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语言艺术

2016-03-15 00:50李闪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李闪

摘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如果辅导员能在教育和管理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其工作将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当下高校辅导员在语言运用中存在不够新颖、不够真挚、不够准确、不够幽默等问题,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语言艺术水平,需要从加强工作理论素养、培养个人文化素养、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在实践中锻炼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语言艺术;大学生:工作成效

辅导员是高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既是干部,又是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辅导员更是学生的服务者。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就业服务指导、校园安全稳定等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多重重要角色的定位,使得辅导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这门艺术,辅导员开展工作将事半功倍。

一、高校辅导员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够新颖

不新颖,即不能与时俱进。语言是最稳定也是最多变的,它既能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流传下来,也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全新的视角自然会产生全新的言论。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而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恰恰是那些最喜爱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这就要求辅导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要与时俱进。

(二)不够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语言的灵魂。高校辅导员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体会学生的感情,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只有饱含情感的谈话才能打动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共鸣。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对学生敞开心扉,他们无法体会学生的情感,不知道学生急需什么,自然无法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不够准确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背景、社会经历、理想抱负、人生价值观等各不相同。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师会发现,有些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对不同的学生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要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话语进行沟通,对不同的事件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进行交流。谈话前要准确地对人和事进行分析判断,掌握谈话的主动权。绝不能生搬硬套那些空话、套话来搪塞学生,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更独立,对他们的一次应付,可能会造成他们对我们永远的不信任。

(四)不够幽默

生动有趣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幽默是智慧的体现,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若能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够调节谈话气氛,而且能够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然而,一些辅导员却缺乏这种幽默感。他们的语言平淡无奇,使学生提不起兴趣,更不愿与其过多交流,如果遇到尴尬局面,也不能妥当处理,这无疑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高校辅导员语言艺术的要求

(一)语言要简洁、准确

正所谓“言多必失”。很多时候,话不在多,关键是准确到位。我们应该用最短的时间、最精辟的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逻辑混乱、冗长复杂的谈话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这就是语言的简洁性要求。

同时,辅导员的语言也要因人而异,鲜明准确。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事情,辅导员只有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表情达意,才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之前,可以先简明询问学生的情况,通过询问事先做出预判,留给自己组织语言的时间,大致掌握学生要与自己交流的方向。辅导员不应该不抓重点漫无目的地与学生长时间漫谈,最后还抓不住问题的核心,不明白学生想要表达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二)语言要真实,充满真挚的情感

讲真话、讲实话对于高校辅导员非常重要。在学生眼中,辅导员是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老师,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辅导员不可随意发表言论,辅导员的每一句话都应该以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决不可主观臆断,过度修饰,以自我为中心地随意表达。只有自然真实的“大白话”,才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朴实平淡的真心话,才能使师生之间互相理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与交流。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始终对学生饱含热情、激情和真情。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辅导员的关注和关爱。这种爱,表现在辅导员对学生的平等交流、换位思考、尊重认同上。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总是扮演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角色,他们的语言多以批评、训斥为主,这种言语缺乏人情味儿,很难被学生接受。而现代的教育体系,要求辅导员善于运用感情这张牌,在谈话中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据心理学分析,人在潜意识中都喜欢与自己相似、或者有过相同经历的人,这样可以拉近双方内心的距离。例如:我们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妨引用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在上大学期间遇到此类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春风化雨,动之以情,用真挚的语言、亲近的态度与学生交谈,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更长远、更深入的影响。

(三)语言要生动幽默

工作语言的趣味性体现了高校辅导员的交际智慧,它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严肃,但不呆板。尤其是面对当代大学生,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具有较高的情商,对他们的语言也应该包含趣味性。风趣幽默的语言往往生动吸引人,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这种语言方式更能起到宣传鼓动的良好效果。辅导员在与学生严肃深刻的谈话中,若能偶尔使用两句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增强谈话的趣味性,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调节谈话气氛,易于表达教师的建议观点,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进步。

(四)语言要富含哲理,能够启发学生

当代大学生饱含激情、朝气蓬勃,他们的言行比较稚嫩,往往感情充沛,却相对缺乏理性的思考。培养理性、控制感性是高校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以理服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的情况下,深入浅出地将道理融入谈话,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辅导员在语言表达中,应该善于运用那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旬、诗词故事,它们能够照亮学生的内心,激发其斗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语言艺术魅力

(一)提升工作理论素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要求高、业务精、专业性强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首先,全面知晓我党相关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工作中语言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再次,了解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增加知识储备。

(二)培养个人文化素养

在学生眼中,辅导员老师应该是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辅导员不单要学习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要学习现代化的新技术,与时俱进。良好的语言表达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就不会有新颖独特的思想观点,更不会有精彩准确的言论。辅导员工作虽然繁杂,但也应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坚持博览群书,增长知识,避免语言的贫乏单调。

(三)提升自身人格魅力

“师者,范也。”品正为师,学深为范。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品格、素质、修养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也直接影响平时的工作成效。因此,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注意提升自身修养,维护个人良好形象,切实做好“言传身教”的教育工作,用自身的个人魅力征服学生。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尊重与钦佩,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四)在实践中锻炼

语言表达能力存在先天的优劣,有些辅导员天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善于与人沟通,但后天的学习锻炼也非常重要,好的口才需要长期的磨炼才能形成。辅导员应该专门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并且结合实践,勤加练习,自我总结规律、经验、方法,才能不断进步,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艺术。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学生工作复杂多变。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和学校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值得每一位高校辅导员深思的问题。辅导员应运用好语言这个工具,提升个人语言魅力,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大学生之歌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