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不能入奥的国际政治学意义分析

2016-03-13 17:32邓中永张鲲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00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邓中永 张鲲(.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00;.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

武术不能入奥的国际政治学意义分析

□邓中永1张鲲2(1.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100;2.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0381)

武术套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一种体育式武术,其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外交局面的逐渐打开,渐而有了向外部推广的动机和意愿,在90年代末期,又伴随着武术申奥的展开,其发展思路向奥运会方向继续转变,也因此成为武术套路生存的最主要意义。然而,武术套路入奥的持续失败,以体育视角的解释始终没有触碰到事情的本质,本文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出发,解释了武术不能入奥的政治意义,通过地缘政治学分析了我们的参照物韩国成功的原因,最终得出武术入奥必须调转整体思维,方有机会在未来入奥的观点。

体育武术武术入奥政治关系文化辐射

1、体育武术的产生及地位的确立简述

体育武术,是国家官方主要推广的武术形式,它以中国武术为母体,运用体育的标准重新创制的一种运动项目。体育武术,是建国后国家从武术整体的战略思路认识决定的,过去的“练为战”向后来的“练为看”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国家秩序从混乱向有序的过渡,体现了国家从“武装反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的状态向“歌舞升平”的新社会主义阶段人的状态改变的现实。而和平时期,尤其是历史中政府为求内部稳定为目的,禁武、抑武的思路是一贯的,这也或有可能成为了我国建国初期形成的发展体育式、体操式武术的认识思路的产生原因。然而,经过几十年的隔离式发展,已经造成传统武术与体育竞技武术离心离德,传统武术延续但缺乏现代传承制度的有效干预,已经慢慢地失去越来越多技术,这种因传承人的离去而永久性地失去传统武术的技术的情形,即便是现在,也仍然在继续。竞技武术套路却因为国家一贯的支持,不仅有专门的体育行政管理部分管理,还有各个层级的运动队加以支撑,其发展和传承确是“春风得意”。而体育(竞技)武术实质上已几乎完全脱离传统(中国)武术的实践体系而独立发展。将武术中的“舞”确立为武术发展的主要思路,蔡龙云在1957年的《我对武术的看法》一文中表现的最为清晰,他说道:是作为套路的“舞”,功能上“在于它的动作优美,气势雄健,能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是‘击’反映在‘舞’中的表演艺术”……,而武术在今天的任务不再如此,“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他的言论与当时主抓武术的领导毛伯浩的观点如出一辙,可见发展的思路是在党内已经确立了的。在当年的《新体育》与《体育文丛》上,如吴高明、马辉等先生都对蔡的提议大呼不可,一度产生了争鸣,但上个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需要谨言慎行的年代,这些武术人之后慢慢也就偃旗息鼓,逐渐地听之任之了。

2、武术的国际推广及奥运准备

如果说体育武术在上世纪50年代的确立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那么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随着我国奥运参加成为常态化,将武术纳入奥运比赛项目的种子也许就已经种在体育官员的心里。早在1984年,中国武术协会就邀请了美、法、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在内的12个国家,在武汉召开了一场“国际武术座谈会”,该会的主要意义在于一致同意中国尽快牵头筹备国际武术组织;1987年10月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中,正式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3年后第11届亚洲运动会上,国际武术联合会(IM UF)也正式成立了。自国际武联成立始,武术就进入了奥运会历程;1997年其正式提交竞技(体育)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设想,1998年又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了竞技武术入奥的申请书。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是刚刚解除来自美国的封锁,与苏联恢复紧张外交关系的时代。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事实上是积极外交的大转折信号,伴随着经贸领域的国际广泛接触与合作,武术作为文化体育的一个特色,也成为了第一股奔向海外的汹涌文化浪潮。武术向国际市场甚至是奥运会项目冲击,对中国的积极国家形象颇有益处,可从递交申请日算起到今天,武术入奥就从来没有成功过。

3、武术入奥的失败深层语意

关于为什么没有成功的观点,主要有奥运会的“瘦身背景”大背景;新项目设立程序上考虑不充分、竞赛规则看不懂;打练分离造成的无法归类等等。这些无疑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武术进入奥运会,但它们显然未切中要害,并不构成武术入奥一直失败的充分条件。

从国家安全战略学角度看,体育武术入奥的失败,我们认为是西方“去中国化”行动的必然选择。在体育层面,武术就等同于中国,奥运会自创立之初就是西方人的盛会,如今世界格局深度调整,中美两国双极格局正在形成,奥运色彩东方化,哪怕仅仅是一点点的东方化,也是对奥巴马总统“再统治世界100年”宏伟口号的巨大冲击。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否乐于见到中国符号借奥运之势在全世界流行呢?获得西方世界人民的认同,将不利于美西政治文化渗透的整体战略,这违背了强国文化安全战略就是向外推广或扩张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方针。很多学者建议继续学习韩国的“跆拳道”经验,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韩国是地缘政治中的小国,韩国的国土面积决定了韩国永远无法与西方争雄的事实,且韩国自朝鲜战争以来,始终服从美国利益安排,韩国的经济复苏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支持。韩国今日的和平独立以及始终谋求半岛的统一的政治愿望,也必然要继续寻求美国的支持。这也正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利益的有意谋划,韩日都是美国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力量的棋子。韩国正式建国后,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对韩国提供援助,成为美国对韩、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援助,美对韩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其按照自己的战略构想不断发生变化,最终成功地把韩国打造成在东北亚与苏共阵营对抗的一座“自由堡垒”和保卫美国东亚重要盟友日本安全的“防波堤”。就在最近韩国总统朴槿惠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显示出了在重大国家安全问题上,与我国核心利益是对立的。另外,从文化的影响力看,韩国文化作为小国文化,只是丰富却无法寻求国际文化战略层面的控制。韩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国的东方性,这种文化替代不仅符合西方世界营造世界文化多元共存的表面宽容态度,而且这种替代不会形成“东方压过西方”的文化威胁。而中国则不同,中国随着核心硬实力的做强,必然思考软实力建设的跟进,这种双重压力是西方世界不敢应对的。

