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6-03-12 02:17成都理工大学甘科
中国商论 2016年22期
关键词:石油价格储备石油

成都理工大学 甘科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成都理工大学 甘科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石油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能源对经济的影响也最大,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巨大冲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国际石油价格和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对经济总量、价格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能源对策。

国际石油价格 经济 对策

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趋势

国际石油市场包括三大基本原油价格,即布伦特原油价格(Brent)、德克萨斯米德兰轻质原油价格(WTI)和迪拜原油价格(Dubai)。这三种原油价格的分类是根据原油出产地和在何地的石油交易所挂牌交易。布伦特原油价格、迪拜原油价格和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价格是英国北海油田、海湾国家和美国德克萨斯油田原油定价的基准价格。

国际石油价格一般以布伦特石油价格为代表。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分为四大阶段:即1981年~2000年的震荡调整期、2001年~2008年的强势上涨期、2009年~2013徘徊上升期和2014年至今的逆转下降期。2015年全球石油市场正趋向平衡,国际油价开始稳定,原油供给大于需求格局仍未改变,国际原油市场风雨飘摇,油价在底部反复挣扎,油价走低加剧了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除了影响在石油行业拥有权益的银行业,还会影响原油出口国的货币汇率,油价与汇率波动可能在全球各个行业引发避险潮,这一切都将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246亿桶的石油储备,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石油需要,为了弥补石油供应赤字,需要从其他石油出口国进口大量石油,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占全世界石油进口的15%,2014年,中国进口石油620万桶/天。受经济结构、环境和气候政策推动,我国石油产量将不断增长,但与需求量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5%,石油进口依存度从2014年的59%升至2035年的76%。石油资源严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真正要素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即以什么样的价格买油更经济、更合理。

2.1 国际石油价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国际石油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国际石油价格变动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的Granger原因,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不是国际石油价格的 Granger原因。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PPI和CPI都存在冲击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对PPI的影响程度大于对CPI的影响程度。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总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使得社会消费下降。另外,石油价格的上涨,促进了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社会整体的价格水平上扬,降低了实际的工资水平,使得消费者不得不对消费品进行重新选择,减少对耐用品的消费,扩大购买节能、高效使用的替代品。

2.2 国际石油价格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和我国GDP显著正相关,国际石油价格和我国GDP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际石油价格是GDP的Granger因,而我国GDP不是国际石油价格的Granger因。国际石油价格对我国GDP的影响在之后期内表现都很显著,表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GDP的影响有着长期影响。在现有非充分竞争的市场架构下,如果国际油价走向过高或过低两个极端,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不能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减震对冲,大型央企在勘探、采掘、炼油等环节都难以做到有效应对国际油价变化,从而稳定运营。当石油价格上升的时候,对石油依赖较大的生产厂商往往会减少对石油的使用,在一定的生产要素组合情况下,可以导致其他的生产要素比例会按比例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以及工厂产出的不断下降,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的减少使得生产厂商有降低工资的意愿和倾向,因此在短期内厂商会通过裁员来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这样的结果就会使得失业率在短期内上升,这样又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率和产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同时,当石油价格上升的时候,会导致资本的利用率降低,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降低,这样会使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减少,这样循环到降低资本的边际产出和投资。

3 应对石油价格冲击的措施

3.1 完善石油定价体系改革

受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石油市场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中央企业所垄断,缺乏竞争和风险机制,石油进口出现了“买涨不买跌”的现象,政府的过多干预和管制引发了社会福利和生产效率的损失。在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放宽石油行业的准入门槛,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真正让国内消费者感到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带来的好处,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使成品油价格完全实现市场化。进一步放开石油、成品油交易市场,包括放开石油批发经营权、成品油进口权和配额的限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有逐步开放石油和成品油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理念,才能改善国内的行业环境。另外,应加快推进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混合制改革,将优质的民营企业资本引入石油行业,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破除国内石油市场的垄断局面。

3.2 建立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建成舟山、大连等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充足的石油储备是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有效手段,只有拥有充足的石油储备才能平准市场,但是当前我国现有的原油储备量尚未达到国际标准水平,国家储备油库建设进度较慢,民营的商业油储备体系几乎没有启动。为此要加快储备体系的建设、尽快充实油库,完善国家石油储备管理体制,使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管理、动用、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等市场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储备的效率。

过度依赖石油来进行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加快能源产业转型,促进国内石油供应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合理采用经济政策引导和加快应用,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非电行业达标排放和超低排放的技术及应用,建立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努力培育适合新能源推广应用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生产应用,促进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紧抓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把公共服务领域作为新能源推广应用的示范口,在公共交通、通勤、旅游、邮政、物流、市政、环卫、工程等公共领域形成新能源应用群,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使用信心,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要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运营项目落户,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3.3 建设完备的石油金融体系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化,中国油企与西方油企及投资机构在石油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越发的激烈,石油期货、期权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等石油金融体系日益成熟,为此中国要与一些相对友好国家的油企开展合作,将石油与外汇储备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进行相互对换,利用金融操作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性运动进行介入,组织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金融贸易公司进入期货市场,利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风险采购,并有效预测石油价格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波动幅度,共同发展中国石油金融市场,中国石油企业要从金融层面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战略目标,完善金融应对手段,继续积极参与国内石油金融多级资本市场的建设及石油金融产品的交易活动,通过多级资本市场及各种石油金融的手段,参与产权交易,利用收购石油公司股份的手段,快速获得石油的市场、资源、人才以及技术等,并在期货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合理的组合和选择,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4 结语

中国一直就是石油消耗大国,经济发展严重受制于国际油价垄断,为了缓解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市场改革以及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应对石油供给的长久之计。

[1] 孟岩,张燃.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宏观经济:基于VAR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10).

[2] 邢宏洋.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

[3] 李文君.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VAR的实证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05).

F124

A

2096-0298(2016)08(a)-092-02

猜你喜欢
石油价格储备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奇妙的石油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基于极值BMM模型的石油价格极端风险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