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与思考

2016-03-07 00:48陈红列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课程

陈红列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山西 运城 044000)

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现代汉语课教学改革与思考

陈红列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山西 运城 044000)

现代汉语是高职高专师范学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的教师从拓展和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与学”的教学方式、彰显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选择新颖的语言范例、加强语言实践教学五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重视从师技能训练,才能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教师人才。

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师范学校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等职业教育师资,现代汉语课程作为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该课程的教学,既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也要求提升学生现代汉语的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为将来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原因是现代汉语作为母语,学生认为其中一些基础知识以前学过,同时教材内容也比较抽象枯燥,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究,通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师范类学生的课程教学经验,本文将分为以下五部分进行阐述。

一、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知识系统理论比较抽象,同时由于教学所用的“语料”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使得在讲授过程中过于空洞且抽象。所以作为高职高专现代汉语专业教师要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吸引力,提升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热情。[1]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更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文字的来源,现代汉语的魅力大部分都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文学作品对文字、音韵等都有很高的考究,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文学作品里面的文字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现代汉语的魅力所在。第二,语句结构上的歧义现象,歧义现象可以说是语言的趣味性的一种。句法结构中由于层次不同和结构关系不同而引起歧义,同时,语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指向,还有某些语义的特征也会引起语言的歧义。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现象进行详细的讲解,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以及语义的复杂性和精细性,如果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结合进行学习,对学生理解把握歧义现象很有帮助。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中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病句,但是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来肯定的结果,但是又加上不确定的语气,这样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著名的岳飞的“莫须有”罪名,“莫”表示肯定的意思,“须”是应该,所以这表示“大约的确是有的”。教师经常讲解新鲜内容,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真地学习,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转变“教与学”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学生被看成知识接受者,是以教师中心,以教材为蓝本,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语言分析。因此,提高现代汉语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转变 “教与学”的教学方式,贯彻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形成更加积极、创新的学习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汉语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2]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寻找一定的教学亮点,这些亮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3]例如晋南方言将“辫子”说成“骗子”,“肚子”说成“兔子”等发音现象,结合自身发音学习理论中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发音特点。善于提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采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针对问题设定情景,鼓励学生在此情景下对问题积极发言、解答,根据问答情况进行总结。在这种互动模式下,基本保证了教学过程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发言,随着学生的思考探究达到学生理解讲课内容的目的,这种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彰显现代汉语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的理论比较抽象,学生觉得理解起来比较乏味,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应该通过其蕴含的文化让学生去理解品味,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4]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将语言分成很多部分进行理论讲解,而文化内涵渗透在每一部分,抓住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感觉现代汉语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5]例如:现代汉语音节中有大量的同音词,这就造成了汉语语言中特有的谐音现象。而我国传统的歇后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谐音来形成幽默风趣的效果,生活中、小品中属于谐音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如枣、花生、桂圆、瓜子所表示的“早生贵子”等,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能够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使汉语语言更丰富,小品就是运用多义词来增强小品语言的幽默特点及蕴含的深刻哲理,如: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睛红了,心就变黑了,这里的“黑”与“红”体现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特点。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其中的字、词、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材中大部分是经典的例子,但是由于这些例子已经失去了时代的色彩,它们背后的文化信息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有的甚至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现代汉语既要突出其自身蕴含的文化要素,也要能够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例子来加强该课程的人文性。

