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

2016-03-15 12:54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善念坏人好人

陈 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

陈 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这是一个古老而艰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从不能做坏人与应该做好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阐述了“善念”与“恶念”的由来,分析了“利己”与“利人”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我们做好人的选择的必然性。坏人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既不足取,其生命状态也不值得羡慕。在一般的人性中,善念自古以来就占据压倒性优势,并逐渐演变为我们人类的普遍的遗传基因。所谓坏人,可以理解为人类基因的变异,是对我们祖先的背叛,是对我们人类本性的一种反动。我们应该、必然也只能做好人。

好人;坏人;“性善论”;“性恶论”;遗传基因

一、 引言

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一般而言,对于类似的问题,我倾向于暂时回避。但提出问题是我的一个学生,一个2016届的毕业生。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多年来,韩愈的这番话,一直被我奉为经典。因此,作为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学生的疑问,我觉得无法拒绝。于是,我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在我的QQ空间里,围绕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这一主题,分十次讲出了我的看法,算是给学生的回复,好在这个问题我还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思考,虽然不一定成熟。我在一般情况下之所以采取回避态度,主要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无论是在学识和探索深度方面,都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我很担忧自己会误导他人,尤其是担忧误导入世未深的年轻人。但既然已经无法回避,我也就只能尽我的所能展开来讲了。这就是本文的由来。

本文从不能做坏人与应该做好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阐述了“善念”与“恶念”的由来,分析了“利己”与“利人”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我们做好人的选择的必然性。

本文所论主题的意义自不待言。我想,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回避的问题,无论我们是不是教师。

由于笔者个人的能力所限,本文的错讹之处在所难免,在此,笔者也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

二、我们无法再变成坏人

这不是一篇劝恶从善的文章,不是要对哪位刽子手说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类似的话。我知道我没有那样神奇的功力,也没有那样的雄心和抱负。否则的话,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啃着这几本或新或旧的教科书当饭吃。

我刻意在这篇文章的标题上冠以“我们”二字,是强调,我们,也就是我以及各位读者都应该是起码大致上的好人。我文章中的这番话是对好人们说的,坏人们没有听的必要。坏人们听了大概也就是笑一笑,甚至笑也不一定笑,或许他们只是觉得我讲的不过一番梦话,不必当真,也不必理会。

读过拙文《好人坏人说》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好人设置的门槛并不高,好人们的地盘距离坏人们的边境线,可以说只有一步之遥。但好人与坏人之间的界限,也不是一条狭窄的冰河,并不是脚上一滑,就可以稀里糊涂地转换了角色。

说起做好人的理由,我想,首先是我们已经很难再变成坏人,我们已经无法完成从好人到坏人的蜕变,我们办不到。如果您真的一定要变成坏人,那么,您一定要准备做出万分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且,还不能确保成功。根据我的初步测算,一个人要完成由好人到坏人的转换,其难度系数至少堪比由男人到女人或者由女人到男人的转换。而且,那个由男人变成的女人,那个在舞台上搔首弄姿、卖弄风情的漂亮的人妖,你真的可以确定,“她”真的就是女人吗?

这是因为,好人与坏人的处世态度与行为模式大相径庭,其形成机制又复杂到难以尽述的程度。如果您要想从好人的地盘上出走,您必须要连根拔起,而那些根系的复杂性和坚韧性可能会大大超乎您的想象,而且,您也不一定可以受得了连根拔起时那种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处世态度、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并固化,怎么可能是说拔除就可以轻易拔除的呢?

若想从好人变成坏人,可不是心一狠,换上一身黑社会的黑衣服,再往自己的胳膊上、脖子上弄上几块抢眼的刺青就OK了。不,那不是可以简简单单了事的,那不容易。做坏人,也是需要一定的素质和资质滴!如果您想上山落草为寇,但您连杀一只鸡手都发抖,那如何可以提着两颗鲜血淋漓的人头作为投名状,去拜见坐在铺着老虎皮的太师椅上的山大王?如果您连顶头上司当众说您几句难听话都受不了,那您如何可以忍受那些黑道大哥们每天都骂得您狗血淋头?那也太难为您自己了吧?太和自己过不去了吧?

