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减负”问题

2016-03-13 16:11蒋善利陈培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减负职业倦怠

蒋善利,陈培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谈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减负”问题

蒋善利,陈培波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摘要:作为高压力职业人群,辅导员职业压力和工作状况导致的职业倦怠日趋明显,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给辅导员减压、预防职业倦怠、促进思政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减负”

近年来,职业倦怠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由工作压力引发的职业倦怠和身心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常听到有辅导员抱怨“烦死了!”“不想干了!”“真没意思!”“累!”。工作时间长了,压力大了,或者付出与回报不如预期,都会慢慢地导致工作热情的下降、工作效能的降低、情绪的抑郁。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其工作内容、工作状况和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有很大的区别,这既是由学校层次决定的,也是由学生层次决定的。最近一次对我校辅导员工作压力问题的调查显示,“学校和家长期望太高,社会压力大”“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辅导员职责不清,任务繁杂”“上级相关部门任务太多,辅导员疲于应付,没有自主权,工作缺乏主动性”“辅导员评价机制不合理,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1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和心理辅导师,辅导员的学识、品格、态度、修养都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工作中消极应付,负面情绪增加,这既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又有违“学高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道德准则,也会对学生思想、信念、品格、态度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学校思政建设。

2 如何给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减负”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和学校,给辅导员减压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

2.1降低社会期望值

教师一直被誉为伟大、高尚、无私奉献的职业,这种社会期望让他们力求完美,而辅导员同时具有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双重身份,职业角色要求他们不仅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宽厚仁爱、无私奉献,又要多才多艺、善于沟通、精于业务。《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对辅导员的高要求:“辅导员=民工的体力+领袖的头脑+文员的文笔+打字员的速度+侦探的洞察力+外交官的口才+教师的知识+医生的常识+超级适应力+神经病的忍耐”。这种“无所不能”的社会高期望、学校高要求、学生高挑剔让辅导员“压力山大”,力不从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所以,全社会要对教师特别是辅导员予以理解和尊重,社会媒体要正面引导社会思潮,关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要重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地位,让他们找到职业归属感。

2.2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上不同于本科院校,这就意味着辅导员要肩负更多的责任。网上曾疯传一个段子《找辅导员》,“学生不上课?找辅导员!学生校外住宿?找辅导员!学生寝室闹矛盾?找辅导员!学生心理困惑?找辅导员!学生失恋情感郁结?找辅导员!学生成绩下降?找辅导员!学生实习实践?找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找辅导员!学生找不到工作?找辅导员!学生看病报销?找辅导员!学生找勤工俭学岗位、找辅导员、学生补办学生证、学生做志愿者,还是找辅导员……”几乎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找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混乱,弱化了辅导员的教育职能,让辅导员成了“勤务员”、“杂工”和“保姆”。这种职责不清、目标不明、超负荷、心理压力巨大、没有明确定位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将导致辅导员耗尽工作热情,并逐步导致工作消极,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学校管理者应首先厘清各部门的功能和职责,使其各司其职、有效配合、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其次要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为辅导员工作提供良好环境,把辅导员从“勤杂工”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回归到思政教育和班级管理的主战场上来。

2.3减少任务摊派和工作干预,给予信任支持和自主权

辅导员工作被动也是工作热情降低的重要因素。除了班级管理、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安全教育、奖助学金评定等事务以外,相关部门的活动也让辅导员应接不暇。如3月学雷锋、4月献爱心、5月技能赛、6月文化建设比赛、10月歌唱比赛、11月防火、12月防病等活动,还要向上级反馈活动情况,整理材料、写总结。这种长期被动工作,既不利于工作产生实效,又不利于管理创新,同时也浇灭了辅导员探索和创新的激情。

学校相关部门要减少对辅导员工作任务的摊派和干预,充分相信和支持辅导员按照自己的思路制订工作方案、实施工作计划,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让辅导员根据自己的“班情”走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管理之路,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

2.4考核制度和职称评定体系要更加科学合理

2014年12月25日,四川大学青年教师周鼎的《今夜死去了》“自白书”震惊全国,引起无数网民热议。这又是一位因“论文数量崇拜”的高校职称评定制度重压而“死”的教师。作为一所“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专职教师尚且如此,身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提干和晋升职称的道路更是“难于上青天”。由于常年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很多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几乎荒废,同时被每天干不完的工作推着走,“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等到年底别的教师硕果累累,自己却一无所有;别的教师一步一步晋升职称,自己却在原地打转。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和焦虑让辅导员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据调查,科研压力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最大压力来源,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和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作为学校,要在管理和制度上进行探讨,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公平合理的辅导员晋升制度,切实保障辅导员利益,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保障。如辅导员级别制、辅导员晋升优待条件等,使辅导员有职业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把学生工作当作一项有前途的事业来做,这也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2.5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

高职高专院校要特别重视辅导员文化建设,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为宣传辅导员工作、展示辅导员风采、增加团体内互动交流、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职业认同、排解不良情绪、激发工作热情提供良好的环境。如:2010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本以反映辅导员工作、生活、师生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杂志《辅导员·空间》的诞生,有效地宣传了辅导员工作,提升了辅导员文化水平,成为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思想火花碰撞的阵地。从2012年开始,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举办“辅导员好声音”,还定期开展辅导员沙龙、学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和创新热情。

5结语

就辅导员个人而言,也要做到自我减负,尽量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加强个人的心理调控能力,学会释放压力,提高工作效能,树立“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念,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23-02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减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