四、选择新颖的语言范例

精彩的语言事实背后往往隐藏着无穷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累一些典型例子,才能在课堂上讲授的时候用例子说明,达到深入浅出。例如我们在讲方位词时,“在路上”的说法正确,却不能说“在路”等,以此分析方位词功能把实体范畴转化为位置范畴,“在学校”说法正确是因为它们既表实体又表位置;讲歧义现象分析时列举“咬死猎人的狗”“鸡不吃了”等例;讲语法的语序变化时列举“‘人来了’不同于‘来人了’”,学生听课时兴趣盎然,能够集中精力去理解。教师在举范例的时候不仅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新,还要注意语言的生活化,用新鲜的实例来吸引学生。语言学习不能离开实际生活,不同的生活会催生不同的语言现象,这些学生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吸引人的语言现象,讲语汇部分时,笔者总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寻找大量的例证,选取典型的范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文学作品中“喝、饮、呷、抿”的不同运用,说明它们之间是有细微差别的,分别从施动者、动作限制、动作、关系对象等方面加以比较,“喝、饮”施动者是“人或动物”,“呷、抿”的施动者是人,“喝、饮、呷”的动作限制是用嘴,动作是咽下,“抿”的动作限制是用嘴唇轻轻地一下,动作是沾,通过分析加强对词的准确运用。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新的词汇新的语言大量涌现,使得汉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这些词汇和语言在教材上没有体现,这就需要现代汉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语料库”,通过关注新的词汇,紧跟时代潮流,通过现有的理论基础来分析这些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与内涵。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分析这些词汇和语言,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现代汉语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讲词汇时启发学生总结流行词中“旧词新义”的词汇,例如 “土豪”原指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现指称有钱没文化的群体;“宅”原指住宅,现指待在家里,沉迷于做某件事情;这类词新意义与原有意义相关,是传统词义的延伸。这些当前流行的词汇具有生动性和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时较易吸引学生,还能进一步启发学生去分析其他的新词和新义。

五、加强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

现代汉语课更加注重应用,要求学生具备将理论转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如果学生无法做到,将会造成学生将来不能胜任教师职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实践教学,如在进行普通话的语音教学时,可以将其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课外的练习,阶段的考察学生的练习成果,鼓励学生经常的朗读、演讲。

根据现代汉语学科特点,结合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学生自身水平,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一是实践技能训练。当教师在讲授完一部分内容后,留给学生时间来练习掌握学习的内容,如语音部分的声韵调辨正训练、语流音变训练、朗读训练;文字方面加强学生对汉字正确规范地读写;语汇方面加强同义词的辨析等。二是教材适当取舍。实际安排课时一周两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适当对教材取舍,教学内容上选取与学生接受水平相符的,注重浅而精、不贪多。三是调查发现整理。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应该关注生活中的汉语应用情况,在生活中调查记录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方式包括讨论社会上用字用词不恰当的情况,阅读报纸书刊注意错别字收集,一些用语错误和语法歧义现象的总结等,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搜集生活中有趣的材料,并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类。

语言的学习是随时随地,除了课内的理论学习,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应该有更多的实践练习,笔者尝试以下的实践方法和途径。(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书目,并且鼓励学生在网上浏览语言文字网,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初步尝试建立专题网站,给学生一个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能够让学生们不断交流提高。(2)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在群体中展现自己的练习结果提供条件,经常组织各种汉语表达和表现技能的比赛如朗诵、演讲、辩论、书法展示等活动,既能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也能够通过兴趣小组活动、课内外专题研讨、学科讲座拓展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对现代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教学案例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探索,总结了一部分成功的经验,但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正,需要不断地向其他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学习,借鉴他们宝贵的教改经验,通过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能力和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教育人才。

[1]李楠楠.师范类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43.

[2]李桦.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74.

[3]苑瑞兰,和凤莉,李建华.浅析英语文化素养与听说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 2012(6):142-143.

[4]白露.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J].考试周刊,2016(76):89-90.

[5]李思源.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116-119.

Reform and Thinking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Normal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Hong-lie

(Chinese Department, Yuncheng Advanced Normal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Modern Chine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the Chines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 in the discipline is unquestionable. B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 This is becau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only give one-sided teach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making the course abstract and boring, not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learn. This requires teachers in normal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xpand and update their teaching contents, change the mod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ghligh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select the new language paradigms and strengthen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lso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skill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qualified teachers for the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normal college;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2016-10-21

陈红列(1973-),女,山西夏县人,语文教育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研究。

H193

A

1008-469X(2016)06-0077-03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言课程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语言是刀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