不管您愿意还是不愿意,事到如今,您只能继续当好人了。安心地与我们为伍吧,不要见异思迁啦!没办法,您由好人到坏人转换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了。若您铁定要转换,也大概只好等到下辈子再说了。

因此,如果您确定自己是一个好人,但有时还羡慕坏人们通过无耻和暴力手段获得的不当利益,幻想重新站队或转岗的话,您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吧!

三、坏人的日子不值得羡慕

坏人们的日子,也不见得真的就那么好过,真的就那么值得您羡慕,您还是先“换位思考”一下吧。

如果您真的横下了一条心,真的试图跨越好人与坏人之间的边境线,您必须预先弄清楚坏人国里的实际情况。我想,您也许不一定真的了解坏人的生活,您也许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吧。

我承认,“坏人国”里的面子工程搞得很不错,一眼望过去,那真是看不到头的高楼大厦,美女香车。但那里的坏人们是不是比您如今过得更好,更幸福,更快乐那就很难说了。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说法,安全需要,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要以外的最重要的根本需要。如果一个人天天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随时可能命丧黄泉,那这样的日子还会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吗?

比如那些我们国内的巨贪大蛀吧。他们利用我们国家制度上的某些漏洞或缺陷,窃取了大量的人民的血汗钱。但是仅仅如何安置这些黑色的人民币,就会烧掉他不少的脑细胞,仅仅是那些熊熊燃烧的脑细胞,就会让他在很长一段日子里,天天头疼不已。他把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好不容易藏到一处秘密的单元房里,但是,除了数钱的快乐,这些钱本来可以给他带来的快乐他一点都享受不到,只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您想想看吧,他藏着那么多如山似的人民币,还必须在人前装穷,装廉洁,连一块瑞士名表都不敢戴,连一条中华烟都不敢抽,他还必须硬着头皮做廉政报告,必须努力装出像是可以做表率的样子,动员老百姓学雷锋。这样的日子,您说他累不累?一听到检察院警车的警笛声,他就会心惊肉跳,如果遇到一个叫“钟继伟”的陌生人,如果他的心脏状况又不是太理想的话,他就很有可能会被直接吓死。

不错,那些巨贪大蛀们确实很有钱。据说,有的巨贪大蛀“收藏”的人民币可以填满一座单元房。但是,如果那钱不敢花,不能花,那不能花的钱除了可以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还会有什么用?那不能够花的钱,与冥币还有什么区别?那不能够花的钱,还真的能够叫做“钱”吗?

或许您觉得我的举例太极端,离我们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太远。那好吧,那我们就把镜头掉转一个方向,去看看那些“普通”的坏人,看看他们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大凡坏人,一定有他们共同的特点,与我们诸多方面都很不一样,否则的话,他们也就不是坏人。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说的是好人的大境界,与坏人无关。坏人们不是这样的。

夫坏人者,必求显赫于人前,必存“鸿鹄之志”,必欲凌驾于人,必欲置他人于贫窘状而后快。

这几句话不是什么名人名言,这是我说的。拽一拽文,是为了与文学大师的名言多少匹配一点,呵呵。

我的意思是说,坏人们一般都不能“安贫乐道”,都不能“屈居人下”,一般而言,坏人们的“幸福”与“快乐”的起点或说“门槛”都很高。“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说的是孔子大力称赞的弟子颜回。颜回的境界也很高,我们也不容易达到,但是我们会认可这种精神,我们会向往,会努力。然而,对于坏人们来说,他们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如果落到颜回的境地,他们简直就没办法活下去,更不必说“不改其乐”了。坏人们一定会钻营,一定会蝇营狗苟,一定会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因为只要大家站起来一般高,他就不能接受,他就会不快乐,他甚至会愤怒。因为,坏人们只有在与他人的比较优势中,才有可能找到一点点安慰和快感。因此,要想让坏人们开心,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坏人们常常处在负面情绪(具体的负面情绪种类请参阅“垃圾人”定义)的包围之中,他们的天空永远是灰色的。