4、武术入奥方略的重设计

基于国际政治视角看西方接受武术入奥的两种可能性。一是将武术中国化的特征去掉,二是水乳交融,长期渗透的武术国际化和当地化推进的完成,使得中国武术在国际化和区域化融合再构建后,形成了一种基于中国武术文化本体的新型武术模式。第一种没有中国符号的中国武术,显然不是理想的策略,也形成不了理想的结果,且没有中国符号特色的武术与当今普遍流行的世界格斗技术并无太大区别,如何令奥委会做到厚此薄彼的亲中选择呢?第二种武术国际化、武术当地国本土化策略,以武术带动整体中国文化向外推广的文化战略思路,应该是“回报率”极高的安排。将中国的文化直接接入到输入国当地文化本体中去,这是一种伟大和可能耗时久远的尝试。就如同基督教文化几百年西进形成了罗马天主教文化,在土耳其形成了独特的居士坦丁堡东正教文化一样,这种吸收融合长达百年,但终究最初的基督文化在各自的发展中保存了下来,并按自身轨迹得以发展。如果中国武术的使命,是借助奥运体育,来传播中国文化影响力。那么,我们在做战略规划时,就要考虑各种策略的成功可能性。并且运用不拘一格的手段,最终实现这样的目标。期待武术直接进入奥运会,从而影响世界,这种因果关系不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体育运动能否入奥,必然要考虑该运动的整体普及程度,尤其是西方世界的普及程度;同时还要考虑该体育项目背后的文化魅力,文化魅力的强弱决定了西国情感上接受的意愿。从这一点看,体育武术目前缺乏西方世界广泛认可的群众基础,西国人士对中国武术的认可始于清末民初的军事侵略切身经历和之后的李小龙中国武术的电影产业影响。无论是侵略时的亲身经历还是李小龙武打电影留下的强烈视觉震撼,都是中国真正传统武术的价值所在,却不是武术套路的文化遗产。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根据这样的判断,启动武术入奥,并且期望成功的要件就是首先要形成广泛的接受度,其实是达到广泛的认可度。实现的途径是中国实用性武术向西方国家普遍植入和长时间推广,才能逐渐地获得牢固的西国武术的发展根基。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才会成功。

5、武术入奥的国家准备

中国武术的奥运机会,在于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社会对具有实战水平的真武术有着深刻的热爱,这是多少外国武术爱好者来到中国民间拜师学武的原因。西国发展的各项武技,无一不是以技击实战为目的,就连发端于CO SPLAY的H EM A(H ISTO RICAL EURO PEN M ARTIAL ART)运动,都已经渐渐摆脱娱乐表演,数年间已然向实战风格转变。所以,选择合适的武术入奥,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我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体育武术发展框架,现在需要在传统武术上将这种训练的和教育的框架移植过来,张鲲的“传统武术迈向大学教育时不我待”一文中,给出了成立“中国传统武术大学”的建议,这是中国传统武术回归正规体系的关键一招,培养更多的传统武术人才,是传统武术未来国际化的必要前提保障。

6、结语

体育武术入奥的不成功,其重点是在于基于中美当前政治角力的现实决定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亲诚惠荣的外交胸襟,兼容并蓄的发展观念以及区域和国际政治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位等,都是美国政治精英深为忌惮的,美国长期推行的单边霸权主义不允许如中国这样的大国话语权的增加,在能够在其控制的奥运项目确立上,就必然打压中国项目的进入,以确保奥运体育领域中中国文化辐射能力的弱势地位。这种思维动机,是体育学者始终没能搞清楚的地方,所以总是不能总结到武术入奥的真正原因。我们只有在真正的明晰了真实原因的基础上,方有可能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1]张长思,张长念,王占坤.冲突与规避: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关系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

[2]周伟良.竞技套路武术的历史透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3,7.

[3]蔡宝忠.竞技武术走向奥运的历程及启示[J].体育科学,2004,24(1).

[4]王攀,王岗.中国武术“入奥”失败的理性反思[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2).

[5]陈纪英.谁阻碍了武术进奥运[J].记者观察(上半月),2007(8).

[6]孙晓胜.武术为何还进不了奥运会[N].新华每日电讯,2010,8.

[7]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8]刘洪丰.美国对韩国援助政策研究1948-1968[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9]张鲲.传统武术迈向大学正规教育时不我待[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8.

G852

A

1006-8902-(2016)-10-ZQ

邓中永(1976-),男,汉,天津城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散打教学。

张鲲(1985-),男,汉,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社会体育指导,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