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2016-03-10 04:55郝坡,邓晶荣,牟凤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习生检验医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郝坡,邓晶荣,牟凤林,王静,肖忠华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120)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转向实践、从课堂迈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习是培养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影响学生毕业素质和就业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实习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实习生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开展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医院对实习生的带教及管理情况等,有助于促进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帮助学校和医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

本研究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实习质量调研,听取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校教学和实习管理工作的建议,深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为学校专业建设、日常教学和实习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实习生管理和实习带教工作提供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2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98名实习生和35名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来自本市15家实习医院,其中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0家。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信息反馈等形式开展调研,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实习生与指导教师调研情况及分析

2.1实习生调研情况及分析

2.1.1实习初自身不足之处理论知识不足者占61.2%,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者占55.0%,临床工作能力不足者占34.7%,沟通能力不足者占18.4%,自学能力不足者占4.0%。结果分析: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多,理论讲解不够;实训学时总体偏少,人均受训学时不足;与临床接触少,临床工作环境陌生;沟通交流技巧训练不够;自学能力较强,与平时对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和训练有关。

2.1.2实习后得以提高的方面理论知识提高者占59.2%,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者占75.5%,临床工作能力提高者占63.3%,沟通能力提高者占53.1%,自学能力提高者占49.0%。结果分析:通过实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临床工作能力、理论知识、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均明显提高,与学生改变学习环境、遇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有关。

2.1.3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执行情况3所医院完全执行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12所医院参考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安排。结果分析:大部分医院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实习安排,各医院能够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学生实习工作。

2.1.4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管理情况管理非常规范,7所医院有较好的管理制度,8所医院管理一般,有一定的管理制度。结果分析:部分医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部分医院虽有制度,但管理不规范,需要改进;总体上三级医院管理较二级医院更为规范,但个别三级医院存在管理混乱,无人管理的现象。

2.1.5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心和指导方式很负责,经常主动给学生讲解的教师占67.3%;一般负责,只是偶尔或学生问的时候给予讲解的教师占28.6%;不负责,从没讲解的教师占4.0%。结果分析:指导教师中多数愿意主动讲解,少部分教师主动性不强,需要学生主动请教,才会给予解答。学生要根据教师的特点,主动去适应。

2.1.6实习指导教师水平59.2%的教师理论知识渊博,操作能力强;30.6%的教师理论知识一般,操作能力强;10.2%的教师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均一般。结果分析:多数教师水平较高,能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少数教师水平不高,不能胜任实习指导工作,故医院在安排指导教师时要考虑其能力水平。

2.1.7实习指导教师值得学习方面44.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学识渊博值得学习,36.7%的学生认为教师技术精湛值得学习,26.5%的学生认为教师为人处世值得学习,26.5%的学生认为教师工作能力值得学习。结果分析: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是学生最崇尚的方面,故教师要在这两方面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胜任实习指导工作。

2.1.8实习医院开展学习情况6所医院每2周开展1次学习活动,4所医院每月开展1次学习活动,5所医院偶尔开展,但不定期。结果分析:总体上三级医院开展学习情况较二级医院要好,定期组织开展科内学习讲座活动,且每次都会安排学生讲课。

2.1.9实习期间出科考试执行情况9所医院非常重视实习生考核工作,每次出科前都会认真组织实施;5所医院不是很重视,考核比较随意;1所医院没有出科考核。结果分析:大部分医院重视实习生质量和考核工作,实习生在离开科室前都要接受出科考核,部分医院要求严格,考核不合格需继续实习,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2.1.10在校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专业知识占67.3%,基本技能占40.8%,学习方法占79.6%,做人做事占38.8%。结果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基本技能及做人做事方面的需求大,故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2.1.11实习医院需要改进的方面实习生管理占44.9%,指导教师的能力不足占42.9%,实习考核方面占40.8%,开展学习方面占30.6%。结果分析:实习医院在实习生管理、教师水平、实习考核及开展学习方面均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2.1.12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掌握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占65.3%,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46.9%,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占32.7%,培养了综合能力占42.9%。结果分析: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2.1.13学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基础知识不足占34.5%,专业知识不足占44.9%,计算机能力不足占20.4%,外语能力不足占36.7%,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占53.1%,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不足占24.5%。结果分析:学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是动手能力、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基础知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计算机能力。