比如说,别人开着桑塔纳,他一定要开奥迪,别人开着奥迪,他一定要开宝马或奔驰。以此类推。坏人们对官位的追求更是永远也不会满足,“骑着驴骡思骏马,身居宰相望王侯”,刚刚钻营成了“正科”,马上又开始“谋划”和“运作”“副县”了。以此类推。因此,坏人们不仅一定会给别人找麻烦,想办法让别人不开心,坏人们也一定会变着法子让自己不开心,一定是要与自己过不去的。古人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这个意思吧。

但坏人们除了熟读《厚黑学》并略有心得以外,不见得有什么真才实学,起码是在智商方面对我们形不成比较优势。由于他必须要“脱颖而出”,又没有真正的资本和底气,所以他就必须要时刻处心积虑,力争“破格提拔”。因此,坏人们不可能具备正常的心态和心情,他们必然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搞得很紧张,搞得一塌糊涂,必然会让自己那颗本来就不大的心累得疲惫不堪。

因此,坏人们不可能体会到简单的快乐,更不要说大自然和文化遗产对人类的真正的意义了,他们没有那个闲心。他们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到新马泰或欧美日旅游,但他们的旅游是做给别人看的,他会拍出大量照片给别人炫耀,但是他不一定说得上来照片上的背景到底在哪里,更体会不到那山水古迹对心灵的陶冶和滋润。坏人们并不一定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们没有这份闲情逸致,他们太忙,他们心太累,他们没有那个闲工夫。他们需要同时与坏人及好人两线作战,而且是永远也不会终结的持久战。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作战方案,不断地改进战略战术。就是在拉斯维加斯一掷千金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忘记,遥远的国内,还有一大批凶恶的敌人。一想起敌人以及他们自己一方的靠不住的盟友,他们就会失眠,就会在豪华的卧具上辗转反侧,无论是不是存在时差。他们会想,敌人会不会在他暂时离岗的情况下偷袭他的大本营呢?靠不住的盟友们会不会趁机发动武装政变呢?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坏人们看不得别人的好,因为他们必须要全方位地胜过别人,他们才会感觉快乐。如果某个坏人的身份地位较高的话,那么他最不喜欢分不出身份地位的圆桌会议或聚餐,因为他必须要居高临下,非如此不能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坏人们喜欢荣归故里,那故里最好是欠发达地区,如果那故里的乡里乡亲们还没有脱贫,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那才最适应他的胃口。

那么,问题来了。有谁喜欢他这样吗?没有吧。因此,坏人们必然会与他人发生尖锐冲突,无论这“他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坏人们还习惯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此,他们还比较善于制造假想敌,并善于制造与自己至少旗鼓相当的强大的假想敌。因此,许多具备一定“官衔”的坏人,就常常感觉别人会暗算他,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官位不保,甚至常常会感觉自己有性命之忧。历史上,某些恶名昭著的大独裁者就常常把自己的安全措施搞到极其可笑的程度。例如,“海选”多位替身,例如,出行的时候,十几辆同样的车开往不同的方向等等。我认为,就算是最保守估计的话,坏人们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来的敌人,至少要比他实际上存在的敌人要多上好几倍。

由于坏人们看不得别人的好,所以他们绝对不可能“专守防御”,必然会主动出击,必然会在自己制造的纠纷中疲于奔命,必然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诚然,由于坏人们的无耻和暴力倾向,他们有可能会获得一些不当的甚至非法的利益。但是他们在获得的同时,又失去了多少人生本应该有的乐趣呢?他们能够吃得香,睡得好吗?坏人,实际上是一个不值得我们羡慕的既辛苦而又高危的“职业”。比如某位善于“加塞儿”的“坏人”吧。的确,他可能会因为无耻而节省了我们大家都希望节省的时间,但是他能够确保成功吗?他能够确保自己不被某位具有正义感和又足够强大的好人,把他从排队的链条中“摘”下来,扔出去吗?如果他拒绝被“摘”,被“扔”的话,他能够确保自己不再挨上一顿老拳吗?

