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瓷器看古今

2016-03-06 11:59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婴戏盛世景德镇

文 弘 扬

一尊瓷器看古今

文 弘 扬

“中华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陶瓷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窑场都无法企及的。而徐保和先生就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这泥土和清水的凝合,釉料与烈火的升华,于是,在他的独具匠心下,一个个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有小巧玲珑的笔筒,有造型各异的花瓶,每一样都是那样精美,往往是一拿起便放不下,看一眼便无法忘却。他被授予“杰出华人陶瓷艺术家”,作品被编入《景德镇陶瓷》《盛世收藏》《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集》等书刊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温色釉窑变《玉梅迎春》素白玉胚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侧锋勾勒的青绿色玉梅鲜翠欲滴,捧起它,好似捧起了满园春色,仿佛还能嗅到春天的气息。就连瓶口这样的细节处都与瓶身遥相辉映,相得益彰,于是,看着它,我常常陷入这样的幻想:一滴魔力般的青绿,不经意地滴在了那琼脂般的白瓷上,仿佛是一粒种子扎入了土中,得到了厚土的滋养,飞速地生长,生长。一朵又一朵的玉梅花儿欢快地舞动起来,流光溢彩,渐渐布满了瓶身……

《荷风》 徐保和/作

《玉梅迎春》 徐保和/作

《婴戏图》 徐保和/作

《纳福迎祥》 徐保和/作

人们说,景德镇的陶瓷是灵与火的交融,是历史与现状的交响。是它,带着盛唐的高雅,携着宋元的飘逸,穿越明清的繁华,描绘了一个个时代的缩影。《纳福迎祥》作品中两个天真无邪的黄毛小儿,双眼灵动,满心的愉悦竟是溢于言表,欢乐的分子放肆地膨胀在每一个细胞中,仿佛都能听到 “咯咯”的欢笑声,真的是小衫舞,小儿欢,我将欣喜掩心底。

《婴戏图》中几个小孩躲的躲,藏的藏,甚至有个小孩掩饰不住自己满心的得意,想要撩逗旁边的小孩,没想到被身旁的朋友拽了回来:“嘘!我们不要告诉他”,整个画面和谐生动,将小孩子捉迷藏时的憨态可掬,天真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概“最喜小儿无赖”说的就是这吧!

不得不感叹,徐保和先生用他的双手,把一个朝代的缩影融进了陶瓷中,用烧窑里的烈火将一个朝代固定了千百年,用不拘一格的手法描绘了一段和谐的生活。这样的陶瓷,不仅是对千年来古老中国盛世图景的由衷赞叹,更是对当今中国和谐新面貌的真实写照。

徐保和号仁和,1967 年生于瓷都景德镇,1993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江西省陶艺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书画院理事,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0 年创办“仁和轩”陶瓷艺术工作室,2009 年被授予“杰出华人陶瓷艺术家” 荣誉称号。擅长工笔山水、花鸟、人物,其作品做工细腻,构思精巧,用笔娴熟, 线条自然流畅。作品入编《景德镇陶瓷》《盛世收藏》《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集》等书刊。

猜你喜欢
婴戏盛世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童趣天真 婴戏升平
盛世盛开盛唐花
童心童趣——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婴戏题材文物精赏
宁夏博物馆馆藏西夏婴戏莲纹印花绢赏析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盛世国庆
“治世”与“盛世”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