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时代气息相遇

2016-03-06 11:59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代气息水墨画笔墨

文 茯 苓

中国画与时代气息相遇

文 茯 苓

《秋花图》 冯强/作

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如一幅中国画,从创作过程到完成,从欣赏到珍藏,它从属于文化活动,是人文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起到协调、风化、整合心灵和融入社会和谐生活的作用。

清初石涛就有经典之说:“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意气所转,意者时代精神所寄,气者时代气息所涵。试以文学为例,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形式体裁和风格特征。譬如,从先民的诗经,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和小说、近现代报告文学、政论、曲艺、民歌……从近百年的五四新文化、抗战新文艺、新中国土改、资本家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片断,我们都可以感受各种文艺作品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就是构成“当代中国画”的要旨!

时代气息可以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来谈,或者说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时代有特征,比如当代的人和事,道具和背景,是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形和质,作为绘画和造型不能单纯追求时代物象之似,而是必需求真!荆浩《笔法记》有道:“度物象而取其真”,“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胜”。而万物有动必有感,有感必有应,气的感应功能决定了绘画评议的“移情作用”,通过作者和读者各自感应的情感互动,达到心灵的调节和整合。而感应的前提是画面反射和透泄给读者的综合信息,质言之即“气息”。

《林寒小雪》 冯强/作

当然,时代气息不是单靠当代的事与物,内容情节,贴标签式的加时尚道具或说明文字式的题记,而能感染和震撼读者的只能是画面流露的能体现当代生活特征的时代气息,它也是作者留在作品里的生命信息。前面已经提及:气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嗅不觉的抽象事物,主要靠观者的读解力,在品赏中产生共鸣——画面信息的传递与读者的感悟交互作用,从而完成艺术的审美。

中国画要与时代气息相遇。当代中国画涵盖了水墨画和现代水墨画,然而现代水墨画不一定代表当代中国画,因为它有意无意地迎合了西方艺术的概念,在走向世界和国际接轨的模糊口号下变成了流行和时尚,一些浅薄的新主义、新概念,边缘的、另类的、逆反的、荒诞怪异、诡秘变态、调侃、戏谑、丑化……只要“不寻常”就是现代,于是乎现代水墨画取代了中国画,“墨画”代表了传统的有笔有墨的水墨画。水墨画始于唐代,以王维、王洽为代表,从一开始就包含了笔和墨两个因素,唐末以荆浩为代表,明确提出了“笔”“墨”兼重的中国画要素,千百年来形成以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为代表的追求笔精墨妙的笔墨意识。中国画在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一如中华文化,有着包容、通变、化合和不断升华的特点,因此,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中国画既以其鲜明的“当代性”区别于传统的中国画,又以其丰富而优雅的“笔墨性”成为中国画传统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很显然,当代中国画无论怎样变化,作为其灵魂的时代气息是必不可少的,而“笔墨”作为记录时代气息的语言,其有效性也是永久的。万变不离其宗,正是“时代气息”和“笔墨”二者,才真正构成了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春来江水绿如蓝》 冯强/作

冯 强艺名石湮,别署乾元山馆主人,网名江南老仙,1966年生,原籍浙江,年轻时随武康云岫禅寺能山法师学画,并受杭州曾宓、俞建华两位老师指点。现居苏州,为苏州工业园区湖东书画社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州市兰花协会会员。著有《乾元山馆杂记》《艺兰三味》等,作品散见于期刊网络。多次参加或组织各种慈善义卖。国画作品入选六月风吴门大展、2014苏州美协新人展等。

猜你喜欢
时代气息水墨画笔墨
牡 丹 (水墨画)
笔墨童年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巧用比喻,彰显课堂魅力
在新时代下,如何使你的唱腔富有时代气息
创新,一种时代气息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