我在“加塞儿”的“坏人”的“坏人”两个字上加上引号也是有原因的。一般而言,仅仅是“加塞儿”,而没有其它大家公认的恶行的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据此就说他就是“坏人”。一般而言,“加塞儿”,怎么说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说他就是“坏人”,多少有些我自己就很不喜欢的“上纲上线”的味道。但是,我的理论体系没有留出足够的中间状态的所谓“不好不坏的人”的位置,所以,对不起啦,“加塞儿”的“坏人”们,您们只好暂且将就啦。等我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以后,我再给你们“正名”吧。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您还认为坏人们的日子真的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吗?

四、做好人的“利己”意义

我认为,即使是从“利己”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选择做个好人。“利他”和“利己”,虽然出发点相反,但是完全可以殊途同归。可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同样,也可以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在我们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上,人们总是对好人寄予更大的希望,总是对好人给予更大的信任。因而,好人的各种机会,总是会多于坏人的。

比如说吧,一个腰缠万贯的资本家想拿出来一个亿的美元,英镑、欧元或人民币当然也都可以,这不重要。比如有两个人同时竞争这笔投资,其中一个是好人,一个是坏人。那么,您说吧,那个资本家是会把这一个亿的投资给了坏人,还是会给了好人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吧。当然,资本家也不见得就是好人,但是,即使是从“利己”的角度来说,那个资本家也不会把这一个亿的投资交给坏人吧!再者说了,资本家们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啊,那个腰缠万贯的资本家怎么说也应该是聪明人哪!

我们从利他主义出发,把自己的正能量施之于他人,施之于世界,总的说来,我们也一定会感受到他人和这个世界反馈回来的使我们自己受益的回波。“善果”或者“恶果”,通常都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所以,无论是坏人还是好人,我们其实都在“自食其果”。好人好报虽然不一定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但是一定具有历史的必然趋势。“以怨报德”的故事,虽然不乏真实例证的支持,但是也绝不会是一种常态,只能认为是个案,是一种例外,是某些个别人人性扭曲的结果。我们不必期望好人好报。做好人,是基于我们的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人性中的善念的驱动。但“投桃报李”也是普遍的人性,一般而言,好人是应该有好报的,因为,人性如此。

《水浒》里的及时雨宋公明,因为失手杀了阎婆惜,本应该吃尽大宋皇帝治下的牢狱之苦,但他在服刑期间的小日子,看上去过得也是蛮不错的嘛。遇到坎上,老是有人或明或暗地帮助。这可不是皇恩浩荡或他的运气使然,这是他历史上“仗义疏财”的必然结果。

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如果您伸出了自己的援手,那么,当您需要别人的时候,也会有别人的援手,拉着您离开困境。“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啊!这应该是正常的逻辑吧。这同样不能算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应该说是历史的常态吧。如果你遇到了“以怨报德”的故事,我想,您也不必过于伤心,您只需要抱怨一下运气也就算啦,因为,实际上,您就如同是被天上飞过的鸟的排泄物击中头顶。没办法,是您的运气不太好,您遇到了很小的小概率事件。

不错,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这个世界存在缺陷,但是我们都应该相信,这个世界存在正义,存在公理,而这种正义和公理,一定是被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至少在心里承认的。这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理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随着我们的各种制度逐渐地完善,在好人与坏人的各种竞争中,好人,一定会没有任何悬念地胜出!

