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6-03-12 18:28王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思维导图教学

王琳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能将繁杂而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相互衔接与联系,脉络清晰地展现知识构架,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于思维导图的中学地理教学,成为了当前中学地理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与知识整合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中学地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教学的基本内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达到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同时引入各种象征性教育与引导式教育来进行发散教学,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影响,此外,再经由科学系统的方式将有效因子进行不断的融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加深功能记忆,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教学效果的圆满实现。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的优势研究

2.1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融合主要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掌握内容的基本脉络。同时学生又能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一方面减轻了学生预习的负担,又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另一方面紧凑了高中地理教学节奏,突出难点与重点。

2.2加深知识理解,强化团队协作意识能力

过去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太多精力与时间检验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学生大多也是埋头记录,无法进行知识的深入思考。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使得知识学习的脉络更加清晰,明确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关键词以及醒目字体的标注,清晰地梳理了知识内容与重点难点,确保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于思维连贯性的一致。此外,小组形式的系统学习还能让学生绘制导图时明确各自的角色与任务,及时并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交流能力与协作能力。

2.3便于课后复习,有助巩固知识检验成果

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上,教师通常采用开放式的思维导图形式,适当地留下一些教学空白,让学生在复习或是知识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补充,从而达到完善并充实学生地理知识构架的特点,也更能让学生养成自行监督与自主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

3.1利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高中地理的学习强调系统性与科学性,知识章节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要想学好地理科目,必须保持连贯与一致,坚持不懈。为了加强整体性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高中地理知识难度与教学的进度为学生规划预习时间与预习内容,从而明确学习重点与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增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例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内容风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工作上找出教材的关键词,比如“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力环流“等等,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预习时不懂的知识标识出来,包括一些已经理解却延伸更多地理知识的问题,监督学生养成自觉构建地理思维模式及高效学习模式的习惯。

3.2利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环节丰富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纵观高中人教版地理教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思维导图教学形式,所以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具有选择性地对内容进行筛选。比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将核心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于是很快发现章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人口”,丰富教学内容:第一层次的分支主要在人口的增长模式、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迁移以及人口的地域文化;第二层次的分支主要是第一层次分支基础上的延伸,如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合理容量的数量、迁移的方式以及地域文化等。这两个层次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发散性思考与引导,进而根据思维导图中的某种模式发展类型进行第三层次发展,比如人口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大的容量将是多少,人口迁移方式在比较下有哪些进步性?等等,教师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培养个性化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3利用思维导图综合区分各个结构要素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高效性,首先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在学习有关荒漠化的内容时,要先确定荒漠化的核心概念,为学生区分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异同,再联系土地盐碱化、土地石漠化、草场退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结合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从根本上区分这些专业术语的概念,更加强了学生对荒漠化含义的理解。其次,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保证内容梳理具备层次感,要从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整合与拓展,强化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4利用思维导图设置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中学各科目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而服务,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并将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章节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科学设置问题的形式,借助思维导图构建专业的地理知识网络,挖掘地理问题中的深层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解决准确率。例如,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以将知识要点设计成系统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

地表形态塑造思维导图

学生完成了章节内容的整合与设计图表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分析,找出导图的优点与不足,为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思维导图的应用使杂张乱无章的知识变得井然有序,储存知识,发现问题,设置问题,也为获取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便利,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建立新旧知识间的有效联系,真正实现有效地学习地理,拓展创新整合思维,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迁移与发展,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是当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师运用较为广泛,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尽管这种方式的教学效率较高,却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并且教学的形式也不能保证一成不变。任何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都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出发,从教学知识体系出发,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整合到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学习架构中,不断丰富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正确的点评,从而将枯燥零散的地理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卉.思维导图在中学离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14,11(12):22-23.

[2] 吴乃春.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10(18):18-19.

[3] 王长虹.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3,8(25):11-12.

[4] 邓超武,林清平.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4,4(15):42-44.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思维导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