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中华新经济体建设,强化民族复兴国家战略
——关于推进祖国统一的多维思考

2016-03-08 16:53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加速中华新经济体建设,强化民族复兴国家战略
——关于推进祖国统一的多维思考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高度,综观两岸四地关系演变的可能走向,主张把中华新经济体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从祖国完全统一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两岸四地的地缘相依为依托,以中华文化为血缘纽带,依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推动两岸四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入合作与战略共建,造就一种多元互补的复合型新经济体,形成一种强大的中华新经济圈,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必要的、统一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新经济体;祖国统一

在当前关于新兴经济体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以大陆为主体的中国新兴经济体,并集中探讨其与金砖四国为主体的新兴经济体的关系。这种视野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基础,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我们还应当拓展对于中华新经济体的关注与构建。中华新经济体以两岸四地的地缘相依为依托,以中华文化为血缘纽带,依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推动两岸四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入合作与战略共建,造就一种多元互补的复合型新经济体,形成一种强大的中华新经济圈,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必要的统一的经济基础。这将是一种以祖国统一为目标、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战略导向并为其构建经济基础,从而具有宏大战略意义的新兴经济体。

一、把中华新兴经济体建设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布局,提升为国家战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目前两岸四地的分离状态是历史造成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直接困难和现实障碍。实现祖国统一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战略中最为核心的价值和最重要的选择,应当成为中华发展战略和国家治理研究中最为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和经验,但如何破解台湾问题,及早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仍然有待在思想上的创新和战略上的调试。总体上看,近年来两岸四地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越来越多,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意识形态隔离与社会心态差异。2013年以来在台湾发生了大学生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香港发生了大学生的“占中”案例,这虽然是少数人参与和局部行动,但发生在以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年轻人群之中,并得到一些社会成员的支持,也折射出两岸四地关系中存在的离心力甚至破坏性,尤为值得警惕和关注。台湾政界甚至主要领导人不时发出一些不利于两岸政治和解与和平发展的声音,表明了两岸四地仍然存在的核心价值观差异。随着台湾的执政党替换,民进党主导下的台湾政治走向何方,有待观察和警惕!

总体上看,未来两岸四地关系存在三种可能走向:保持现状;越走越远;越走越近。在这里三种可能性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现状的可能性最大,也比较容易,但它意味着问题的拖延与累积,越积越久,问题可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这是不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越走越远当然是我们不愿看到也不能允许的,但客观来说,随着分离时间延长和新生代的崛起,随着台湾政局的变化,在“一个中国”和“爱国、爱港”等重大问题上的情感可能会越来越淡,心理上越来越远;越走越近是我们的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基础,但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尤其是客观存在的各种障碍不会自然消除,需要我们做出积极的谋划与努力。

怎么让两岸四地“越走越近”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向,造成相互依赖、相互认同、相互合作的大格局并通过经济体系的方式稳定下来,这里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根据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法则,或许只有当我们建设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新兴经济体,把两岸四地变成在实际上无法真正分开的经济共同体,才能为突破意识形态隔障,实现一体化发展提供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必要而又坚实的经济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郑重建议把构建中华新兴经济体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尽快确立起来并积极探索其建构途径。

二、以推进祖国统一为目标构建中华新经济体的三期目标

构建中华新兴经济体,就其目标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近期(大约5-10年),发挥两岸四地各自作为中华新兴经济体内在要素所具有的经济社会优势,通过合作加强互补性,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使各方面都能从中获益,提升发展速度,提高经济质量,增加中华经济的总体体量,增强彼此的观念认同与行动协调。

第二,中期(大约10-20年),在交流与合作中发现各自的不足,相互借鉴、改善宏观结构,提升经济品格、提高经济质量,增强内在经济协同力,增强经济社会动力与活力,逐步造就具有内在依赖性和互补性的中华新兴经济体,扩大作为有机整体的中华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长期(20-30年),以2049年为限,为两岸四地在政治上相互认同、社会上相互协作、文化上共谋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必不可少的经济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必要条件。

在这三期目标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以经济合作和文化融汇为基础,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积极消除两岸四地的政治意识形态对立和社会制度隔离,增强中华文化的内在凝聚力,汇聚全球华人力量,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我们认为,祖国完全统一应该有时间表,并且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为最后期限。在不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前提下,祖国完全统一的时间应当是越早越好!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也应当成为“两个一百年”的最大成果之一!