所以,帮助了他人,也就是帮助了我们自己,损害了他人,也就是损害了我们自己。损人利己的坏人永远是被人唾弃的。损人利己的行为也许会让坏人得逞于一时,但很可能有一天,那个损人利己者会突然发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经被人们唾弃的飞沫所淹没。世界,就是这样辩证地存在着。“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广结善缘,“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因此,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起把我们善念洒向他人,洒向人间,洒向这个世界吧,即使我们的动机,仅仅只是为了我们自己!

五、“性善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我认为,从根本上说,做好人,富于同情心,与人为善,应该是来自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质。我觉得,种种坏人们,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异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中起首的几句话,想必对大家来说都已是耳熟能详。这几句话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就是至少延续了三千年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记得有一年的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会,辩论的就是这个主题。既然可成为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辩题,就说明它是非界限不明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可辨。辩论会我因故没有参加,但是如果让我参加而又不是抽签决定立场的话,我一定会坚决地站在“性善论”的一方。我想,那些为“性善论”竭力辩护的我的同盟军们,之所以当场败北,输掉了比赛,除了显而易见的“共军太狡猾”的原因外,有可能是他们没有来得及看我的这篇文章。当然,大家应该听得出来这番话的玩笑的味道,当不得真的。不过,据我所知,我将要讲的逻辑,确实还没有听说有谁讲过,哪怕是类似的逻辑。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有可能本来就是“性恶论”者,应该已经有了预设的立场,但请您听过或看过我的逻辑,再重新思考一下,然后,咱们再约个时间“争鸣”吧。

我不否认“恶念”的普遍性。我想,除了我所说的好人A型的好人,比如白求恩和雷锋,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们应该没有任何“恶念”,他们应该都是“一个纯粹的人”。除了这些极为罕见的“好人A型”以外,其他各类人等,别管他属于什么型号,谁都难以否认自己的内心世界存在着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所谓“阴暗面”,有一个算一个。只不过,这阴暗面的大小区别很大。好人们依据其类型不同,他们的阴暗面有的像赤道上站立者自己的影子,有的像北回归线上站立者自己的影子,有的像北纬四十度线上站立者的影子等等,而坏人们依据其类型不同,阴暗面也有差异,他们的阴暗面有的像是我家住的十八层楼房的影子,有的像美国帝国大厦的影子,如果是来俊臣那样的坏人中的极品,他们就无所谓影子了,他们的人性已经荡然无存,简直就像是日全食啦!

有一个美国人,他以美国式的坦率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我们每个人如果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了,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被送进监狱”。我觉得,他的话真是有几分道理,虽然这番话可能会让我们这些好人们,听上去感觉有点脸上发烧。

好人不是完人,好人也会有缺点,甚至有可能存在一些不符合大家公认的道德规范的“恶念”或说“私心杂念”。文革时期,差不多所有人都要常常开这样一种会——“斗私批修”。这“斗私批修”是那个荒唐岁月的荒唐证据之一,但这“斗私批修”的理论基础还是成立的,那就是我在这里说的“恶念”或说“私心杂念”的普遍性。但好人之所以是好人,首先是他们内心世界的阴暗面不会占据太大面积,其次是好人们知道“一日三省吾身”,知道“克己复礼”,知道抑制自己的不当欲望,知道自己不能有明显违背公认的道德规范的行为。这种“知道”可能和法律和道德的威慑和制约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应该是源于好人们主动的“克己”的修为。

坏人们既然是坏人,不是好人,那么他们当然就会在诸多方面表现为与好人们的对立。他们崇尚“厚黑”,他们坚信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把任何大家公认的道德规范统统踩在脚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坏人们不能也不愿意自我反省,坏人们拼命地为自己的无耻行为披上一层光鲜的外衣,坏人们讲着一些漏洞百出的逻辑,拼命地为自己找借口,拼命地为自己的无耻行为“合理化”。坏人们任由自己的私欲膨胀蔓延,直至被自己的私欲蒙住了双眼,甚至直接被多半是自己制造的黑暗所吞没。

