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案研究
——以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6-03-13 17:32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许昌培养目标应用型

□吴 洁(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案研究
——以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

□吴 洁(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大背景下,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很有必要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目前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宽泛,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学实践环节较弱,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很有必要对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构建适用性课程体系,确定“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教学实践基地,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现实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输出无缝对接。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从98年国家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来,已经经历了18年的发展历程,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仍不成熟,2015年10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赫然在列,这说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不合理的地方。刘善云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培养目标定位不十分明确,多数院校课程体系尚缺乏合理性,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现行培养方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马维平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一文中指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现在很多地方性的院校正在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地方服务,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应用型的专业,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出一套适合地方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这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搜集了许昌学院,以及其他知名体育院校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索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专家访谈法

对社会体育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环节等五个维度展开,征求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1.3、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学生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认可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86份,回收有效180份,有效回收率96.8%。

2、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整体现状

2.1、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现状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到目前已招收了十届学生,其中已经有七届共五百多毕业生,2009-2012届平均就业率在87.5%左右,略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学校,公司与中小型企业(包括健身俱乐部,保安行业等),事业单位,以及转行到其他行业等。其中学校占总数的38.5%,公司与中小企业占总人数的35.7%,事业单位与转行人数占总人数的25.8%左右。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体育组织活动管理、指导、经营开发与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按照教育部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而制定的,培养目标比较宽泛笼统,方向性不明确,这种“专才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学生的就业面向较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目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但是在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上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但是多数从事教学工作,说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在实际培养中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区别。

2.2、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主要有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类课程占总课程的40%左右,其中素质教育(主要为英语与思政)课程较多,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规划、理财规划、沟通交流等)所占比较很低,不到10%左右。在多学科交叉发展,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凸显的尤为不足。教学实践环节方面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大三一年为实习时间,半年实践时间为学校安排实习,半年时间学生自主安排实习。学校安排实习地点为酒店,温泉度假村(提供给学生的工作为保安或者服务员),健身俱乐部(提供工作为会计顾问与私人教练)。学生自主实习时间多数出去打工或者在校学习,不能很好的利用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提供的实习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培养目的的要求,造成实习效果不好,毕业就业和实习不相关等现象,整体教学实践环节较弱。调查结果显示有52.3%的学生对教学实践环节不满意,有35.5%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不够满意,有12.2%的学生对学校通识类课程设置不满意。

3、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措施

3.1、重新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大学阶段的目的就是以后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习到一技之长,就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在专业教学时还注重创新能力和协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思政教育与文化素养教育,形成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性较强的适用性人才。根据目前社会行业需要和以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岗位技能熟练型”应用型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修正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体育产业项目经营与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既体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行业性和应用性,又强调了其实践性与创新性。

3.2、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棵。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必修课简练实用,选修课程丰富。首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确立应该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专业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来设置:包括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济、健康评估与运动处方制定、体育设施管理、体能训练以及专项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其次加强通识基础课程。通识类课程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学生都能学习的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适应能力与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基础公共课程学习,除英语、思政、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外,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自身就业方向拓宽相关专业的知识领域。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还可以进修食品营养学、音乐舞蹈、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以及增强人文素养的课程等。最后丰富专业选修课程内容和增加选修比重,拓展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围绕着专业方向开展,例如一些实用较强的体育舞蹈、瑜伽、健美操、素质拓展、排舞、轮滑、野外生存、体育游戏等课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

3.3、根据地方的体育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地方化或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各校的体育教学情景。校本课程则是由学校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本校内予以具体落实。在我们许昌以三国的文化为基础,发展自己的体育休闲产业,让体育教师逐步从课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角色转化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建设者”角色。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项目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游戏活动予以呈现,充实体育新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体育课程多样化局面。此外许昌整体人口还是以农村居多,以此要多开发一些农村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课程。

3.4、确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

“产、学、研”即为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相结合,形成一个从研究到开发再到生产的一个完整产业链。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方针和培养模式,首先和许昌康柏嘉、金石伯爵等健身俱乐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指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与公园壹号物业管理签订,来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毕业论文研究题目,从实际上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产、学、研”模式相结合的培养,达到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正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率。其次体育学院还承办各种许昌市级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作为组织者进行比赛编排与活动管理。让学生管理各个社区不定期开展的各个项目的体育比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4、结语

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大环境下,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必须进行专业方案进行优化,必须通过重新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许昌地方的体育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确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等途径,到达“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刘善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 要汇编(一)[C].2004.

[2]刘善云.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

[3]王晓云,阮云龙.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2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J].运动,2014(3).

G812

A

1006-8902-(2016)-10-HX

许昌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02015006。

猜你喜欢
许昌培养目标应用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初到许昌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许昌诗群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许昌青春诗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