2.1.14影响实习最可能的因素见表1。结果分析: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较多,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理论基础差尤其是临床诊断知识的欠缺,不会分析检验结果,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没有很好结合临床,与实际工作有差距。

2.2实习指导教师调研情况及分析

2.2.1实习指导教师基本情况工作单位:三级医院15人,二级医院20人;学历:硕士及以上6人,本科25人,专科4人;职称:副高及以上8人,中级28人,初级7人。结果分析:学历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级为主,个别医院安排初级人员担任教师,可能与医院工作人员总体年轻及高职称人才紧缺有关。

2.2.2实习医院开展岗前培训情况14所医院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开展了岗前培训,只有1所医院没有开展岗前培训,只是简单强调实习注意事项。结果分析:绝大多数医院在学生进岗前开展岗前培训,说明医院管理完善,重视实习安全。

2.2.3实习医院开展质控培训情况13所医院要求学生加强质控知识的学习,经常开展质控方面的培训;2家医院只是偶尔会强调质控方面的要求,且开展培训少。结果分析:绝大多数医院都能认识到质控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质控方面的培训。

2.2.4学生在校期间应培养的能力学习能力占93.3%,人际交往能力占73.3%,社会适应能力占80.0%,自我保护能力占60.0%。结果分析:在校期间要重点应培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2.5学生实习期间应培养的能力学习能力占100.0%,与人沟通能力占86.7%,社会适应能力占73.3%, 实践动手能力占93.3%,仪器操作能力占46.7%。结果分析:实习期间要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

2.2.6学生表现优异的方面主动学习占33.3%,动手能力占80.0%,勤快、听话占93.3%,与人沟通能力占46.7%,综合工作能力占53.3%。结果分析:学生在实习期间勤快、听话,动手能力较强,但主动学习和沟通能力不够。

2.2.7学生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方面77.3%的学生把自己当作医生,服务态度好;23.7%的学生把自己当作工作人员,对患者态度一般,不够热情。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患者服务态度好,少部分学生对患者服务态度一般,需要加强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

2.2.8在校期间教师应教给学生的能力专业知识占80.0%,基本技能占86.7%,学习方法占80.0%,做人做事占80.0%。结果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做人做事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

2.2.9指导教师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方面占20.0%,给学生讲解方面占40.0%,对行业发展把握方面占46.7%,带教责任心和热情方面占20.0%。结果分析:指导教师主要对行业发展把握方面和给学生讲解方面存在不足。

3收集到的建议

3.1实习生对人才培养及实习生管理方面的建议

3.1.1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建议(1)增加理论知识比例,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主动参与管理,经常派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了解学生实习情况;(3)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开设实训课,给大家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尤其要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4)要关注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2.2对实习管理和实习带教的建议(1)教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的同时,应对操作所涉及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的认识;(2)严格要求,监督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3)医院要加强对学生开展岗位适应能力和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4)医院及科室要多开展专题学习和讲座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3.2实习指导老师对人才培养和实习生管理方面的建议

3.2.1实习指导老师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2)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3)注意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4)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如质量控制及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5)加强生物安全及个人防护方面的培训;(6)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和责任心教育。

3.2.2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管理方面建议(1)医院要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学生要遵守实习管理制度,服从医院的管理;(2)实习生要经常与老师交流,要向优秀教师学习;(3)加强学生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4)学校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定期开展实习巡查,尤其实习后期更要加强管理;(5)实行指导老师和学生“一对一”教学,学生应坚持记实习日记和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4问题与举措

