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3-16 05:22齐春林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穆 岚 齐春林

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穆岚齐春林

摘要:特岗教师准入机制的宽松,造成了特岗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整体专业化水平偏低的状况。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意识淡薄、专业反思能力不足及专业身份认同感偏低四方面的问题。因此,需从丰富特岗教师专业知识,唤醒特岗教师专业意识,提升特岗教师专业反思能力及提高其专业身份认同感诸方面来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化水准。

关键词:特岗教师;现状;问题;对策

一、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处于战略地位。”[1]但是,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首先,“教师专业素质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2]47,然而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农村地区教育出现经费短缺、资源配置不当、农村教师生存环境恶劣等问题,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进而出现合格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的状况,这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其次,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村办学条件严重落后于城市;农村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少数群众看重眼前利益,宁愿让孩子出去打工也不愿让孩子读书;农村青少年为摆脱家庭贫困也纷纷外出打工,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农村学生辍学比例不断攀升。农村教育日益陷入贫困状态。

(二)特岗教师准入机制宽松

鉴于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由此推出特岗教师计划。特岗教师肩负着改变中国农村落后教育现状,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实现城乡教育接轨,有效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诸多重任。但是,特岗教师的准入机制却比较宽松,多数省份招聘特岗教师时并未对应考者的专业背景进行严格限制。以河南省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简章为例,招聘对象为:“1.2014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2.2014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3.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4年7月1日后出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3]。招聘特岗教师的入口太宽,使大批非师范毕业生拥入特岗教师队伍,致使特岗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不理想。

(三)特岗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从河南省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简章可以看出,特岗教师来源广泛,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师范类毕业同时具有相关教学经验的特岗教师,其专业素养相对比较高。第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并未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特岗教师,他们的理论修养及科研能力是专业发展的软肋,其掌握最新教育理念、前沿教育信息的能力更是欠缺,这些教师尽管使用新课程教材,使用的却依然是传统教学方法,课程与教法缺乏现代教育气息。第三,刚师范毕业的特岗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及教育管理知识,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第四,刚毕业的非师范类本科生或研究生,大多不仅缺乏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而且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专业能力偏低。总体而言,特岗教师群体的专业分层十分明显。

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特岗教师专业知识匮乏

广义上,教师专业知识可以简要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二是具体学科专业知识。[4]19我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以来,由于特岗教师准入制度的宽松,大量非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加之中西部师资匮乏,很多特岗教师担任多个科目的教学工作,学非所教现象非常普遍,相当一部分特岗教师缺乏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弥补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但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校内培训偏少且针对性较差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培训敷衍了事。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力也明显不够,虽有职前培训,但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国家级、省部级大型教师培训项目很难有农村特岗教师的指标。这些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名额大多被市级、县级的优秀学校、示范性学校所垄断,结果极可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马太效应”,即优质教师资源形成集群现象,阻碍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知识能力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家长整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家长对农村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及自身的专业素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文化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特岗教师专业意识淡薄现象严重

“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对其自身专业发展具有明显制约作用”[4]139,教师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专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如果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定位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制约教师专业发展进程。首先,很多特岗教师仅仅把教学作为一门职业而非一项事业,缺乏专业进取精神,导致特岗教师专业意识淡薄现象严重。其次,特岗教师由于任教于农村或边远地区,政府对其没有相应完备的考核和评估标准,使特岗教师职业处于一个“舒适地带”,并没有激发忧患意识。“忧患”是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5],忧患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教师专业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再次,教师的经济地位影响特岗教师的专业意识。当下特岗教师的待遇偏低,甚至不及农民工,更不及当地城区的教师及公务员[6],这就使特岗教师自尊心受挫,导致许多教师对特岗教师职业失去热情甚至“跳槽”。这些也使许多特岗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的觉醒严重受阻。

(三)特岗教师专业反思能力低的问题突出

由于农村及边远地区教师极度缺乏,特岗教师供不应求,学非所教矛盾突出,很多特岗教师一人担任多门科目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提升专业水平。由于农村地区学习资源缺乏,特岗教师也很难有通过自主学习等手段来提升自我的机会。由于缺乏很好的教学交流平台,很多特岗教师只能闭目塞听,只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自我反思的空间受到压缩,反思教学难以落到实处。另外,由于特岗教师缺乏良好的专业理想,少有人制定专业规划,职业发展意识淡薄。这也是特岗教师反思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特岗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偏低

