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语用等效研究
——以徐州圣旨博物馆为例

2016-03-15 22:43董丽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英译

董丽娜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语用等效研究
——以徐州圣旨博物馆为例

董丽娜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以语用等效原则为标准分析了博物馆文本的特征和英译策略,以此来宣传中华文化,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以徐州圣旨博物馆的文本为例,对博物馆文本的语用功能及中西博物馆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语用翻译的核心思想,即语用等效作为英译的原则,以此实现信息提示、文化传播和诱导行动的语用功能,提出了重组原文信息,简化原文信息和增补原文信息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文本;语用功能;语用等效;英译

随着当今国际旅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守护者和传播者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徐州作为历史文明古城,汇集了丰富的中国南北历史文化,其中徐州圣旨博物馆记载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包括科举、圣旨等皇族文化,佛教,各朝历史文物等,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极高。近年来,博物馆文本的英译成为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成为中西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于博物馆文本的英译,翻译界大多从文学接受理论、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传播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剖析,鲜有语用等效原则的探讨。语用等效原则强调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是基础,社交语用等效是最终目标,两者有机结合;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下,重点实现文本的语用或交际功能。

一、翻译的语用等效原则

早在1951年,西方翻译界就对翻译等值概念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尤金·奈达在《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中进一步阐释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翻译应遵循功能等效原则,即“译文在译语读者语言和文化中所传达的信息和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在原文读者语言和文化中所传达的信息和产生的效果达到动态对等”[1]。也就是说,原文的词汇、句式、文体风格、语气、正式程度等在原文读者中的接受程度,与译文的词汇、句式、文体风格、语气、正式程度等在译文读者中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功能对等翻译标准以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为重点,以译语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的对等性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强调了语用翻译思想。而语用等效原则是语用翻译的核心思想,何自然指出,“语用翻译也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2]陈淑萍进一步阐释到,“语用语言等效指根据语境将原语词语或结构中反映的语用用意(pragmatic force)在译语中恰当表达出来,即将原语形式中的功能反映出来,在形式上目的语不一定与原语等值,但在内涵意义上却与原语等效。而社交语用等效指由于原语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了避免给目的语读者造成跨文化理解障碍,导致交际失误,译者在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文化观念、价值标准等前提下,将原语中可能妨碍交际的带异文化特征的信息(culturally loaded messages),按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习惯表达出其语用含义,达到社交语用等效。”[3]翻译中的语用等效原文将原文和译文分别视为原文读者和原文作者、译文读者和译者之间沟通交际的桥梁,将翻译视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而非单一的语言内行为。为实现语用语言等效,译者应不拘泥原文的语言形式,考虑到中西语言表达层面上的差异性,根据原文语境来预测译文的语篇特征,在不曲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译语中读者接受程度高的语言来呈现原文内涵,有效传达信息;为达到语用功能等效,译者应将翻译置于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用目的语进行表达原文的语用意义,符合译语语言文化习惯,避免文化上的冲突、误解或者读者理解的困难和偏差。

二、博物馆文本的语用功能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博物馆文本有着独特的文本特征,承载独特的语用功能。所谓文本的语用功能指文本在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的交际功能,博物馆文本的英译应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译文在译文读者中发挥的功能应同原文在原文读者中发挥的功能一致,即信息提示、文化传播和诱导行动等三大语用功能:

(1)博物馆文本具有信息提供的语用功能。博物馆文本是收藏和陈列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语言符号,储藏和记录着各类有关历史文化、科技成就,人类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博物馆通常采用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来使得中外游客了解博物馆主题以及陈列的各种历史文物,其中文字符号包括解说词、陈列物品介绍词、标识语、标牌、网站介绍等内容。例如,徐州圣旨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建立的以圣旨为主题的博物馆,其文本包括科举的产生和发展、圣旨的类型和演变、佛教的传播等等,使游客获得清晰系统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2)博物馆文本具有文化传播的语用功能。博物馆文本可储存物质文化发展成就,是科技成就发展的促进者,可记载古今文明成果,是历史文化的倾诉者,特别是历史类博物馆文本会涵盖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民族历史、风俗民情等传统文化。例如,徐州圣旨博物馆文本彰显中华民族的圣旨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等,使国外旅游者领略中国古代社会的皇族文化和阶级状况。(3)博物馆文本具有诱导行动的语用功能。博物馆文本是一种旅游文本,属于对外宣传范畴,以吸引游客为最终目的。例如,徐州圣旨博物馆采用读者接受程度高和特色的中国皇族文化的文本来吸引中外游客,激发其旅游的目的。