三、深刻认识中华新兴经济体内部的价值多元复杂性并探寻其互补性

要实现以上三期目标,当前尤其需要充分认识两岸四地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复杂性,深刻认识其价值多元性及其挑战,探寻其内在的互补性和良性互动机制。

当前两岸四地的关系非常复杂,既可以看做近代中国历时态变革的共时态并存,也可以看做世界现代化所造成的当前复杂国际关系在中国国内的一个缩影。它浓缩了几百年来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形态,而且以一种共时态的方式存在于当代中华新经济体。

从历史的角度看,香港和澳门以殖民地的方式沿袭了西欧现代化,以多少有些扭曲的方式比较早地加入了世界的体系,代表着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某些主导型现代化类型。当然香港与澳门也有所不同。

香港近代以来大部分被割让,部分被租借,成为中华民族近代耻辱的历史性象征。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在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经济上香港主要是国际商贸、金融、信息和转运中心,在文化上一方面是近代以来的英式文化仍在延续和传承,另一方面又在逐渐消除其殖民特性和主导地位,中华文化正在积极回归。但由于历史情况的复杂性和英国的不时干预,西方国家的继续进入,要使中华文化成为香港的主流文化仍显艰巨和遥远。近年来香港出现的极端情况加剧了复杂局面。

澳门总体上看一直是被侵占和租借,却并没有割让的历史,因此即便是近代以来长期受到葡萄牙的统治,澳门老百姓的心中仍然存在着中华文化的最终归宿。澳门经济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以博彩业为主。1999年澳门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实行“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由于葡萄牙政府早已承认在历史上对澳门的侵占为非法,澳门回归后也不再干预澳门事务,其回归后经济发展迅速,中华文化回归进程比较顺利,澳门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迅速增加。

台湾近代以来经历了日本的殖民统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回归祖国,面临着消除日本殖民文化和重建中华文化双重使命。1949年后在国民党推动下,经济上快速发展,随着东亚崛起而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亚洲“四小龙”努力地想依托于亚洲文化而创造某种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东亚现代化模式。台湾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一直面临着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的复杂碰撞。随着其政党执政地位更替,经历了陈水扁时期的大力“去中国化”,甚至要“去汉语化”,加上两岸关系的复杂演变,以致“一个中国”的认同近年来在台湾不是增强而是有所削弱。

中国大陆经历了从古代辉煌到近代衰败的断崖式跌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20世纪以来经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锤炼,获得了政治独立和国家主权。1978年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特色前提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这也许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类型。但当前中国大陆所有制多元化,生产方式多样化,社会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的内部分化与矛盾冲突,演化为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的巨大分化与冲突,面临着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文化重建与文化认同的繁重任务。

就其时代特点而言,两岸四地汇聚了当代世界现代化的三种主要模式,以浓缩的方式映现着当今世界的复杂格局。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特点,可以互补和互益,如果处理得好,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获得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会,释放出更多的合作共赢的红利。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华新经济体有可能汇聚世界迄今为止的多种现代化道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我们可以借助香港、澳门而获得高度自由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灵活性;可以借助台湾经验把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保持大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所带来的强大活力,运用强力政府所具有的宏观决策力和战略调控力,为中华新经济体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中华新兴经济体内部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板块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当今世界不同现代化模式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华新兴经济体内部的矛盾处理好,我们就能够从中学习更加智慧地处理好与全世界多种经济体的关系。由此,我们应该在处理好两岸四地的关系中加强作为,积极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发展空间,做出更多的试验性探索,寻求更多的发展途径,促进两岸四地之间更加良性健康互动。