4.1问题

4.1.1学生方面学生在实习后临床工作能力及理论与实际联系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知识欠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仍不够;(2)自学能力差,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3)通用能力教育仍需加强,如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4)人文素质有待提高,如价值观、责任感、自我约束、意志与自信心、主动精神等[3]。

4.1.2学校和医院方面学校存在课程学时分配不尽合理、理论课时明显不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专业课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应用脱节,招生规模扩大导致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及远离学生,实习生管理不到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存在经验丰富、高职称的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年轻教师带教经验不足,对实习生日常管理和要求层次不齐,实习质量考核标准不统一、要求不严格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质量[4-6]。

4.2举措

4.2.1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及学时,增加岗前培训课程,适当增加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教学时数,注重医学检验相关课程的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紧密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应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淘汰过时的检验项目,选择临床上最新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5]。

4.2.2注重开放实验室,强化校内技能训练利用晚上和周末空闲时间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训练机会,并安排教师指导;实习前学生掌握检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实习时指导教师的态度,因此,在离校前必须进行专门的检验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较娴熟,才会使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得心应手,提高操作自信心[5]。

4.2.3重视“三基”培养,对接临床工作岗位重视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认真落实“三基”的教学实施和目标考核,“三基”考核合格是课程合格的前提。创建仿真教学环境,实施仿真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利用实训课或课外时间到医院检验科见习,保证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更好地对接。

4.2.4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临床工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方面。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相关讲座、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宣讲先进事迹、分析案例、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沟通、语言表达、应变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7]。

4.2.5改善传统的带教模式,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传统的检验实习带教模式更多地满足于培养实习生的实验技能,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疑问,临床指导老师也很少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实施PBL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从如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8],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4.2.6强化岗前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在进入实习前聘请医院、科室领导或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组织纪律、质量控制、生物安全等与实习相关的培训,让学生了解、熟悉医院检验科的规章制度及实习工作规范和实习要求,增强学生实习信心,使实习工作有的放矢。

4.2.7加强督查考核,建立评优激励机制纪律是实习的保证,一些实习生脱离学校管理,组织纪律自由散漫,因此,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督查,医院实习管理人员应对实习生执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迟到、早退及到岗情况;实习中期,学校应组织一次临床实习质量检查,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工作作风、医德医风、组织纪律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便于了解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实习后期,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实习结束时,开展评优活动。通过对实施全过程的督查考核,以及评优激励机制,促使实习生主动学习、遵守纪律。

4.2.8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教学相长,完善带教管理制度,把带教工作纳入指导教师日常工作的考核范围,每月检查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知识传授及对实习生实行管理的情况,将教学质量和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档案,带教业绩与晋升职称和晋级工资挂钩,以调动指导教师的带教积极性,不断提高带教水平。管理人员应深入科室和实习生之中,架起实习生与科主任、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共同找出学生实习过程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商讨解决对策。此外,将专升本报名、考试和参加人才招聘的时间尽可能集中,减少与实习的冲突。

总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深入、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检验技术的发展,给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和实习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严格实习管理,正视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才能让学生不浪费宝贵的实习时间,重视实习工作,为培养合格和高素质的检验技术人员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毓磊,杜建国.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农垦医学,2007,29(1):61-63.

[2]汤春菊.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调研的分析与思考[J].新校园:上旬刊,2013,14(9):73.

[3]陈芳梅,黄艳,李进,等.从医学检验高职学生专业实习情况调研结果反思课程体系的适应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9):43-44.

[4]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5]李树平,舒向俊,阳大庆,等.影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500-501.

[6]申家字,申家辉.医学院校实习生带教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以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0(3):98-99.

[7]王燕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情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4):138-140.

[8]王子健,张超,刘群红.PBL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497-500.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课题资助项目(mpxj31)。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5-0709-03

(收稿日期:2015-12-26)

·医学检验教育·

猜你喜欢
实习生检验医院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萌萌兔医院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