我和朋友多次说过,好人或者坏人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这就有如一个孩子或一个国家,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长成了酱紫,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会是酱紫,我们能够说得很清楚吗?诚然,遗传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可能会帮您分析一下,对您说遗传因素呀,成长环境呀,家庭结构呀,留守儿童呀,教育缺陷呀,等等等等。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者、文化学者等等,也会帮您分析一下,对您说自然地理环境呀,民族特性呀,历史偶然因素呀,农耕文明呀,等等等等。当然,学者专家们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听了他们的话,我们真的会有“醍醐灌顶”“脑洞大开”的感觉吗?我们真的会觉得,听了学者专家们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心中的诸多问号,就会一哄而散了吗?不会吧。说不准,我们心中的问号反而会更多、更大!

我们就像是天空中的一粒粒尘埃,我们飘荡到哪里,取决于许多十分细微的外部因素,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太复杂了,恐怕是“难以尽述”。我们怎么能够确切地知道,究竟是哪一阵风,哪一阵雨,哪一只蝴蝶翅膀的微微颤动,就把我们带到了这里呢?

我说不清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但是我可以试着分析一下,造成这一切结果的可能的历史渊源,看看我们究竟从何而来,看看我们的往世到底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今生。

我想,我们如今每个人的善念的形成,或许可以上溯至遥远的上古时期。说到上溯,这应该已经是极限啦!再往前上溯的话,我们只能上溯到上帝或者如来佛祖那里。大家知道,我基本上算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我的上溯,也就只得到此止步了。好吧,闲话休提,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历史穿越吧!

话说女娲造人以后,她老人家累了。老人家一闭眼,她自己就化成了大地山川,世间万物。至于人类如何在这大地山川上活下去,她老人家也就顾不得这许多了。

至于女娲到底造了多少人,史书上没有记载,我想,她老人家也未必心中有数,从有关历史文献的描述上来看,女娲造人似乎是比较随意,很像是一种我们今天的人们闲来无事的一种休闲行为,类似于业余陶器制作。

我大胆推测,应该至少是几百个人吧,从历史文献上看,女娲造人的工艺流程好像不是很复杂。如果女娲当初兴致很高的话,她老人家一下子批量生产了几千个男男女女也是可能的。

如今,我们人类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七十个亿,我们已经把地球搞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更不消说其它的动物种群了。

但是,遥想当初,相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许多动物种群来说,我们人类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体力上,都可以说是不存在任何比较优势的。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番话,说出了我们早期人类面临的窘境,以及我们摆脱和战胜这种窘境的主要方法。

的确,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不要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我们对付不了老虎狮子豹子的牙齿和蛮力,就连一只小小的老鼠,我们也不一定敢说就可以确定战而胜之。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叫做《灭鼠记》,讲的就是我及我的儿子与一只老鼠之间的战争史。几年前,我的家里侵入了一只老鼠,凭我和儿子一个壮年男人加上一个半大小伙子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硬是竭尽所能也未能抓住或消灭那只老鼠,最后,我们只能借助他人的力量,使用他人制造的一包老鼠药,才最终让这场持续旬日的持久战宣告胜利落幕。

我想,正如荀子所言,我们人类对抗大自然和战胜其他动物种群的真正利器是“群”,是人类集体的力量。是人类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精神,使我们作为人类从林林总总的动物种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的灵长,成为统治这个世界的唯一强大的力量。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人类的生命个体,离开了他人的协助,我们就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更不要说维持我们现有的生活品质了。比如我吧,我的所有的生活资料,吃喝住行等等全部依赖他人提供,我不过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和工人农民换衣服穿,换粮食吃。听说有的“宅女”“宅男”可以几个月不下楼,不离开自己的电脑,貌似可以独自生活。其实,她或他和我是一样的,一样离不开他人提供的各种给养。离开了他人,他们一样不能仅仅守着电脑活下去。而且,电脑和电力也无疑是他人提供的。

