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2016-03-13 12:15福建省福州铜盘中学黄宗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题知识点

福建省福州铜盘中学 黄宗贤

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兰 芳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价值综述

(一)理论价值

1.研究背景

A.技术改变教育。B.慕课(MOOCs)、翻转课堂、微课等教育新方式的出现。C.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矛盾。

2.研究价值

微课是在传统教学实践基础上,借助技术优势将传统教育发扬光大,探索进一步弥补传统教育缺憾的有效途径。

3.应用价值

微课开发的实际运用,如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微课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胡铁生博士:“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此后,焦建利、张一春、黎加厚、郑小军、吴秉健等也发表了相关论述。无论国内外都明确微课的主要特点:短、小、精、悍。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关键性概念的界定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胡铁生)

微课的基本资源构成:4+1。“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4”是指与微课教学主题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微学案)、教学课件(微课件/微学件及相关拓展资料)、练习测试(微练习/试题/思考题等)、反思与评论(教师的微课教学反思、使用建议及微课发布后用户的观后留言、评论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拟以福州铜盘中学和屏东中学为研究实践阵地,在互联网+的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之下,根据学科特点探讨教育与技术的对接方式、现代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及教师专业成长。主要研究微课开发和运用,将微课当做多媒体使用,解决课堂问题。

(三)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培训•反思法、对比实验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活动

第一阶段(2014.7-2014.9)成立课题组。第二阶段(2014.9-2015.5)调查研究和制作微课,课堂实验。效果调研,中期检查(2015.5)。举办微课运用的实证研究活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实验,并将教学反思发送至规定邮箱。教学反思包括:一是教学内容反思:学生思维归纳。归纳学生在发言或习作中呈现的思维方法或者思维问题。探索解决思维问题的方法。二是教学形式反思:用翻转课堂或微课程的方式,是否比传统教学效果要好(比较课堂活跃程度、学生发言/作文水平等),如果好,请试着分析原因,如果不好,问题出在哪里?你是否还愿意尝试这样的实验,为什么?三是学生行为反思:参与度如何,为什么不参与?学生成果。将优秀或者有特色的习作打包上传,至少选择5份。典型问题案例。四是行动纠偏,调整策略(2015.6-2016.1)。对上一阶段研究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开启“微信公众平台”,深入研究。第三阶段(2016.2-2016.5)。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及有关研究成果论述。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主要成果的内容简介

1.论文代表作

《高中<论语>微课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运用》(《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9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的思考》(《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微课使语文教学不断创新》(《教研周刊》2016年第2期)

2.开发、建设质量较高的系列语文微课程5节。

3.微信公众平台

开设“微读微写”微信公众号,“短阅读、微写作、快乐语文”的教学、研训新平台。发表文章56篇,共有教师、学生近300人关注,颇受好评。

4.活动记录集

《我行动故我在——“中学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行动-反思集》,收入活动策划1份、微课1节、教学反思6篇。

5.教学案例集

《语苑撷英——“中学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教学案例集》,收入教学案例5篇。

6.研究推广集

《聚沙成塔——“中学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培训提纲集》,收入讲座提纲4篇。

7.教学论文集

《教海拾贝——“中学语文微课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教学论文集》,收入论文5篇,3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

(二)理论基础与思考总结

本课题验证了翻转课堂的可行与不行。翻转课堂提出让知识点的讲授在课外进行,通过微课视频等先行学习,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实现作业的完成、问题的解决等。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优势、也有问题。

1.优势

一是多媒体化。借助视频合成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让学生乐学。读图时代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有着本能的亲近,让技术改变教育。二是指导先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学习顺序,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生互动讨论,借助微课的翻转课堂有教师在场感,促进学习。三是同伴互助。同一平台上的学习成果共享有助于优作的膜拜与问题的评析。

2.不足

时间成本;理解成本。

3.建议

课时的重新编排;知识点的细化;知识点的系统化。

(三)实践意义: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任务驱动,设计参与式活动。关注学生活动的设计:一是教学上: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学生发言及习作,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探究学生思维差异及原因分析,引导学生积极、高效思考问题。二是培训通过网络研讨、教学交流等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更新培训手段。

五、课题研究的问题及将来方向

(一)微课制作的问题

今后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上,继续研究微课“有效学习策略”,探究不同教学内容下微课设计要诀与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仍旧“会学”与“学会”。

(二)课堂翻转不起来

学生不配合,课堂翻转不过来。今后继续进行参与式学习与学时调整的实证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手段与成果日新月异,鉴此,课题虽然结题,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在新媒体新技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在促进有效学习上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题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