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职院校教学伦理之思

2016-03-13 16:11徐友凤潘红宁徐会党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

徐友凤,潘红宁,徐会党(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卫生高职院校教学伦理之思

徐友凤,潘红宁,徐会党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摘要:通过课堂观察、师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某卫生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伦理审视。该卫生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对高职生身份的低定位、教学模式改革成效不明显及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不到位等问题。卫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应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命体验,促进知识的有效流动,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教学伦理

1 研究过程

通过课堂观察、师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某卫生高职院校的教学进行伦理审视。通过目的性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针对性地选取班级进行随堂听课,如新生班级、兼职教师授课班级、青年教师授课班级、临床医院教改班等,并针对教学情况开展师生座谈会或个别访谈;使用“问卷星”调查软件对该校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等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及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

2 核心概念:教学与教学伦理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的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入学教育、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无不体现着教育性,而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发思考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教师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完成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学生也是目的性的存在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

有学者提出,教学实践具有伦理特性,其根源在于“教学具有生命性、社会性、教育性”、“教学具有特殊的伦理价值和伦理目标,遵循特殊的人性理念和人伦原理,形成特殊的德性体系,因此也需要教师有特别的德性修养”[1]。也有学者更加具体地指出教学道德的总原则是“促进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而教学伦理可分为教学目的和评价伦理、教学内容伦理、教学关系伦理、教学方法伦理、教学管理伦理以及教学环境伦理[2]。当我们思考、评价教学实践活动本身的道德性时,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维度而非尺度去审视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和行为。

3 高职医学教育教学伦理审视

3.1“高考的失败者”

本次调查中,在一次学生座谈会上,一位老教师对在座的学生说到:“你们虽然高考失利了,上了高职,但一定要有信心······”尽管是激励性的语言,但整个语言基调是“你们是高考的失败者,不得已上了高职”。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高职是“考不上大学的人才会填报的学校”。本次调查的卫生高职院校很多教师发出感慨:“我们的学生不能跟本科生比啊,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没那么强”。这说明卫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对高职生身份低定位的现象较普遍。

3.2“这个是考试重点”

数据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LSD和Duncan's法检验进行多重比较。P<0.05认为有显著差异。

本次调查中,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说:“这段话划下来,一定要记住,是考试重点。”一位教授点评:教学若以“划重点、背重点”的形式存在,而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效果何在?又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教师关注的是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关心的是有没有记住重点。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教学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是割裂开来的,文本中的知识、技能,甚至是思想只是作为“符号化”的东西留存于学生的头脑中[3]。

医学知识多而复杂,相比其他文科性专业,医学生的课程多、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医学教育若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对医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其教学效果将会增强。

3.3“我们是算盘,需要被拨动”

“互联网+教育”时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师生了解,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某卫生职业院校在教改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开展了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设置临床教改班,实施床边教学;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积极探索及实施翻转课堂、微格教学。尽管如此,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教学“死板”、“缺少互动”、“照本宣科”等评价仍然较多,“多些交流、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学生不变的诉求。一边是教改,一边是学生对“教学死板”的抱怨,其中缘由可能是教改的覆盖面不大,仅限于个别专业、个别课程;也有可能是教改力度不大,仅仅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落实。

有些专家、教师对目前的教学改革存有质疑,不少学生对课堂上的角色转变还不适应。我们无需拘泥于教学要不要改,而是教学改革怎么改?改什么?教学方法、形式的改变是为了保障及提升教学质量的,这是教改的意义所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调整。学生对教学形式、方法“太死板”的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尽管教学改革意味着新的挑战、更多的努力和长期的适应过程,但其中蕴含的“以生为本”、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值得推崇。

3.4从“教书育人”到“立德树人”

2014年国家颁布的《决定》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从“教书育人”到“立德树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调研中部分学生提出:“教学太死板,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却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过多地关注专业课学得好不好,不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考试不要拘泥于笔试”。

4 教学伦理之根本: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4.1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力图实现中职高职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拓宽人才培养多样化发展渠道。无论是“搭建立交桥”、“终身教育”还是“多样化发展”都体现了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应该被当作一种教育类型而非一个次于本科的教育层次。

高职教师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指导,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在某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健康护理课程的微格教学改革中,学生自拍操作流程,课后自学视频编辑软件对自拍的操作流程进行编辑、配音。

4.2深化师生角色转型

无论是PBL教学、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还是翻转课堂,其实质都在于促进师生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其在自主学习中的思考与实践能力。但若违背这一初衷,只是注重形式的改变,教学改革成效可想而知。

教师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启蒙者。启蒙,意为用文化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使之“明白”。这是一个过程,教育的任务就是做好这个过程的转换。所谓“教学”,与其解释为“教师教,学生学”,不如解释为“教师,教学生学”更加贴切,更符合教学的内在要求和规律。

4.3重视生命体验,促进知识有效流动

对某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评教相对重要的两个维度是“明晰度”和“互动度”。讲清楚重难点是一节课最基本的要求,可事实是教师以为自己讲得很透彻,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也是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备课,却未备学生”。课堂上不乏“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现象,真正的互动不应局限于以提问方式为载体的师生简单对话,更是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过程。关注学生知识与学习经验的积累,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反馈,真正实现知识的正向流动与反馈的互动。

学习效果评价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当评价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例行环节,几乎没有人去理会评价的教育性价值以及评价的真正目的”、“评价本身也就成为目的,评价中本应是最核心的要素即教育的主体——人以及人的发展就不见了”。教学过程要由关注客观知识转向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和成长。

4.4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把“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提出要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卫生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医护专业人才,职业的特殊性对医学生德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教学如何渗透对患者生命与权利的敬畏与尊重、医护人员应有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等是值得每位卫生高职教师不断探究和学习的。

医德教育、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医学伦理课等相关课程,各门课程都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在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临床实际,挖掘德育素材,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医学生出色的实践技能、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移情能力、职业信念、人文关怀素养亦是不可或缺的。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以切实提升卫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斌武,李臣之.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27-29.

[2]欧阳超.教学伦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柳士斌.德性教学的存在之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35-02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