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政”在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比较优势

2016-03-15 13:22徐利颖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群体性思想大学生

徐利颖

(赤峰学院组织统战部 内蒙古 赤峰 02400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微时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微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网民数量逐渐增多,其中学生网民占很大比例,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平台来发表自己的各种诉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比如一些涉及到大学生的发展利益的事情,一旦在网络上出现,则会被疯狂地转载,成为群体性事件,严重的还会演化成为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对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微思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微思政”理念

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逐渐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各种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媒体不断的涌现,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越来越快捷、方便。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也进行了调整,逐渐加强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微思政”。利用新媒体的各种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里所说的“微思政”中的“微”并不是微小,而是指以一种更加灵活、细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新媒体的使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信念态度等,从而对自己学习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积极有效地解决。“微思政”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并不像传统的课堂教育一样有固定的时间,而是一种无计划、间接、内隐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教育,将教育渗透到生活中。所以,在“微思政”的应用过程中,各种新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在利用”微思政”进行教育的时候,是将教育目的隐藏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种方式方法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在网络传播如此迅速的背景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侵蚀很大,所以要积极加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

二、“微思政”在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比较优势

(一)受众面更广

“微思政”模式的应用为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舆论环境。思想教育是一种可持续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各种问题的独立应对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而言,“微思政”教育不再是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时间内,“微思政”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形式,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丰富了思想教育的资源和内容。所以,“微思政”这种教育模式十分适用于网络时代,教育面涉及较广,让更多的潜在的可能参与到群体性事件的大学生都可以受到思政教育。

(二)反应更快

在各种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过程中,这些事件之所以可以迅速地被大家知晓并且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正是因为这些事件切合了群众的心理。在高校的群体性事件中,大多是关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所以能够呈现瞬间爆发化的发展态势,当事件发生之后,短时间内就可以在网络上集聚更多的关注者,并且通过网络的扩散式转发,使得信息可以传递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微思政”就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模式,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这种教育面临了全新的环境,网络是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网络,因此加强“微思政”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微思政”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出来的,因此对于各类事件的反应速度非常迅速,相比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而言,“微思政”可以在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进行干预。

(三)更能贴近心声

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鱼龙混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有一些负面信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影响,从而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冲击,最终影响学生“三观”的构建,这是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多学生不愿意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方式进行处理,而更愿意在网络上进行诉说,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微思政”本着“走近学生,走进心声”的理念,利用网络搭建了一种师生沟通的平台,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将自己的问题讲出来,从而防止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影响,进而预防大学生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

三、利用“微思政”进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一)加强对“微思政”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认知

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往往比较死板,没有活力,在信息时代下表现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呆板的教育方式的认可度不高,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想偏差,进而被卷入到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在群体性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心理问题、思想问题、价值观念问题等,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思政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思政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使得教师以及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意识到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微思政”这种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灌输一些思想道德观念,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理性地对待这些群体性事件,尤其是面对网络上热传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保持理性态度,不去盲目跟风。

(二)加强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教师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引导者,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从而防止学生卷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微思政”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较多,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自身对“微思政”的认识,加强对各种媒体平台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微思政”教育模式,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变通,能够将思想政治课堂搬到生活中,利用互联网各种丰富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比如当出现群体性事件时,教师要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不同的舆情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等,并且能够认识到虚假和不良信息,对不良信息加以剔除,将积极的舆论消息与思想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辨别真实与虚假消息,从而提高学生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能力。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问题,应该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能够更多得接触各种网络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对各种群体性事件的敏感度和认知度,进而使教师可以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模式能够详细的了解,并且能够学会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平台推进“微思政”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能力。

(三)利用“微思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引导,最终发挥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自己,在“微思政”教育过程中还应该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新媒体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意识到这些群体性事件带来的危害,从而能够有效地规避这些群体性事件。比如当前大学生一般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为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观念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及时交互和信息传播的平台,教师也可以开通相应的微博账号或者微信账号,与学生相互关注,对于学生发布的一些信息可以进行关注,一旦发现有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则要及时进行制止,防止事态恶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微思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微思政”教育模式的应用,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预防群体性事件的传播。

猜你喜欢
群体性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