因此,自古以来,我们不能离开他人的协助而生存的事实,使我们必须学会善待他人,帮助他人。让他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得以生存的前提。我们人类是不可分离的利益共同体,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基础。遥想远古时期,我们人类的幼年时代,我们的祖先们或许正在为了捕获一只野牛努力奋战,那只野牛是他们数日的口粮,是他们活下去的保障。野牛强大的蛮力,促使他们不得不协作,不得不共同对敌。如果有哪个伙伴儿掉入了陷阱或陷入了的沼泽地,他们就必须救他出来,因为如果放弃这个人,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同盟军,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就意味着有可能在与野牛的生死搏斗中处于劣势,就意味着未来几天的伙食没有了着落。因此,他们必须互相帮助,必须善待他人,必须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向他们伸出自己的援手。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人类心中善念的由来吧。

数百万年,数十万年过去了,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必须要具备的善念就这样代代相传,并逐渐内化为我们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

其实,如今,我们人类的许多特质,大概都可以如此追溯。比如,“女人善于辨别颜色,男人善于辨别方向。因为,远古时期,女人的工作以采集为主,男人的工作以狩猎为主。女人需要辨别颜色以断定果实或根茎是否成熟,是否有毒,是否可以食用。男人需要扛着猎物在茫茫夜色中找到回家的路。因此,不要嘲笑女人没有方向感,不要抱怨男人不喜欢逛商场。因为你嘲笑和抱怨的实际上是我们祖先的社会分工和生产方式。凡事皆有因果,但这因果的链条可能太长、太复杂,我们不一定搞得明白。即使搞明白了也不一定有用。因为,若要女人在方向感方面达到男人的高度或男人在辨别颜色方面达到女人的水平,需要我们至少从几百万前开始努力”。

以上文字是我在自己的QQ空间里曾经发表过的一篇“说说”。放在这里,是因为我觉得,上述文字可以成为佐证材料,证明我们的远古时期的祖先们,因生存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善念,如何可以像男人女人的不同特长一样,成为延续到你我身上的遗传基因。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出,远古时期,人类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料,也可能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我想,这或许就是人类排他性的“私欲”的由来。

如今的我们享受着古人难以想象的充裕的物质生活,但这应该主要归功于是我们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归功于我们据此产生的工业、农业和社会“革命”。我想,我们祖先的理性程度和智商指数,应该并不比我们相差太多。

因此,鉴于抢夺他人食物的可以预期的严重后果,我想,我们的祖先们应该更倾向于做出更为理智、保险系数更大的选择,也就是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获取食物,共同对付那只难以对付的野牛。因此,从远古时期开始,我们人类的善念与恶念相比,就应该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性善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这个世界,好人总是比坏人要多。到底多多少我不能做定量分析,但一定会占据我们人类总人口的大多数。因为,这是由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因为,人性如此。数百万年,数十万年来,善念,善行,已经沉淀到了我们的心灵深处,并生根、开花、结果,已经成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那些心中充满见不得人的种种恶念的坏人们,我们可以视作是基因变异的结果,是对我们人类本性的一种反动,是对我们祖先的背叛。

因此,做好人,做好事,可以是一种愉快的心态和愉快的行为。因此,助人为乐的心理机制是必然存在的,因为,人性如此。因为,做好人,行好事,实际上是满足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心理需求。因此,所谓“好人吃亏”,“好人倒霉”的说法,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总的说来,所谓“好人吃亏”,“好人倒霉”的说法或许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假象,甚至或许可以说是一种谎言。

