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下的教材建设探讨

2016-03-15 15:00杨豫生单力融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教材

杨豫生 单力融

(1.三峡大学 湖北 宜昌 443002;2.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资料,包括课本、配套资料和课外资料;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一般高等学校的教材管理和教材建设所指的是教科书的管理与建设。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教材建设在高等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来看,高校教材建设的规划和主要执行者是教务部门,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教材的选用、教材征订、教材供应、教材研究、教材编写建设等。在新环境下,教材供应正在向多元化、多渠道方向发展,教材信息的收集和运用、教材使用情况、教材改进的分析研究、精品教材的编写建设等问题均受到资源环境优化、管理人员调配和教学教育创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教材建设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择优选择的难度较大。出版社追求利益,不顾教材质量,造成一些出版混乱,出版的教材版本不同,内容雷同等现象严重,出版的教材良莠不齐,给高校教材的择优选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选用存在教师主观性。教师选择教材往往按照个人的思路和习惯,缺乏制度管理和科学调研,造成教师选用教材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选用教材的质量。同时,教材的选择很少参考学生的意见。大学生是教学的受众,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对教材的使用感受有着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也有一定的发言权。不考虑学生的使用反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材的使用效果。

(三)教材信息环境造成缺乏科学论证与评价。在信息社会,海量信息涌现,信息的时效性很强,知识更新速度很快,高校教材更新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致使教材选用信息不够顺畅,选用范围不广,缺乏筛选的科学依据和科学的论证与评价。

(四)教材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不强。不仅在教材选用中缺乏数据参考,同时还缺乏对教材使用情况分析研究,很难科学的掌握教材使用规律和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五)教材载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发展,使教材建设存在滞后现像。传统教材建设主要以纸本教材为主,对于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以及作为重要教学参考的教学类数字资源的建设都相对滞后。

二、高校图书馆职能与教材建设的协调

高校图书馆做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参与教材建设有着无法替代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和情报职能,与教材建设工作相互协调,对于建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图书馆为教材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教材是重要的文献资源建设内容,教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丰富、结构合理的教材藏本既可以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学部门选用教材提供样本,提供选择的基础保障作用。

广义上,教材不仅仅是学生课堂教学使用的书籍,还应该包括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辅导书、参考书、配套的多媒体学习资料、以及教师推荐的提供各种扩展参考资料。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源除了规范教材外,这些学习资源完全可以成为教材的扩展和补充。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材的扩展资源,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作用不可替代。

(二)图书馆为教材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采访工作中,掌握着丰富的教学信息和图书出版发行信息,能够为教材的选用、推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教材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能够快速、完整、准确的收集信息,并及时处理加工提供给教学部门和教师使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包含教材在内的丰富、多样的图书、期刊资料,还拥有海量的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可以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在教师进行教材编著过程中,为教师全面了解国内外教材状况、以及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关的跟踪服务。

图书馆可以利用拥有的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和大量的流通数据,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掌握各学科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教材使用的基本规律,找出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图书馆参与下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

在新时期,传统的教材建设的内涵已经深化,外延也相应扩大,而内容则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的解决教材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使图书馆参与到教材建设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保障和信息情报服务职能,增强整个教材建设流程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在图书馆的参与下,与教材建设相互协调,建立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实现教材建设机制不断创新,教材质量不断提升、专业门类更加丰富、教材品种、数量大幅增加。建立能够反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符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高等教育教材体系。

图书馆参与下的教材管理模式,应以教务部门为中心,保证其在教材管理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而图书馆的参与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模式在教材供应、教材选择、教参资源、以及信息化方面的不足。图书馆参与下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模式,必须通过制定图书馆协同教材管理制度,才能增强图书馆的主动性、增强教材管理流程的连贯性。在切实可行的协同教材管理制度下,才能真正发挥图书馆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为学校教材建设的信息服务功能,也有利于教务部门和图书馆各自职能的发挥。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教材收藏策略、完善教材样本库

在进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收藏时,应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设置特点,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来确定教材收藏的原则。一是优先原则,高校图书馆教材建设应首先保证本科教学用教材,优先保证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需求。二是注重优秀教材和经典教材的收藏。三是教材收藏应重点考虑该教材在专业领域的完整性、创新性和启发性。四是教材收藏应注重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等的配套收藏。五是应注重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收藏,如光盘、电子图书、慕课资源的收藏。六是应注重专家、教授、专业教师的作用,向他们调查和咨询专业状况和发展趋势,使图书馆能够收藏到最好用的专业用书。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通过优化教材收藏的策略,建立教材样本库,还应从多个方面完善教材样本库。为了达到教材样本收藏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可以与学校的教务部门合作来收集历年教材,或者与出版社联系获得教材样本,包括收集本校自编教材等。

(二)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材建设中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要求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每位学科馆员负责为对口院系的师生服务,即加强了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和沟通,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也让图书馆能及时了解院系的需求。因此,可以在学科馆员与院系的联系和对院系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科服务嵌入到教材建设中。通过学科馆员提供的出版社信息、教材样本库信息、教材使用情况分析等信息服务和情报服务指导教务部门及图书馆的教材建设。

(三)依托图书馆信息技术基础,建立教材信息网站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对教材信息进行整合,有计划地将出版信息、教材样本库、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信息整合而建立教材信息网站,为教材的选用、编写及研究提供较为完整的网络信息服务。通过教材信息网站,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出版信息、学科分类、载体分类、适合专业、教材性质、借阅状态等信息进行检索和利用。

(四)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

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了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体系。在图书馆大量的数字资源中,不乏教参类电子图书、教学视频类数据库、教学素材类数据库、精品课程数据库、以及各类对口专业数据库等,如此丰富的资源是教材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教参类电子图书,可以直接做为电子教材使用。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可以将教学类数字资源分门别类推荐给对口学科专业,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和数字资源在教学参考方面的功能,这样会对传统教材建设形成强有力的补充。

(五)提高馆员在教材建设方面的素质

图书馆参与教材建设需要加强馆员在教材建设方面的素质建设。馆员不仅要在采访环节和信息服务环节熟悉教材收藏和教材信息,还要了解各类教材出版信息、教材建设现状,了解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和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出版发行知识,更要熟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因此,图书馆应加强馆员在这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各方面的业务素质,从而可以全面、科学的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更好的发挥图书馆服务职能。

总之,在目前高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之一是教材的建设与管理。在教材管理部门(教务处)的主导下,依托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资源建设经验和学科服务平台,全程参与到学校教材建设中来,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将成为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