三、中西博物馆文本的文体特征比较

因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状况方面的差异,中西国家人民形成不同的文化和思维习惯,因此中西博物馆文本为迎合本文化读者群的阅读习惯,在信息效度和语言形式方面千差万别。

(一) 信息效度比较

博物馆文本是一种旅游文本,“汉语旅游文本讲究声韵和谐、整齐对偶,大量使用四字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4]因此,汉语博物馆文本特别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内容,大多采用浮华的辞藻、排比的句式、生动的修辞来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的情感,但信息效度较低,信息关联性弱。例如徐州圣旨博物馆中的汉语文本:

同为一朝,康乾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丽,光绪圣旨则粗糙简陋,神采漫灭,不禁有一叶落而知秋的感慨。

文中的“色彩绚丽”、“粗糙简陋”、“神采漫灭”、“一叶落而知秋”是中国的成语,辞藻华丽,引人入胜,强有力的描述了圣旨极大的魅力

与汉语博物馆文本不同,英语文本注重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语言平铺直叙,简单明了,句式简单,文本信息效度高,信息关联性强。例如上文中汉语文本的英译:

In the same dynasty, the imperial decrees of Kangxi(1654-1722)and Qianlong(1711-1799) are colorfully made by selected material, while those of Guangxu(1875-1908) are plain and simple.

以上译文得到英文读者的接受,译文的语言风格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采用“colorfully” “plain” “simple”等简单平实的词语来传达原文内容。

(二) 语言形式比较

从整体上看,汉语属于竹式语言、意合型语言,短句多,结构松散,使用逻辑手段将词语、句子和篇章连接起来,形成有效的语篇。读者根据上下文可知晓语篇的逻辑关系。汉语博物馆文本亦有此特点,如以下徐州圣旨博物馆的例子:

废帝溥仪苟延于日军庇护之下成立了伪满洲国,圣旨又死灰复燃,但最终二战结束,日本战败,伪满随之覆灭,圣旨最终寿终正寝,隐入了历史的深处。

与汉语不同,英语属于树式语言、形合型语言,长难句多,使用明显的标记性词语和严谨的句型结构来组织篇章。以主谓宾为主干,英语使用各类从句、非谓语结构等语法手段形成有效的语篇。读者根据逻辑连接词、时间标记词、句型结构等来知晓语篇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博物馆文本本亦有此特点,如以下徐州圣旨博物馆的例子:

The imperial decrees were resurgent after the abolished Emperor Puyi set up the Manchukoku under the aegis of Imperial Japanese Army and it came to the end when Japan surrendered in World WarⅡand the Manchukoku completely collapsed.

以上译文得到英文读者的接受,译文结构清晰,采用介词短语,连接词“and”、it指代词,时间状语标记词“when”来连接句子结构和理清文本逻辑,符合英语语篇的表达方式。

四、语用等效在博物馆文本英译中的实现

为实现博物馆文本英译的语用等效,即实现博物馆文本的信息提示、文化传播和诱导行动三大语用功能,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原文文本内容和特点,恰当处理原文信息。

(一) 重组原文信息,实现语用等效

“重组信息是旅游翻译的常用方法,是根据特定要求改变原作形式或部分内容甚至原作风格的一种变译活动”。[5]大多数博物馆汉语文本信息比较繁杂,文字信息多,效度低,而英语读者多习惯于阅读结构清晰严谨、信息效度高的文本来获得有效信息。因此,为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实现译文的地道表达,译者可适当重组原文信息,提取原文效度信息,按照英文的语法规则和地道表达方式进行重组,实现信息提示的语用功能。例如徐州圣旨博物馆的例文:

始皇帝一统天下后,命为制,令为诏,首创皇帝制度,至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译文: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ese history, initially established Emperor System of ancient China and Zhu Yuanzh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Ming dynasty conducted vigorous propaganda of “divine rights of emperors” to make his rule legally acceptable.

