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03-14 07:00杨静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呤

杨静

【摘要】 目的:评价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CRP、R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与服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因子含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硫酸羟氯喹;甲氨蝶呤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54-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广泛性、对称性的关节炎症,且呈进行性发展,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关节严重畸形,影响其生活。近年来,为提高对于RA的诊疗水平,在传统单独应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硫酸羟氯喹来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哈尔滨医大二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41.9±2.7)岁,病程(14.2±2.1)月,治疗前ESR为(83.1±6.4)mm/h,CRP为(250.1±33.4)IU/ml,RF为(51.9±5.5)mg/L,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42.1±3.3)岁,病程(14.4±1.9)月,治疗前ESR为(82.8±7.8)mm/h,CRP为(248.4±30.6)IU/ml,RF为(50.7±6.3)mg/L,两组患者均为诊断明确的重型RA患者,符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且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国药准字 H44103026,上海信谊药厂)7.5mg每次,每周1次;观察组:在给予与对照组相同剂量的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用硫酸羟氯喹(国药准字H19990264,上海中西制药)200mg每次,每天2次。两组患者在使用研究规定的药品的同时,按照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若短期内病情加重可使用强的松,并在治疗期间戒烟限酒,药物服用疗程为2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优:患者晨僵、关节压痛、肿胀等症状基本消失,ESR、CRP以及RF指标降低75%以上;良:患者晨僵、关节压痛、肿胀等症状有明显好转,ESR、CRP以及RF指标降低50%以上,75%以下;中:患者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晨僵、关节压痛、肿胀等症状,ESR、CRP以及RF指标降低50%以下,30%以上;差:患者各临床以及实验室指标基本无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为30(63.8%)例,良为10(21.3%)例,中为4(8.5%)例,差为3(6.4%)例,总优良率为85.1%,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为21(44.7%)例,良为7(14.9%)例,中为15(31.9%)例,差为4(8.5%)例,总优良率为59.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F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ESR为(46.5±3.4)mm/h,CRP为(81.4±8.4)IU/ml,RF为(25.6±3.4)mg/L,对照组ESR为(63.7±6.2)mm/h,CRP为(123.5±5.8)IU/ml,RF为(35.4±5.3)mg/L,经t检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R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毒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与服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在服药初期出现程度较轻的恶心、皮疹,未行特殊处理后症状自动消失。

3讨论

RA起病初期可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现象,出现低热、疲倦、手足麻木刺痛等症状,疾病发展至后期,关节滑膜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因受抗原刺激而异常激活,产生IL-6、IL-1、IL-8以及TNF-α等炎症因子,破坏关节正常组织,导致关节畸形的出现[1]。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多采用以抗炎为主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中最主要的药物即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治疗重症RA的常用药,它能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叶酸缺乏,细胞核蛋白合成困难,从而减少巨噬细胞的增殖[2]。但甲氨蝶呤对正常细胞复制繁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患者有可能出现恶心、皮疹、腹泻甚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服药的连续性,因此服药期间要适当补充叶酸,坚持复查血常规以及肝功生化。在研究中,为防止大剂量服用甲氨蝶呤后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采用中小剂量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HCQ)的方法进行治疗,HCQ为抗疟药,可抑制单胺氧化酶与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使得抗原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的产生受到抑制,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炎效果,同时HCQ服用的安全性较好,患者服药连续性得到了保证。在我们的研究中,应用HCQ与甲氨蝶呤的观察组其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硫酸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因子含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琳. 抑炎细胞因子IL-37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12:1718-1724.

[2]张立杰.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6例临床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2,05:59-60.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