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定向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2016-03-15 21:43王霞飞曲斯瑶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费小学教师卓越

阎 颖,王霞飞,曲斯瑶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浏阳市新文学校,湖南 浏阳 410300)

公费定向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

阎颖1,王霞飞2,曲斯瑶1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浏阳市新文学校,湖南 浏阳 410300)

20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国内率先实施“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对国内小学教师教育而言,这是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回顾六年以来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本科培养的实践,可以有效推进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更好面向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农村小学;公费定向;卓越教师;教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湖南省2006年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历经十年,湖南省公费定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2015年6月湖南省公费定向农村教师培养工作,在教育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年—2020年)》专题研究会上,已经成为成功的典型经验[1]。

201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始实施了“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目前学校有“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在校学生8900余人。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于国内是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本项目实行面向初中毕业生择优统一招生,完全面向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六年以来,我校借助百余年小学教师培养的厚重积累,潜心研究国内外小学教师教育的新动向和新问题,为培养众多“能成为农村小学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优秀师资,不懈探索,积极实践,构建和实施了“多科型”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我校“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项目成为教育部教育改革项目;2015年“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进入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二、公费定向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教育与教学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从重点发展到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性阶段[3]。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基于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考,会引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要求高校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支撑,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4]。

(一)培育学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教的“真情怀”,拓展卓越发展的“大视野”

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型”和课堂“实践型”的讲者,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优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养成。在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元素,还有学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志向与情怀的培育,这些是在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培养的学生,按照湖南省政府关于项目实施的要求,本着“县来县去”、“县来乡去”的基本政策,同时需要在农村小学工作八年以上。如何培养能使得学生萌生和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人生追求,实现在农村小学“安心”、“敬业”和“卓越”发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约40%以上的小学分布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有部分小学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学校教学条件有待完善。面对这些困难,培养的学生拥有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农村小学教育的情怀是重中之重。

要学习和研究一师人“培养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师、研究小学教育”的百年史话,给学生以学校经典文化和优秀教育思想的熏陶,倡导“爱的教育”。尝试实施“双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学科专业导师,同时,辅助每个学生结识一名小学名师。入学初始就给学生创设访名校、认识教育大家、结识小学名师的机遇,在卓越的教育思想熏陶和引领下,启迪学生对基础教育的“真情怀”;以“思想和社会问题驱动”为模式,改革思想政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境内外大学短期培训、学习,拓宽和构建学生卓越发展的“大视野”,有效引导学生确立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情感,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卓越发展的信念和追求。

(二)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农村小学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是“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则是卓越教师培养的核心工作[4]。

我校在以往六年“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能够面向新时期的小学、面向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培养“能成为农村小学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形成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精神,充分总结、论证“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生培养六年以来的所有教育与教学实践,应用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的前沿成果,深化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基于卓越“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生培养”的实践目标,尝试拟定和实施“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同时,以“多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为鲜明特色,凸显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创新性、示范性,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先进经验,为湖南省和我校实施卓越“公费定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生培养奠定基础,产生能够引领国内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和小学教师教育的理论及实践成果。

(三)面向“多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贯通六年设计课程与教学实践

面向“多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贯通六年设计课程与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探索与实践。覆盖六年全视野的设计课程体系,首先要宽视野的拓展大学通识文化课程,优化教育理论课程,注重多学科培育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构建素质教育综合养成平台和实训课程体系。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创新创业、艺术体育、教师教育、地方文化等六类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同时,贯通六年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下沉技能性强的基础课程。可以尝试在六年期间全程设计教育思想、心理学、教师职业技能、教育技术、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课程与专题。

(四)创设“三位一体”协同平台,拓展教师教育实践领域

面向小学教师培养的“师范性、示范性、实践性”的属性与特征,基于卓越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创设和搭建“三位一体”协同平台。即“大学+城区小学名校+定向县的乡、镇小学”,“三位一体”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六年过程中联动,形成协同培养平台,实现大学与小学成为人才培养伙伴,小学名校与农村小学相互渗透,共同面向农村小学改革发展和学生卓越成长,“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把师范院校的“伙伴学校”由名校、中心校拓展到了农村基层小学,以加强免费师范生实对农村基层教育、教学的了解,通过到基层、到农村教育第一线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农村小学的能力。

(五)紧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突出以实践为导向的改革,是国家卓越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其具体要求是,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4]。

要充分解读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凸显教育属性和师范属性以及实践属性。教师和管理团队要建立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长效机制,更新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观念,在优化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创建和优化“小学教师学科教育”的课程群,使之“视野宽”、“问题新”、“实践强”、“模块化”和“便选择”,更多凸显“多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特征,教师团队要集中精力开发新课程、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与模式。通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小学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的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三方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面向小学教育教学的前沿问题,瞄准农村小学改革与发展需求,实现在大学课程中有专门的课程、专题与其对应,专门研究和解读小学教育教学问题,实现“大中见小”;同时,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新问题,创建“学科观点下的小学学科教学研究”,以指导小学教学实践,使得小学课程研究具备学科的“高观点”,即“小中见大”。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研究与实践。

(六)推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性”“示范性”和“创新性”

推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学习方法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方法改革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学校教学团队要着力探索教学改革模式,有效启迪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强调“有机”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彰显教育公平。积极研究和推进“尝试”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尊重学习[6]。尝试“让教”、“让学”等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性“、“示范性”和“创新性”。

实施创新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要优化设计各类创新性竞赛,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设计、创新性竞赛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创新竞赛和能力评价改革学生奖励体系,改革教师技能评价和奖励体系,搭建师范技能培训与测试平台,提升师范生特别是免费师范生群体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每年通过定期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科竞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湖南省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培养工作政策问答[J].教师,2015(19):5-1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3]宋乃庆,李森,朱德全.中国义务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Z].

[5]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育教学研究, 2006(6):3-6.

[6]王定华.美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J].中国教育科学, 2015(3):83-105.

[责任编辑:胡伟]

Reflections o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Free-charged Excellent Primary Teachers Cultivation Oriented to Rural Areas

YAN Ying1,WANG Xia-fei2,QU Si-yao1

(1.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2.Xinwen Primary School of Liuyang City,Liuyang,Hunan 410300)

In 2010,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started the free-charged six-year system undergraduate-level rural-oriented primary teachers cultivating program,which is a leading and demonstrative practice for primary teacher training in China,especial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ural fundamental education course.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can effectively push the spread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ural funda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13th 5-year scheme.

prim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free-charged rural-orientedness;excellent teachers;education;teaching

G650

A

1674-831X(2016)02-0005-03

2015-10-21

阎颖(1957-),女,吉林长春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数学教师教育研究;王霞飞(1963-),女,湖南浏阳新文学校特级教师,湖南省王霞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曲斯瑶(1983-),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公费小学教师卓越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大作为 走向卓越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