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

2016-03-13 16:11丁彩华吕广梅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护理教育实训基地信息化

丁彩华,许 婷,吕广梅(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



高职护理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究

丁彩华,许婷,吕广梅*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根据信息化背景下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内容,阐述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包括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顶层设计、硬件投入、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网络视频评估体系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教育;实训基地

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重视和突出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1]。实训基地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场所,将其作为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是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要求[2]。校内实训基地是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基本保障。我院把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护理实训基地进行高标准、高质量、信息化的硬软件建设,以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顶层设计

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的不断深入,只有不断运用先进的护理教学理念,建设新型的护理实训基地,才能培养出临床所急需的技能型护理人才。2011年,我院护理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2012年成为省重点建设的高职护理专业群和省高职护理示范实训中心。实训教学的原则是讲究真实[3]。我院依托江苏省高职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的契机搭建高水平、全仿真、信息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平台,构建虚实共存的模拟数字化医院环境。利用该平台,结合教学方案,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实训的真实性,既满足了日常实训教学真实性练习的需要,又达到了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及临床思维的目标。

2 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实现实训教学硬件设施信息化

我院护理实训基地是江苏省“十二五”高职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基建投入达三千多万元、面积为七千多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于2013年10月正式使用,护理实训中心完全仿真医院真实环境,基于护理工作岗位任务划分各个楼层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护理实训中心设有护理示教室、虚拟实训室,实训室包括护士站、模拟病房、治疗室、处置室、体格检查室、模拟院前急救-急诊室、ICU、模拟手术室(换鞋区、更衣室、外科洗手间、手术间、麻醉恢复室、外科器械室、敷料室、综合实训室)、产前检查室、产科一体化病房、产科技术实训室、妇科技术实训室、新生儿模拟病房、婴儿沐浴抚触室、儿童配餐室、儿童保健室等,全部装有监控设备及音频系统。在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配备了5台移动式高清录播直播设施,可360°近距离录制精细的实训操作,可录制实训操作视频、音频并传输到所有示教室和移动式显示屏上,并可以开展师生的双向视频、音频互动交流,还可方便进行信息的存储、回放、传输等,有力地支持了临床护理实训教学,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并为与合作医院进行实时传输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加大了护理实训设备仪器的投入力度,实训中心近三年(2012—2014年)仪器设备投入总值963万元,仪器设备数量增加1 841件,其中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心电监护仪、蓝光箱、暖箱、麻醉机、电动手术床、手术无影灯、外科吊塔、心肺复苏模拟人、无线模拟人、液压式升降平台、除颤仪、呼吸机、护理实训示教直播系统等。其中挪威Simman3G高端模拟人可用于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实训。因此,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即能感受到职业氛围[4]。护理实训中心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基地,更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

3 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信息化素养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个方面。

由于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发展更新速度很快的领域,学院和系部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如派出教师参加国内、省内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培训学习;每年多次邀请省内外院校信息化教学专家来院举办实操讲座;开展信息化教学相关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鼓励教师参加校内、省内和全国的信息化教学比赛;对新添置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仪器、设备和模拟人,系部组织教师分层次、分批进行培训,使教师具备使用和驾驭先进设备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训教学资源和实训考核系统的研发并可申报教学成果等。通过上述举措,逐渐增强了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兴趣和信心,能够应用TK(Technology Knowledge,技术知识)、CK(Content Knowledge,学科内容知识)、PK(Pedagogical Knowledge,教学法知识)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知识枯燥、理论抽象、教学示教看不清等难题。

4 护理实训基地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护理实训基地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的是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学科间的知识技能衔接和教学资源共享;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发布与交流;利于教学设备、场所和教学环节的管理与高效运行。以实训中心网站为载体,建立网络数字录像系统、网络模拟实验系统和网络教学互动系统。

4.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教师可针对所授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知识整合—教学设计—媒体设计”环节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在知识整合时,对教学项目要点进行拆分和凝练,然后设计可视化、图形化的表现方式。在教学设计时,需确定教学要点的授课目标、授课效果、表现方式、教学活动等,要在如何讲清楚、使学生学得会上下功夫。在媒体设计时,撰写制作脚本,根据表现方式对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素材进行全面整合与设计。教师借助于校内网络学习平台、多功能实训中心、护理示教直录播系统、3D仿真动画、班级QQ群、高级模拟人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虚实交融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达到先会后知、由会求知、以会融知、从会生知的学习效果。

4.2全方位网络视频评估体系的建设

通过视频实时传输系统,实现教师在实训室技术示范、课堂上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训练、考核等实时传输,师生或校外专家观看实训室视频,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点评,并将附属医院部分急诊、手术室、病房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实时传输至学校,用于学生观察学习临床一线的急救技术、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等。

4.3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信息化管理

护理实训基地建有中心网站,设有“资源下载”模块,有实训大纲、课件、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操作视频、工作情境与任务分析资源库、图片、动画、微课等相关平台资源可供下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护理实训基地实行教学院长-系部主任-护理实训中心主任三级负责制,由学院教务及督导、后勤资产管理等部门监督,提供教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教学及开放式训练的相关信息,提高实训中心管理效率,将各课程实验实训设备的名称、性能、用途等在中心网站公布,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制订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实训中心实验室学生操作守则》等二十余项规章制度;实训中心各楼层及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台账清晰;负责人及岗位职责、相关规章制度均上传至实训基地网络平台,供浏览查阅,便于监督检查。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普及,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导趋势。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办学各方面的综合体现,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与管理水平,基地运行的情况更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需要具有高信息化素养的教师,这样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师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掌握护理实践技能,实现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婷,刘海英,王波.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共享[J].吉林医学,2011,32(19):4006-4007.

[2]常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田朝霞.开放式实训室管理系统在护理实验室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6-17.

[4]吴涛,刘蕾,吴波.护理仿真实训基地实验教学对护生创造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18-519.

(*通讯作者:吕广梅)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室课题(JZ201406)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99-02

猜你喜欢
护理教育实训基地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