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3 16:11辛雅菊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中职

辛雅菊(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中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辛雅菊
(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针对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学习能力、教材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药物应用护理;教学设计

药物应用护理是一门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药物应用护理是学好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前提,在护理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但是,本课程内容广泛、章节繁多、理论性强,涉及多门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下面就药物应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

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欠缺,学习方法不科学,且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因素会使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整体能力相对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1.2课程开设时间欠合理,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药物应用护理与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密切相关。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本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与病理学、病原免疫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同步开设。学生在医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对临床相关疾病初步认识的情况下学习,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1.3部分药物编写简单,逻辑性欠缺

药物应用护理在传统药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护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但删减了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作用机制等内容,而有些药物的这部分内容与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知识密切相关,内容的删减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1.4教材内容滞后,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脱节

我校现用教材为2008年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做了大胆的尝试,试图突破传统的三段式专业课程体系,向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过渡,使本课程成为一门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程[2]。但因医学发展迅速,药理学教材不能及时反映出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药物发展的新情况,存在与临床实际用药脱节的问题[3]。同时,近几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侧重于学生临床用药护理能力的考查,而现行教材缺乏临床药物应用护理技能的训练和科学评价体系。

1.5教师知识陈旧,缺少临床实践

中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任教,临床知识相对缺乏。同时,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致使专业课程师资严重匮乏,授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补充,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导致教师知识陈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对策

2.1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2.1.1适当补充部分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等内容如在青霉素的教学中可补充青霉素的理化性质,由理化性质推导出青霉素为粉针剂型,性质不稳定,必须现用现配的特点及给药途径,为后续学习青霉素的用药护理做好准备;补充青霉素化学结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β-内酰胺环与抗菌作用的关系,为后面学习耐药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做好铺垫;补充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理解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弱,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无效,对人体细胞毒性小的特点。另外,本校现用教材中青霉素的用药护理编排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之后,在本次授课中将其调整到青霉素不良反应之后学习,使教学内容更趋合理,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

2.1.2利用歌诀,提高记忆效果歌诀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如镇痛药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编为“三镇一缩一抑制”(镇痛、镇静、镇咳,缩小瞳孔,抑制呼吸);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编成“胃凝过水雷”(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雷耶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总结为“一兴奋、一抑制、两降低、三升高、四抗、五代谢”(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体温调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升高,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糖、蛋白质、脂肪、水、盐五大物质代谢),其不良反应为“一进一退五诱发”(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诱发感染、诱发溃疡、诱发癫痫、诱发糖尿病、诱发高血压)。利用歌诀记忆,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1.3总结归纳,加强记忆部分章节药物繁多,临床应用广泛,学生记忆有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总结归纳法陈述其特点,加强学生记忆。如在学习头孢菌素类药物(本类药物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时,可将其特点总结为:随代数的增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依次减弱,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依次增强,对肾脏的损害依次减轻[4]。总结归纳记忆,变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

2.1.4根据药物分类,反推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分类反推法是药理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理解记忆困难,在授课前可先让学生复习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知识,熟悉神经递质激动其受体后所产生的M样作用、N样作用、α样作用及β样作用,为理解掌握本类药物打好基础。在学习具体药物时,可根据药物分类,阐释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与递质相似的作用;阻断药与递质结合后可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引导学生反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再根据其药理作用推导出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利用分类反推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举一反三,加强记忆效果。

2.1.5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某些药物可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接触并尝试处理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临床典型案例,授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案例分析。授课时先由学生分析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2.1.6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药理学的特点是新药不断涌现,药理学知识不断更新,而药理学课程中讲述的药物通常是有限的经典药物,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首先从教材中比较简单的章节入手,如要求学生自学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组胺药等,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2.2授课教师深入临床,更新知识结构

护理教师可利用假期深入临床,收集临床典型病例,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及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贴近临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材中一般使用的都是药物的通用名,而临床却经常使用商品名,因此要及时向学生做相关介绍,如严迪即罗红霉素、芬必得即布洛芬、普萘洛尔即心得安、阿司咪唑即息斯敏、护彤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等,使学生尽早熟悉临床。

2.3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增加相关知识和能力训练

近几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经常出现对预防接种用药知识的考查,因此可适当增加相关内容。同时,教材章节后附有简答形式的思考题,题型单一,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测试和能力训练的目的。可在授课过程中以重点内容为主,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编写目标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和能力训练,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园,周玖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药理学教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4):95-96.

[2]姚宏.药物应用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朴英姬.药理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60-61.

[4]黄乐松,林小小,颜志婷.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技巧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91-9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80-03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于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思考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自控力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