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生命 画为心声

2016-03-06 11:59黄耿辛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华笔墨山水画

文 黄耿辛

体悟生命 画为心声

文 黄耿辛

《旭日东升》 陈华/作

书画家陈华,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六岁习书法、八岁习国画。毕业于山东曲阜大学美术系。青年时期已出类拔萃,以画会友,遍访名师,有幸得张海、喻继高、龙瑞大师的教诲,沉游艺海,探索追求,心追手摹,日耕不辍,书法和绘画技艺有了质的突破。1996年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高研班学习,笔墨功力愈发精进。其作品传统气息浓郁,习于古而不泥于古,意境悠然。“画者,文之极也”,画如其人,从他的绘画作品中看得出他是个颇重文化、很有思想的画家,运用传统之笔墨写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这是典型的“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的范例,也是他走向更大成功的前提。从其画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生动自然之态及整体面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来看,他极其重视“师法造化”,正因此他才从古人的窠臼中脱颖而出,展现了他自然、淳朴、苍润、浑厚的画风。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道:“失去自然而后神,失去神而后妙,失去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画人应顺应天道行事,以自然造化为师。对此,陈华先生深有所悟并努力付诸绘画实践中。他的用笔轻松自然,运墨酣畅淋漓,构图随意,不浮漂不火燥,绝无刻意和做作的痕迹。在当下浮躁的画坛,这种艺术创作态度尤其难能可贵,值得景仰推崇。

陈华先生的山水画师法造化,参斟古今,广取兼收,苍浑有致,虚实相间,气势雄浑,笔法古朴。画面气势磅礴、博采众长,在传统意境中寻找具象与抽象的统一,更具有“形而上”的意味与力量,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陈华先生的山水画整体感很强,野逸中透出些许古意。他对经典的学习是内化的,从笔墨技法上看,牢牢把握传统笔墨之精神,颇得龚贤之精髓,笔墨层层复加,朴拙浑厚,自然中显出几分凝重,予观者以崇高之感。他的山水画不仅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蕴涵着强大的心灵震撼力,很恰当地传达出了大山的神韵和时代的风貌,山水画的审美价值正在于此。他不是在一笔笔地画画,而是在一笔一笔地写画,反映出他强烈的审美对象、审美趣味和主动把握笔墨的多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源于他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绘画基本功,也源于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典艺术的体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民族哲学精神和儒释道的广泛研究,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认真体验和深入细致的思考。陈华先生以南北交融之画风,集传统经典绘画手法与当代众家水墨所长,以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谦和的人格魅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探寻精神,创作出一幅幅精美感人的艺术作品,折射出画家对传统文化的景仰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陈华先生的人物画在表现技法上用笔细密,设色明艳,渲染工致,所绘事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意象雅秀而澄明纯净,造型于随意抒写中流露出极具灵性的趣味,给人以放任自由的轻松感。心灵意象的表达冲破了形式的约束。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其笔墨功力之美,也可赏其意境诗化之美。近年来充分吸收了写意中国人物画没骨技法,在用墨、着色、构图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他笔下的人物,或婉约含蓄,或张扬明快,或苍凉凄怨,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气象。在人物外形上追求中国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让人物有血有肉、丰满真实、才情兼备。陈华以其超然的人文情结、细腻奔放的独到笔触,为翰墨丹青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视觉艺术作品,其人物画被社会各界广泛收藏。

陈华先生不仅痴心绘画,研习书法也心醉神迷。古人论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如雅,不落尘俗;二是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也。”陈华先生的书法幼承家学,少习颜柳,壮学汉隶,现主攻行书。宗宋赵佶疫金之法,渊雅而具古韵、隽永而兼洒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行云流水心中有笔,手中无笔、人笔合一。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赞誉“小桥流水赏心悦目”。书法作品曾参加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展、中日自咏书法展、海峡两岸书法展等。

《励志文》 陈华/作

陈 华字雨轩,墨仁轩主人。祖籍山东,现客居北京与河南。1992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大学美术系。1996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现为中国仓颉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当代百名杰出书画艺术家,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画坛70后最具收藏潜力青年书画家。2008年中国国际书画鉴定中心授予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与潜力书画艺术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画展,并获多项奖项。

猜你喜欢
陈华笔墨山水画
陈华莎、杨艳作品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陈华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没有一只鸟会死在寻食的路上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