻榜样,不要给玉皇大帝和母后丢脸。于是派遣使者欲送“夫上”两字给不听话的女儿,希望她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还看在父女之情的份上,送了两颗仙丹给女儿女婿,希望他们长生不老,尽享人间幸福生活。可是这仙丹吃一颗可以长生不老,吃两颗就可以飞到天上。使者把仙丹交给嫦娥,告诉她玉帝有话留在通天山上的石头上,然后就回天庭复命。此事刚好被思女心切偷偷下凡看望女儿的王母娘娘撞到,王母娘娘怕女儿在人间受苦,于是待使者走远,她立即将使者在岩石上留下的玉帝的旨意动了手脚,将“夫”字的上头悄悄抹去了一点,细看是“夫上”,粗看变成了“天上”。嫦娥含泪告别来看望的母亲,来到留有父亲旨意的石前,泪眼中看到“天上”两字,以为父亲也是要她速回天庭,矛盾纠结中踉跄下山,一路美景无心观看,来到一悬崖边将两颗仙丹独自吞下,结果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天上飞去……然而玉帝有令不得更改,天庭已经不许她返回,她只能独自向月亮上面飞去,从此寂寞孤独留在广寒宫,终日与桂树和玉兔为伴,常常思念人间的后羿,整日以泪洗面,懊悔不已,面向他和后羿曾经恩爱幸福生活过的地方洒下桂树种子和思念的泪珠。从此这座山就叫通天山,嫦娥悔恨的泪珠顺着她飞升的山头流下,落在地上就成了晶莹洁白的通玉石,当地人把它取名“通天玉”,那条美丽蜿蜒的情侣路也被人改成了“三思路”,她升天的地方被叫做升仙崖,后人为之建造通天台以示纪念。玉帝派使者留下又被王母娘娘更改的字,至今还在山上的岩石上,许多吵架的夫妻来到“三思路”,看过“夫上”字,回去幡然醒悟,从此相敬如宾,恩恩爱爱,幸福到老!

《突破》 临武县通天玉石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

四、通天山是否是招摇山

让我们翻开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山海经》,听先人娓娓道来。《山海经》号称千古奇书,视为“天书”“古之语怪之祖”。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经典,共18卷,分为《山经》5卷(或称《五藏山经》)和《海经》13卷两大类。其包容量广博宽大,有横跨欧亚之势;内容则光怪陆离,气象万千,许多地方令人匪夷所思。

《山海经》开篇卷一是《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这是一幅美丽而神奇的画卷。《南山经》所描述的招摇山,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山上生长的大多数树木是桂树,地下蕴含着大量的金属矿产和玉石。

这幅远古的人类山居图,尽管蒙上了朦朦胧胧的神话色彩,然而它并不是虚无飘渺的神话。

《荷塘清趣》 临武县通天玉石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

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又作《吕览》)第14卷《本味篇》中记载,商汤得到了伊尹这位大臣后,两人谈论起了天下最好的味道,他们谈到了“和之美者,……招摇之桂”,“食之美者,……阳山之黍”。用现在的话来说,“和之美者”,就是闻起来味道香美的,有桂阳招摇山的桂;粮食最好的,阳山的青稞是其中之一。1936年出版的《辞海》在“招摇”词目下注释为:“《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招摇之桂’。高注:‘招摇,山名,在桂阳’。按桂阳即古代的桂阳郡,含现在的临武。”

《吕氏春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前人的考证和认定应该是非常可信的。至清末,由王闿运先生主纂的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对《山海经》也作了进一步的考证:“按其形势,鹊山十山正五岭耳。数五岭者从东自西。今此十山数西至东,西海、东海皆南海也”。五岭从东向西数过去,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古郡桂阳正辖管这段南岭山脉。

桂阳在汉初设郡,辖十一县之域,其版图东接豫章,西至苍梧,南抵番禺,北及洣水,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中心点就在都庞岭和骑田岭这一带。

清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该书卷一“疆域”有“临武北桂岭,东金城,西北千仞山”的叙述。同书“水道志”第15图在“石矸水”和“赤水”间有一大块崇山峻岭,大字标明“桂岭”二字,这正是香花大岭这一地区,而文字也说:“桂岭,今谓之香花岭,州境处处可见”。

清同治《临武县志》也有文字可查,卷十一《关隘志》说:“桂岭,五岭之一,即香花岭也。俗呼桂为香花,故名,在县北三十里,北接金香,左连马岭,高八百余丈。”这都说明了古桂岭即今广泛所指的通天山地区。

五、和氏璧是否是通天玉

一批爱好通天玉的玉友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同。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周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演绎了一段“完璧归赵”的佳话。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从此以后,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屡见不鲜,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灭陈后,御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唐末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篇中曾描述和氏璧“正而视之色白,侧而视之色碧”,我们常说天空碧蓝,而表面白色或者黄色,中间淡蓝色则是临武玉中较常见的一种。

关于卞和是何许人也,历史没有详细的记载,有人说是荆州人也有人说是郴州人,因为有些古字已经无法解读,临武通天山上古时建有通天庙,里面长期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和土地公公,通天玉产自通天庙后面的岩洞中。

如此说来,和氏璧就是临武通天玉也未必不可能。

“古人曾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通天玉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但是因为它外表的包裹,许多人也像楚厉王一样把它看成石头,而不知是璞玉,或许冥冥之中就是要等着我等来发现、发掘和发扬它啊!

公司董事长唐爱国先生

公司总经理陈建金先生

临武县通天玉石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于2014年8月,前身是临武通天玉石加工厂,注册资本1500万元,实际投资2800万元,公司具有雄厚的产品研发能力,产品类型主要有:通天玉石山水、花鸟、人物摆件,手把玩件,挂件,镶嵌,车内饰品等。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湖南通天玉加工设计和产品推广的龙头企业。2015年,公司参加了国家文化部组织的“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被海峡卫视、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2013年,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览大奖赛中,公司作品《临武通天玉石系列雕刻》荣获一等奖;2014年,在第49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公司作品《枫桥月吟》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15年,在中国湖南(郴州)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中公司作品获得3金4银6铜的佳绩;在2015年和2016年第一、二届湖南省宝玉石协会组织的“神雕奖”中公司作品分别获得4金3银5铜和5金3银2铜的佳绩;在2015年和2016年第六、七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全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公司作品分别获得1金2银3铜和(1金3银4铜)的佳绩;在第51届全国工艺品交易博览会评选活动中,公司作品《福禄寿》荣获“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此外,公司还与湖南省地质勘探设计院等单位联合研发设计通天玉,并与多所高校合作共同进行通天玉产品开发。公司积极参与了通天玉采样制标工作,同时还积极参与《湖南通天玉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为通天玉顺利拥有自己的“身份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公司投入数百万元进行通天玉宣传,其事迹受到郴州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中央七台《乡土》栏目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公司自组建之日起,目标明确,为了把通天玉打造成新兴高端玉种而不懈努力,为将湖南通天玉产业打造成惠及一方百姓的大产业作为企业最终的追求。

封面作品《花篮》为临武县通天玉石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品

猜你喜欢
临武临武县和氏璧
郴州临武县举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临武两名教师投笔从戎
完璧归赵
和氏璧
临武三所小学获赠图书1500册
临武三所小学 获赠图书1500册
临武县:乘十九大东风 决胜全面小康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
临武:无鸭不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