六、做强大的好人

最后,我想把话题延伸一下——我们要做好人,还要做好人中的强者,做一个强大的好人。

我说的做强者,不是说一定要瞄准一个坏人,铆足了劲儿,与他捉对厮杀。不,我不主张这样。我们与垃圾作战,只能搞得我们也像是垃圾。

当然,我的站位比较低,本文中涉及到的生活背景,我主要设置为我们平头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回避不了与坏人们的短兵相接。比如说吧,日本鬼子又杀回来了。我们当然要与他们拼死搏斗。如果我们放弃了抵抗,我们就会让日本鬼子把我们像猪狗一样地杀掉,然后把我们扔到长江里,让我们顺流而下,让我们的鲜血染红了宽阔的长江。

仅就我们老百姓的一般生活状态而言,我想,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在所有的问题上与坏人们较劲,没有必要一定要与坏人们近身肉搏,非分出个高下不可。根据我目前的理论体系,我给坏人的定义外延也比较宽泛,我们与其中某些坏人的矛盾,应该还是可以算作“人民内部矛盾”吧。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我在这里说的强大,也不是说一定要勇于抗击各种坏人,更不是提倡以卵击石,飞蛾扑火,“知不可而为之”,像历史上的一个个殉道者一样。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们不应该、不必要也不可能超越我们自己能力的极限。毕竟,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好人。

我所说的强大,是指我们内心的强大,是指我们应该具备一种大度、达观、宽容、目光远大、超越苦难与困难、超越“麻烦”、超越痛苦的心态或说精神境界。我们不仅仅要在行动上远离坏人,我们还要在内心中忽视坏人,忽视或说超越那些形形色色的或大或小的坏人们蓄意给我们制造的种种麻烦。

生命,对我们所有人都只有一次,人生,只有那么短短几十年的珍贵时光。我们应该也必须要把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来愉悦我们的生命,用来播撒善念的种子,用来做任何我们认为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应该去爬山,应该去戏水,应该去和朋友欢聚。应该为饥渴的人们送上一块面包,送上一杯水。应该为痛苦而无助的人们,送上一点安慰,送上一点帮助。我们应该研究食谱,研究养生,应该去写作,应该去劳动,应该去做生意,应该去做任何愉悦自己或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世界的事情。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一切烦恼和不幸,并大笑着把那些艰难困苦与烦恼不幸,统统都踩在脚下!

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的好人。

我们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们可以努力,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让自己不断地进步,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让他人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

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效果,有结果,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好人!

愿好人天天快乐!祝好人一生平安!

七、结语

综上所述,既然我们已经无法蜕变为坏人,既然坏人的日子也不值得我们羡慕,既然做好人还有种种“利己”的好处,既然做好人是我们的遗传基因,是我们人性的自然选择,既然做好人就是一种快乐,就是在满足我们的本能需求,那么,我们还能够有其他的选择吗?

我们只能做好人,我们必须做好人!

以上就是我关于为什么要做好人的回答,就是我个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思想轨迹,就是我的逻辑。不知道您是否同意我的观点,不知道我是否打消了有的年轻朋友想做一做坏人试试看的念头。

如果我的话您听了觉得有道理,引起了您的共鸣,我们找机会握个手吧,我们算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观点,咱们可以找间茶室再聊聊。如果您还是铁了心一定要投奔“坏人国”,我也是毫无办法。我只能说,人各有志,随您去吧!如果您在“坏人国”里混得不怎么样,后悔了,记得给我打个电话,以便我能够充实一下本文的事实论据。如果,不,万一,您在“坏人国”里混得如鱼得水,您也可以佩服一下自己的定力,庆幸一下,您幸亏没有被我“误导”。总之,无论如何,耐心读完了本文,总是有益无害的吧。

[1] 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马斯洛著.人性能达到的境界[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3] 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校:孙爱民]

2016-02-23

陈新,男,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副教授。

B825

A

1009-5462(2016)01-0034-08

猜你喜欢
善念坏人好人
好人就在身边
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西游新记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坏人长什么样
不像坏人
好人
让内心充满善念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警察教你识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