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

2016-03-14 06:36赵晶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七作业区试验三队黑龙江大庆163414
化工管理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三次采油驱油油层

赵晶(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七作业区试验三队,黑龙江 大庆 163414)

探析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

赵晶(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七作业区试验三队,黑龙江大庆163414)

石油是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能源,然而,随着人们对石油的不断开采,石油开采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为此,如何有效的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已经成为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油田开采过程中,我国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且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于保障我国石油领域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三次采油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油田;开采;三次采油;驱油技术

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是指通过将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来达到采油、驱油的目的,从而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开采对象主要是油层中剩余的不可动油,在国内外,这种技术已经晋升为一种强化采收技术,并得到了广泛运用。相对于传统的二次采油技术来说,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是油田开采的一次技术革新,三次采油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依据,使得采油效率相比于二次采油技术提升了三分之一。

1 三次采油驱油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次采油技术主要是在油层之间进行作用,而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层是把水注入油层中,使油层压力达到均衡后,再把驱油活性剂注入使得水和石油间的粘度发生变化,使得原本在油层被冲散的石油又重新聚拢方便采集,以免造成开采浪费。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把油层注水量提高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油层驱油的效率。三次采油驱油技术比二次技术更能够准确把握油层情况,对其分布和注水层掌握的更加透彻,以此提高油田的出油率和产量。由此可见,驱油活性剂在其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发研制更高效的活性剂可以提高油水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2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石油还是石油的副产品都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在最初的石油开采时,石油的开采率不高,使得石油及其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也较低,不仅对石油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和损失,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传统的开采主要是利用天然气,而这种开采方式只能对油田完成5%~10%的开采,直接导致了大量的可利用油田被遗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随着科技的进步,面对全球用油量的需求的日益增加,油田开采效率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重新审视和研究后,加入新兴的理论体系,终于研究出二次采油技术,而近年来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又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诞生。

3 三次采油驱油技术的类型

3.1注气式采油技术

目前,注气式采油驱油技术是我国使用最多的一种技术,注气式采油驱油技术是把多种混合性气体注入所要开采的油层之间代替注水的采油技术。这种混合性气体有很多种类型,其中包括有二氧化碳、氮气、天然气等,比注水更具有优越性。气体注入时可以是单一的注入一种气体,也可以把几种气体混合后再注入。这种新技术目前较多的是使用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因为我国是产煤和用煤的大国,拥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储备,所以在提高油田的采油驱油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对废气进行二次利用和环境保护,二氧化碳成为了我国注气式采油驱油技术的重要资源。

3.2热力采油技术

热力学采油驱油技术也可以称为物理学采油驱油技术,是将油田中的石油在经过热能作用下,再把高温低湿的蒸汽注入油层之间,让油层之间出现高温干燥的分层,在这种热差作用后的石油驱使到油井周围,从而进行石油开采的技术。这种技术作用下的石油能够有效的扩充油田中油层注气或注水的空间和体积,大大提高了石油开采的生产效率。热力学采油驱油技术其实就是利用蒸汽的热胀冷缩加上蒸馏作用形成机理反应,让油层和油层之间,油层和土壤层之间都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以此加快开采速度,方便生产。

3.3化学采油驱油技术

化学采油驱油技术也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比较多的技术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表面活性剂采油驱油技术和聚合物采油驱油技术等,起源于美国。我国引进这项技术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目前已经成为三次采油驱油技术中主要的技术手段。化学表面活性剂采油驱油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活性剂对油层与土壤层的表面形成作用,降低其间的张力,从而提高采油驱油的效率。不过这种化学表面活性剂成本比较高,因此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更愿意使用聚合物采油驱油技术。聚合物采油驱油技术是把聚合物与水混合后注入油层,降低油层与注水层、油层与土壤层的粘稠度,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开采的主要技术手段,该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油田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采油驱油方法。通过不断的研发新技术,提高石油的开采率和利用率。

[1]杨海龙,卓兴家.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2).

[2]庞丽丽,宁宇清.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08).

[3]肖北平.三次采油复合驱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J].油气井测试,2013(04).

[4]王秋语,何胡军.国外热力采油技术进展及新方法[J].中外能源,2013(08).

[5]赖枫鹏,岑芳,黄志文,许进进.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述[J].资源·产业,2006(02).

赵晶(1979-),女,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从事采油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三次采油驱油油层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三次采油地面工艺水平适应性分析
三次采油技术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探析
新型三次采油用静态混合器组合的性能研究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