原文句子结构松散,由多个短句组合而成,为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重组原文信息,采用跟英语中的语法手段,如同位语,不定式结构,“and”连接词来组成句子结构,使得译文逻辑清晰,结构严谨。

(二) 增补原文信息,实现语用等效

博物馆文本中不乏文化专有词,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息息相关,涵盖地理、政治、文学、历史、艺术等多方面。音译和直译可作为一种翻译策略,但为更好的传达文化的原文内涵,实现文化传播的语用功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英译译文的语用等效,译者可以适当考虑英文读者对于译文的可接受性,增补原文相关的必要信息,减少因读者文化背景差异的不同而造成的误解。如下徐州圣旨博物馆的介绍词:

明代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存世圣旨两端多织有两条五爪灵动的升降银龙,卷首“奉天诰/敕命”四个篆字端庄古朴

译文:Most of the decrees in Ming Dynasty were designed with two silver dragons flying up and down with five waving claws each, and four primitive and dignifying characters “feng tian gao(chi) ming ” (meaning command granted by the Heaven) written in the front.

“奉天诰/敕命”属于中国文化负载词,译文采取拼音加解释说明的形式向英文读者展示其内涵,使得英文读者通晓中国文化,充分理解原文含义。

(三) 简化原文信息,实现语用等效

汉语博物馆文本为最大程度的向读者传达美感而多使用内涵相近的华丽辞藻。相比,英文文本的语言风格注重言简意赅、平铺直叙、简洁明了、一语中的,为符合英文的地道表达和适应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对于原文中的繁杂信息,译者应适当简化,曾利沙称,“应该突出与主题相关联的信息,弱化、简化或虚化与主题关联性不大的、冗长繁杂的描述或评价性文字”。[6]如下徐州圣旨博物馆的介绍词:

圣旨都是由翰林院撰拟,多数圣旨全篇以双句为主,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有汉赋和骈体的遗韵,追求沉博绝丽、辞丰意雄、沉思翰藻、辞致雅赡之美,独具缀玉联珠、阳春白雪的学士风度。

译文:The decrees, formulated by officials in Imperial Academy, were mostly written in double sentences parallel in structure, beautiful in rhythm, profound in substance, fantastic in style, numerous in words and abundant in meaning, and all these elements reflect the grace of scholars.

原文中的描述辞藻华丽,多为四字成语,对仗工整,如果译者严格按照原文信息进行翻译,显然不符合英文文本简练的特点,对于英文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也会造成困难,而译文中,译者简化原文信息,将原文中划线词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重组,提取关键信息,表达更为明确,译文更为简练。

五、结语

特定文本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博物馆文本的翻译是文本转换的过程,也是实现语用功能的过程。语用等效原则是语用翻译的核心思想,为博物馆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研究标准。译者在语用等效原则的指导下,应考虑到中西博物馆文本在语言特征、文化内涵及读者方面的差异性,全面分析博物馆文本的信息提示、文化传播、诱导行动的语用功能,恰当采取重组、简化和增补原文信息的翻译策略,实现对博物馆文本的翻译。

参考文献:

[1]Nida, 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24):43-45.

[4]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5]黄忠廉. 变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6]曾利沙. 论旅游指南翻译的主题信息突出策略原则[J]. 上海翻译, 2005,9(1):19-23.

责任编辑:陈君丹

A Study on Pragmatic Equivalence of C-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Museum — A Case Study on Xuzhou Decree Museum

DONG Li-na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f museum texts and its 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y the standard of pragmatic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Case Study on Xuzhou Decree Museum gives an elaborat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museum texts and the tex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useum and English museum. This paper uses pragmatic equivalence, the core thought in pragmatic translation of C-E translation standard for museum texts, and adop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information recombination, information simpl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ddition in source texts. In this way, pragmatic functions in the source text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promot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timulating actions could be realized in the target text.

Key words:museum texts; pragmatic functions; pragmatic equivalence; C-E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16-02-27

基金项目:滁州学院招标项目(2014jyzb0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560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项目(KTF2015010)

作者简介:董丽娜(1987-),女,河北唐山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和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4-0110-04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