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6-03-12 19:22丁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丁林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更好开展和新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近几年来,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1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细胞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如果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制作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1.2小组合作的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1.3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不均衡,只是“重点”合作,教师评价不到位,合作成效慢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但小组活动往往是优生展示的舞台,他们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教师为了突出自己的教学效果,只点学习好的起来汇报,所以,优生发言的机会及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比“学困生”更多,“学困生”成了忠实的听众,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生那儿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获益还少。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

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着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教师也应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经验总结,积累提高业务素质。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的理念,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及需要的时间。在课堂中要与班级授课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2.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养成合作习惯,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性格比较自私。对于他们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现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

2.4充分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旨在激发思维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只有当学生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状态时,对合作交流才有兴趣;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有价值。换句话说,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求,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受到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