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区域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2016-03-11 13:22魏立群黑龙江省博物馆150001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鱼皮赫哲族载体

魏立群 (黑龙江省博物馆 150001)

试论区域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魏立群 (黑龙江省博物馆 150001)

区域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没有物质形态的东西,属于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二者能否结合?本文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实例说明区域博物馆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陈列宣传,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区域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一、区域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区域博物馆是本区域的文物和自然标本的收藏机构,其任务除了收藏、保存、保护这些文物和标本,还要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发掘其自然的和人文的科学内涵,然后进行陈列展示,向大众开放,进行科普宣传,以便将当地民族所在地域特有的环境特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等展现出来。老博物馆工作者常说,博物馆的陈列要“让实物说话”,博物馆如果没有实物,即使有声、光、电、多媒体,岂不成了电影院、报告厅?区域博物馆在特定的地理、历史和文化领域内运作,是当地的知识和文化中心,也是对外宣传的窗口。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例如民俗活动、礼仪节庆、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手工制品、口头传统等。显然,博物馆收藏的实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差别悬殊。然而,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与当地人类和人类活动相关,都体现了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而且是这个地方和这个民族的特色之精华所在。搞好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和陈列、宣传,与保护好本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都是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互相认同,互相学习,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没有物质形态但有物质载体,这种物质载体包括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文化场所和对其过程记录的文字、声音、影像资料等。这就为博物馆的收藏提供了方便。许多博物馆所展示的藏品可能因为其自身可以揭示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与工艺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反过来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又可能因其自身的艺术性被博物馆收藏而成为博物馆的特色藏品。就这样,有形的博物馆藏品与同样有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对应的紧密联系,成为博物馆里有丰富内涵的实物展品,往往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的一面,有它的有形的载体,博物馆也就有可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通过其载体形象地展示出来。

目前国内以某一项或某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题文化直接展示的博物馆已经不少。比如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等等。

二、黑龙江省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黑龙江省的桦树皮制作技艺和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黑龙江流域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均有这门技艺流传。白桦是北半球北部森林中的常见树种,在寒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广为生长。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是白桦的重要生长地。生活在森林里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民族利用桦树皮良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用以制成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主要有船、篓、箱、盒、碗等种类。这些器具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而且形式多样,造型各异,深受狩猎民族喜爱,体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狩猎文化已渐衰微,桦树皮制作技艺也逐渐衰落,因此这一技艺急需保护。

鱼皮文化是北纬45°以北区域内残存的特色文化。虽然历史上众多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从清代至今只有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将之传承沿袭下来。赫哲族长期以渔猎为生,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在历史上以“鱼皮部”闻名于世。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一整套复杂的加工过程,过去赫哲族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20世纪中叶以后,鱼皮制品被其他用品所取代,这种传统手艺也渐渐失传。目前掌握传统鱼皮技艺的老人多已离世,健在的不多,如尤翠玉老人等,已年近80高龄。鉴于古老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濒临消亡,亟待予以抢救与保护。近些年,由于博物馆收藏和人类文化学研究的需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的老一代赫哲人曾多次为国内外博物馆复制鱼皮服饰,使这一技艺在局部地区得到传承。老艺人还用传统技艺创制了鱼皮萨满服饰及赫哲风俗系列作品,一些年轻人发展创新,利用传统的鱼皮剪贴技术创制了现代的鱼皮技艺品及鱼皮画,使古老的鱼皮文化延伸到旅游、艺术等领域。

黑龙江省博物馆和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都收藏了不少桦树皮制品和鱼皮制品,并长期公开陈列。黑龙江省博物馆开辟专室陈列了鄂伦春族的桦皮船、赫哲族的鱼皮衣、鱼皮罩裤、鱼皮油瓶及捕鱼工具等,它们大多是清代制作的。通过收藏和展示这些有形的载体,不但保存了本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细心的观众还不难看出其中隐含的高超技艺和文化内涵。例如从赫哲族的鱼皮服可以看出它选择利用了当地的个体大、产量高的大马哈鱼的鱼皮作原料;熟过的鱼皮柔软、轻巧而结实;几张完整的鱼皮拼接后,巧妙地保存和对接了鱼体原有的背部和腹部不同的颜色;受满族的服饰的影响,样式如同旗袍……许多无形的技艺、思维、信仰、习俗从有形的载体中流露出来。加上解说员的讲解,辅助展品说明牌、多媒体的介绍,观众能够更好地领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三、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机构,常年对观众免费开放,观众流量大,社会影响面广,而类似如桦树皮制作技艺和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存在面就很小,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更是日益走向消亡,岌岌可危。正是像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文化机构及时收藏展出,大力进行宣传,有助于对残留的、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存和传承。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保护,既有助于本民族提高自信心和自豪感,珍惜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有助于各兄弟民族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从而助力于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因而意义深远。

[1]《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2]李晨.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民俗网,2008.10.

猜你喜欢
鱼皮赫哲族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论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