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2016-03-12 02:17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靳娟利王宁
中国商论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双向流通城乡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靳娟利 王宁

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靳娟利 王宁

受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建国后所采取的城乡分治政策的影响,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构建双向物流体系则是破除差异性,促进均衡发展的必用手段。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统筹城乡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从商品的互补性、市场的广阔性以及环境的递进性分析了双向物流体系构建的可行性;最后,就如何构建双向物流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组织建设、物流基础、政策扶持以及信息建设等。

城乡经济 二元结构 双向物流

1 构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1.1 扩大内需的必然需求

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表明,完善的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是发展中国家过渡为发达国家的必然要求,因为双向物流体系不仅能够检验商品是否适销,也能将生产、供求的各种信息反馈出来,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体制分立、管理分治等政策,催生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即体系完整的城市市场体系以及体系欠缺的农村市场体系,与此同时,社会总的需求也被划分为城市需求与农村需求。由于城乡物流体系在衔接上存在着诸多障碍,农村需求总体上呈现出提升空间广阔,但提升速度缓慢的态势,这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整体需求,也阻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城乡市场的对口衔接,从而有效扩大内需。

1.2 提高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异性仍然较为显著。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难买以及农产品难卖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长期的市场分割以及物流体系不通畅一方面使得农民难以及时地更新农业生产资料,制约了其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阻碍了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限制了其营收水准。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缓解农产品难卖的问题,确保农产品顺畅流通,从而逐步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

1.3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统筹兼顾中的重要内容。城乡一体化建设则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途径,它需要政府从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出发,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并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三农”在我国资源配置以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城乡市场一体化是重要内容,而完善的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则是衡量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构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有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

2 构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可行性

2.1 城乡商品的互补性

城乡商品的互补性是构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城市生产出来的农用物资以及其他工业消费品向广阔的农村地区流动;第二,农村出产的大量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城市市场。这不仅是构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主要服务内容。流通体系的构建可以起到如下作用:首先,流通体系能够实现城乡经济互补共赢的目标,尤其对农村地区而言,它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以及菜贱伤农等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流通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城市与农村在生产与供求信息上进行对接,这样城市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需求组织生产,而农村也可以从城市农副产品的实际需求组织生产,降低生产环节的盲目性。

2.2 农村市场的广阔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逾6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相比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市场的庞大消费潜力并未有效地激发出来,这主要和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异性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有关。当前,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仅占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相比于以往而言,却获得了不小的提升,从2000年的2253元增长到2015年的11422元,增长了4倍。但收入的增长并未有效增加消费需求,就以农村家电市场而言,除了彩电、电饭煲等家电有着较高的普及率以外,冰箱、空调、电热水器、吸油烟机等普及率较低,至于最近几年流行的净水机、空气净化机等普及率更低。因而,农村市场的广阔性便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外部环境的递进性

目前,我国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外部环境呈现出一种递进的状态,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首先,公共基础设施假设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交流的前提条件,随着国家对三农建设的日益重视以及财政拨款的逐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道路畅通,而且水、电、煤气、电视信号等也得到了有效普及,这为城乡双向物流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教育水平的差异性是制约城乡市场融合的重要因素,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农村生活水准的提升,不少新农民应运而生,他们虽然生活在农村地区,但却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这就为城乡经济的融合破除了观念上、人才上的障碍性因素。

3 促进我国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3.1 完善流通组织建设

城市是农产品商品化之后的主要市场,呈现出较为集中的态势,相反,农产品在生产环节中却较为分散,并且这种分散性还进一步导致其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周期过长。一般而言,农产品的流通包括生产者、批发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等五个主要环节,这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同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若想彻底改变这一情形,必须重塑农产品流通中的主体,使分散、单一的农户走向集中,具体而言,则是构建专业的农业协会。农业协会是地方政府根据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农户自发形成的组织,它能够弥补单个或几个农户在市场中力量不足、谈判力度不够等缺陷,增强农户的话语权,并缩小流通环节中多余的部分。此外,还有中介组织的培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农户、农业组织、政府构成了三级架构,我国可以吸收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引入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使其在开展农产品销售服务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市场管理的服务。

3.2 健全城乡双向物流基础

物流基础是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前提。对此,我国需要从城乡双向物流中存在的不足出发,寻求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就农产品进城而言,批发市场的简陋性以及运输环节中的常温性是主要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通常较大,但却没有专门的用地政策,扩建通常按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拍卖交易,无形中增加了批发市场建设的成本,使得相关企业筹资建设、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难度加大,对此政府需要更改用地政策,以便于批发市场的建设,或者直接投入到批发市场的建设中。就城市工业品下乡而言,超市等零售渠道的缺乏是制约农民购物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农民不得不将消费欲望抑制起来,然后集中爆发一次,通常表现为进城采购。对此,地方政府可以采取诸如超市进农村的便民惠民政策,根据村民数量在农村地区设立便利超市,既要确保每一个村庄有一个零售点,又要确保每一个零售点中的货物能够满足农民的日常需求。

3.3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构建不仅是融合城乡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流通体系的构建环节中,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来减少构建中的障碍性因素。首先,农村金融以民间金融为主,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点所在,难以满足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的实际需求。对此,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金融政策,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产品以及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强化其风险控制。其次,财政政策是政府平衡城乡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推进双向流通体系的构建,政府可以采用一定的财政倾斜政策,加大“三农”建设拨款,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流通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最后,政府还可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城乡双向物流企业进入农村。比如,政府可以对一定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进入农村投资予以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同时做好城镇建设税制改革等基础性工作。

3.4 提升信息应用水平

电子化、信息化是商贸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也是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商贸信息化程度偏低,农村地区尤其如此,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外销,并且,城乡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加剧了农村消费市场假货横行的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对此,我国在物流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网络是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农民了解外部信息甚至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途径,因此,推广互联网,使之如同电视、电话等达到90%以上的占有率,是商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第二,完善物流的运行效能。网上购物的兴起使得老百姓足不出户便能购买到心仪的商品,但受物流的影响,这种福利大都为城镇居民所占据,物流速度慢、价格昂贵制约了农村网上购物的发展,对此,相关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尽可能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同质的物流服务。第三,鼓励农民网上开店。农户网上开店是进一步突破城乡限制,推动双向城乡双向物流的途径之一,事实上,在淘宝等电商的支持下,已经有不少农户单独或组织在一起开店,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4 结语

城乡双向物流体系是破除城乡贸易壁垒,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城乡商贸尽管在流通环节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市场分割、物流费用偏高等,但这些问题都不属于致命性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政策制定或市场自行解决的。为了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目标,我国需要从组织建设、物流基础、政策扶持以及信息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

[1] 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2] 张如意.城乡双向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11(03).

[3] 芮琳琳.论城乡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4] 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06).

F259.27

A

2096-0298(2016)08(a)-080-02

猜你喜欢
双向流通城乡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