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12 02:04赵溶冰宋来军邹广玲崔艳玲汪丽静
当代医学 2016年19期
关键词:脑栓塞溶栓机械

赵溶冰 宋来军 邹广玲 崔艳玲 汪丽静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溶冰 宋来军 邹广玲 崔艳玲 汪丽静

目的 观察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择取急性脑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造成脑栓塞的中心血管,给予中心血管造影。结果 rt-PA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5例,其余患者联合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4例。治疗后24h患者的NIHSS评分(7.9±2.5)分显著低于治疗前(15.9±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共19例(90.48%)。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rt-PA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急性脑栓塞

急性脑栓塞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治疗后患者常有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1]。因此,尽早使闭塞血管再通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栓塞的重点。药物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但因栓子成分极为复杂,血管再通率不高,且溶栓常引发出血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欠佳。据相关研究显示,急性脑栓塞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2]。为进一步证实,本文就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栓塞应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栓塞21例的临床资料,经检查诊断,所有患者符合急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NIHSS评分<22分,发病时间均<4.5h(基底动脉闭塞<12h),治疗前舒张压<110mmHg或收缩压<180mmHg。并排除其他颅内出血或脑出血者、合并严重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障碍者、有出血倾向者、治疗前2个月有外伤史或大手术史者等。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3±2.7)岁;基底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7例。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5例,心房纤颤14例。术后造影提示闭塞血管部分均无狭窄,排除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栓塞。

1.2 治疗方法 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造成脑栓塞的中心血管,给予中心血管造影。于右侧腹股沟部位采取局麻措施,并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明确闭塞的中心血管后,通过导引导管的辅助将微导管、微导丝置入中心血管的近心端,经微导管注入10~30mg的rt-PA。10min后造影检查血管再通状况。若未见血管再通,则通过闭塞的血管缓慢推进微导丝,微导管同步跟进,造影检查其远端血管通畅情况。若远端血管通畅,则释放Solitaire-AB支架在血管闭塞处,并轻轻回撤支架至导引导管内,对导引导管进行负压吸引,防止血栓移向血管远端。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头颅CT复查,判断是否发生脑出血等并发症。根据患者术后的具体病情给予华法林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300mg/d,口服,连服3个月后,停服氯吡格雷,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300mg/d),以及脑保护、降脂、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

1.3 疗效评价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应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随访3个月后,用改良Rankin量表(mRS)[3]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21例患者中,5例患者(23.81%)经超选择性rt-PA动脉溶栓后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另外16例患者(76.19%)则经联合Solitaire-AB支架取栓后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无患者死亡,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无症状性脑出血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4/21)。

2.2 NISSH评分和mRS评分 治疗前,21例患者的NIHSS平均分为(15.9±4.2)分,治疗24后为(7.9±2.5)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5,P<0.05)。随访3个月后,患者mRS评分分别为0分4例,1分9例,2分6例,3分2例,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共19例(90.48%)。

3 讨论

急性脑栓塞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急症,由于该病的发病率高、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再加上栓子会顺着血流流动,根据流动的部位不同,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梗死。如该病患者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随着血管闭塞时间的延长,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难度,进而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其生理和生理出现一系列变化,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给予急性脑栓塞早期的溶栓治疗,以尽早恢复闭塞血管的再通,促进脑梗死坏死周围缺血半暗带内未死亡的神经细胞恢复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措施。

治疗急性脑栓塞较为常见的方法一般是在发病3h内,给予rt-PA静脉注射[4]。但急性脑栓塞患者因阻塞血管的栓子成分较为复杂,有可能为心脏附壁血栓和瓣膜赘生物或动脉壁脱落的粥样硬化斑块等,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血栓塞,导致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不高。而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将rt-PA直接注入闭塞的动脉中,由于rt-PA对血栓内纤溶酶原亲和力较强,具有特异性局部溶栓作用,从而能提高血管的再通率[5]。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23.81%)给予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再通率较低,这可能与栓子成分复杂等原因有关。

因静脉及动脉溶栓均受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因此机械取栓成为近年来血管再通的常用方案。血管重塑装置(Solitaire-AB)是一种自膨式、可全部回收的闭环支架系统,是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常用的装备[6]。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了达到有效溶栓且不会引起出血并发症,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将

rt-PA直接注入闭塞的动脉中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栓塞已成为一种趋势[7]。

本组患者中,经给予rt-PA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AB支架取栓治疗后,其余16例患者均获得血管再通。且无患者死亡,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无症状性脑出血各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19.05%)较低。患者治疗后24h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急性脑栓塞患者应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较高,且能在短时间内回复脑组织血流,抢救半暗带中可逆性损伤的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能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8]。在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 文学,林涛,陈志健,等.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53-54.

[2] 戚纪胜,符玲萍.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642-3644.

[3] 张全新.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与机械取栓后24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6):485-488.

[4] 柴建中,张树雄,李震.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28-129.

[5] 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等.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60-63.

[6] 邹文卫,赵连东,杨光,等.动脉溶栓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03-1704.

[7] 高飞,张茹,张桂莲,等.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0):266-268.

[8] 刘越存,刘琦,李红利.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4,35(9):1267-12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9.109

黑龙江 163000 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 (赵溶冰 宋来军 邹广玲崔艳玲 汪丽静)

猜你喜欢
脑栓塞溶栓机械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按摩机械臂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