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分析*

2016-03-15 23:03李垂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李垂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510507)

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分析*

□李垂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广东广州510507)

高职英语是现代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突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应用语言学有益于英语学习应用性的突出、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重点分析应用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从教师认识、突出重点、强调过程等方面提出应用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教师;学生;循序渐进

随着现代国外企业的不断引进,英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英语成为很多用人单位考察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指标。高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都需要进行就业,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与外国客户进行顺畅的交流,可以顺利完成相关英文说明书等资料的翻译。英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公共课程,也是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多注重应试问题,对学生灵活应用英语的能力培养不足,应用语言学狭义上理解就是将研究如何强调一门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对这一语言的应用水平。现代企业更加强调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我们将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应用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学习的重要学科,这一学科研究的不是某一语言在应用过程中理论问题,更多关注一门语言如何实现更好的应用。首先,应用语言学致力于对相关语言的教材研究和编辑,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教材之中,使得教师在应用教材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次,应用语言学更多的注意力在于语言的应用,将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语言的应用上,使得学生再不是单纯地学习单词、语法,而是在阅读文章、翻译语句、对话交流的时候,训练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单词、语法,从而实现语言应用。最后,应用语言学需要结合某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方法研究。例如:英语属于字母系语言,26个字母构成了所有的单词,这种字母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理论设想也就是通过语言的多方位练习,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其内在的含义。现在将应用语言学与英语的学习进行联系,运用应用语言学的理解进行英语学习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应用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英语的多种方法和有效手段。应用语言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方法的快速改善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的学习重点应该在口语交流,这是通过应用语言学的理解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然而在传统的高职英语学习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课本式英语的学习,即强调英语单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英语学习属于哑巴式的语言学习方式,是现代应用语言学不赞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应用语言学的一种努力方向就是教材的改革,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教材之中,这样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应用教学方法,学生更好地学习,口语交流是应用语言学对英语学习途径的有效凝练。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进一步开展多元化的英语口语等方面的练习。另外,国内高职英语教学还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基础能力练习和素养提升,基础能力指的是听、说、读、写等,这些英语的基本能力练习存在着内在的关系,运用应用语言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有效的认识到这一点。因此需要将听说读写练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学习时间的下降、学习成果的提升,最终实现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学习效率优化。

(二)教学区域的有效分析

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行为还是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这些都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向。具体的英语教学误区如:目前的高职英语更多注重语法教学,没有涉及到语言情境的学习。一些高职院校将上课的重点集中在语法知识的理解等方面,语法知识的分析使得很多高职学生焦头烂额,英语学习的本质目的是应用,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样一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不是很高,他们需要进一步拓展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语言情境的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学习积极性。

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英语教师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

英语教师是实施教学的最终组织者。要想将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念贯彻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首先就需要将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优化。因为一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都是受到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需要打牢英语语法、单词等基础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基础应用能力。应用语言学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教育理论。因此,在教师的在职培训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突出应用语言学等教育理论的宣传,使得高职英语教师进一步掌握这一教学理念。我们需要有效强化教师对于应用语言学等教学理念的应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强调英语情感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突出学生“英语输出”的教学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更多突出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练习等,这些教学内容主要属于“英语输入”层次的学习,都是学生如何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但是学生如何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等“英语输出”层次的学习就比较少,也是现代高职学生比较欠缺的英语应用能力。应用语言学的教学理念不仅强调的是阅读、听力等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还强调学生应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的能力,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性。当前,用人单位更多强调毕业生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是全面化的,不仅可以看懂相关的英语资料,同时还可以与外国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基于这一点,教师需要补齐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短板,从而有效提升他们在英语教学中口语练习。这样才能全面构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口语练习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到达可以表达的基本水平了。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口语教学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个与外国客户进行商业谈判的情境,教师扮演外国客户,学生扮演某一个企业的客户代表,教师要求学生对相关产品进行英文介绍,对合同细节进行有效讨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在英语口语交流上的能力和水平。这样的情景教学也是符合学生专业特点,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有效介入到英语口语的练习之中。

(三)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长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构建出一个教学体系,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教学也有着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应用语言学的教学理念融入现代高职英语教学之中是需要一定时间。首先是英语教师接受、消化、应用这一教学理念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次,新的教学理念融入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例如情境教学法等都是需要通过试验验证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从而最终确定这一教学方法。最后,学生在长期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要想运用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他们也存在一定的接受时间。因此应用语言学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需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用语言学在国内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师生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具体的教学方法应用需要有教学效果的验证等。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需要突出英语应用教学的短板,例如口语练习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提升,这样才能实现应用语言学的应用意义。

[1]张莉,魏月红.英语口语交际问题对策研究:中西思维差异视角[A].Proceedings of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Society(ICSSS 2011 V3)2011,10:189-190.

[2]陈钰婷,沈莹.浅析认知语义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C].Proceedingsof201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ERMI 2015),2015,09:141-142.

[3]高秀雪.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EEM 2013)Volume 29,2013,11:137-138.

[4]赵丹.浅谈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有效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184-185.

H319.3

A

1008-4614-(2016)06-0069-02

2014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yyb1409。

2016-11-13

李垂佳(1968—),男,湖南衡阳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