受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教育资源、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工作条件差,教师福利及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发展空间也比较狭窄,这导致极少有教师愿意扎根于农村教育,特岗教师职业稳定性较差。这同时也导致许多特岗教师对特岗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认同感不高。诸多大学毕业生仅仅把特岗教师职业作为临时谋生的手段,导致特岗教师对自身专业角色的感知比较消极,对自身专业角色的理解出现偏差,自我专业建构淡薄,进而导致特岗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偏低。

三、解决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之对策

(一)丰富特岗教师专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发展活动,同样,专业发展活动也应是教师专业知识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专题讲座、课程研讨、学术报告等专业活动对教师学科知识的增进都有直接作用。教研组及教研室应该规划各种观摩教学和公开课的活动。教师在观摩他人教学过程中,所受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此即所谓的“旁观学艺”。在“旁观学艺”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而且可以获得教学的方法、技能,端正教学态度。因此,在特岗教师寻求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知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举行各种教研活动。其次,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应该大力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为特岗教师提供获得专业知识的“源头活水”。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贫困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学校购进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图书及数字期刊;学校应尽力为特岗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及学习空间,给特岗教师提供阅览室;特岗教师个人应订购一两本关于学科教育领域前沿的期刊,通过书刊阅读来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以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素养。[7]169再次,特岗教师的职前及职后的培训要有保证,培训内容要尽量把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起来,切忌只讲空洞的理论知识。培训教师的选择可以采取高校学科专家与优秀的一线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使特岗教师培训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二)唤醒特岗教师专业意识

“现代教师的劳动具有专业性、反思性及发展性的特点,所以应促使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不断学习的职业。”[8]换言之,教师绝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地带”,利用各种渠道来提高专业水准,唤醒专业意识。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文献普遍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自下而上的教师学习(bottom-up teacher learning),即教师发展具有内源性(inner resource),其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自身,以一种适合个体教师的方式来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9]由此可见,特岗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唤醒自身的专业意识是关键,这是因为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其决定因素是自我学习。所以,特岗教师只有自觉主动地追寻主体价值与人生意义,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提高特岗教师专业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过程。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未必会成为名师, 但如一个教师可以坚持写三年反思就可成为名师。[10]教师的教学自我反思是一个教师从新手到熟手再到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不断对自我教学进行解构与建构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水准不断提升的过程。实践证明,“自我反思”是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和专业发展能力的主要可变量,它可促进教师关注自身的教学实践,关注自身教学与课堂设计的高效性,关注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寻求自我改进之道。[11]101因此,政府应该给特岗教师更多的物力支持和人力支持,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进行教学反思。学校也应该为特岗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使教研组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应坦诚相待,相互学习。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学习共同体的制度,避免形式主义,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

(四)提升特岗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

首先,提升特岗教师个人对“专业特岗教师”这一专业身份的认知与情意。具体而言,要建立一个特岗教师之间、特岗教师与学校主管领导之间平等对话的多方平台,使特岗教师在一个被赋权、被理解、被支持的情境中释放声音,提高特岗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话语权,拓展特岗教师个人专业智慧的文化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特岗教师对特岗教师职业的认可度、满意度及专业身份认同感。其次,引导每一位特岗教师自主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发展规划,使特岗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用科学的教师专业理想引领个人的内在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争取让每一位特岗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现状进行理性思考,寻找自我发展的切入点,从而促使特岗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自加压力、自我进步、自主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加强对特岗教师群体专业理想的教育,重视特岗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特岗教师专业理想与思想教育档案,引导特岗教师制订专业发展生涯规划,促进特岗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再次,应不断提升特岗教师工资待遇,解决特岗教师的生存发展问题,提高其社会认同感,促使他们把特岗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事业,而非一份仅仅用来谋生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为特岗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培育与养成提供良好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刘新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5):24-27.

[2]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河南省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办法[EB/OL]. [2015-06-23].http://gwy.haedu.cn/jszp/155123tTqZ.html.

[4]杨连山,田福安.教师专业化五项修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余文婧.“忧患”:教师专业意识的起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12-118.

[6]挽留农村教师,提高工资还不够[EB/OL].[ 2015-03-12].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3096.html.

[7]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岳刚德.教师职业意识和专业意识之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 61-65.

[9]吴丽荣,高素霞,董国英,等.自我学习: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52-55.

[10]白亚静.发挥教学反思作用 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5):29.

[11]张强.“师徒制”与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孟俊红)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1-0051-04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1.010

作者简介:穆岚,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乡 453007);齐春林,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新乡 453007)。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