四、要深度认识与金砖国家新经济体的建设继续合作的必要性和分化的可能性

金砖国家近年来在经济上快速发展,造就了一种新兴经济体。金砖各国相互鼓励和支持,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中国在与金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与良好拓展空间,这种合作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存在。但在更加长远和宏观的意义上,我们还需对金砖国家新兴经济共同体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注意各国间在地缘政治,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当前复杂世界变局中可能出现的分化与问题。

例如,俄罗斯本来是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只是由于苏联解体和改革失误造成经济整体崩盘,现在处于恢复性重建,为了保持其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和政治影响力,需要极大的经济支撑,造成其经济供给与政治军事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平衡状态,处置不当有可能威胁国家的整体稳定。巴西经济曾经在南美一枝独秀,但由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和金融泡沫问题,经济危机的威胁并没有消除,甚至有可能导致政治危机,一旦南美经济整体衰落,很难从中脱身,甚至有可能率先跳水。印度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之一,经济增速很快,有很大潜力,但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种族之间和阶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化与对立,存在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其内向型文化特性可能妨碍其深度融入世界现代化。新加入金砖国家的南非曾经有其特殊的优势,获得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种族差异与矛盾,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不仅会妨碍该国的经济转型,还可能妨碍其国家稳定。

当前国际局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类命运往往是以负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其突出特点是,“一荣不一定俱荣,一损却必然俱损”,这与我们过去所关注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了巨大反差。由于当前极为复杂的世界格局,各国经济发展放缓,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各国在自身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不得不紧紧地捂住自己钱袋子。在国际关系中,“寸利必得”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这种情况在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金砖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也会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从金砖国家的合作中所需付出的可能会越来越多,所能获得的可能会越来越少,机会成本的效益逐渐降低,有些方面也许还会有所拖累,我们应当对此保持清晰的头脑并做出必要的前瞻性安排。

五、要重点研究和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

实现中国未来发展中“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是要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主旋律不放松,为此必须着力加强与当代世界最先进、最发达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探索一条代表世界文明方向而又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当代世界发达国家很多,欧盟、日本、俄罗斯等,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而笔者以为当前特别要关注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认真研究美国崛起之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美国在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中历史最短,但发展最快,走到顶端,成为领头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战后秩序的制定者和主导者。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国的发展代表着20世纪后期世界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军事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方向。美国在战后主导建立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等,迄今仍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体系、世界经济体系和货币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柱。美国也是我们处理好两岸四地关系尤其台湾问题的最关键外部因素。处理好中美关系,才有可能处理好台湾问题,中国的国际交往与合作才有可能开创全新局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近年来美国遭遇经济危机,内部也面临政党轮替,但也给了我们机会,来观察和学习它所展示的应对危机的能力和自我调试的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潜在的含义是要成为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为此必须善于向当前世界上的所有优秀民族学习。要勇于和善于与美国合作甚至博弈,在与大国的交往、合作与博弈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自己,学会做大国。这里我们尤其要警惕并着力防止陷入到“修昔底德陷阱”,防止与现有大国的争位而导致大国厮杀,尤其防止我们的国家应“未强而霸”引发过度的国际纷争,甚至导致中途夭折。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大战略和大智慧,中华新兴经济体的建设应当是这种大战略和大智慧的内在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岸四地及全球华人的整合性发展,加速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也一定会极大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世界文明发展创造出一条新路,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吴兰丽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ew Economic Entity and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Revival Strategy

OUYANG Kang

(Institute of State Governance&Department of Philosophy,HUST,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From the thought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rough the possibl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ong Kong,Macao,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building the Chinese new economic entity should be a national strategy.Further cooperation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among Hong Kong,Macao,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ould be promoted,Starting from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motherland completely unified,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dependence among Hong Kong,Macao,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revolved around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refore,a diverse,complementary,composite and new economic entity can be created and a powerful new Chinese economic zone can be formed,so as to create the necessary economic foundation of promoting the motherland completely unified and accelera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unity.

Key words: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hinese new economic entity;the motherland completely unified

作者简介:欧阳康,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认识论、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批准号:教社科司函(2014)177号)

收稿日期:2016-04-02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16)03-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