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
——“原点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16 06:20黄生慧
湖北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原点习作作文

● 黄生慧

实践 名师工作室

回归“原点”
——“原点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黄生慧

“黄生慧工作室”是由荆门市教育局授牌,由京山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黄生慧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带一支团队、抓一个项目、做一次展示、建一个网站、出一批成果”为目标,以“紧扣一个课题(小学生原点作文的研究)、突破两个目标(课题研究目标和教师成长目标)、发挥三个作用(领衔人、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的作用)”为指导,扎实开展教学视导、示范课教学、专题讲座等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工作成绩。

“原点”即起点。“原点作文”指以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生活的实情和学习实际为起点的作文教学活动。原点作文主张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情感,“情动而辞发”,不做“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式的仿作和套作。

一、回归语文的原点,重读写结合,夯实习作基础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例文开展习作实践活动,能夯实学生的习作基础。

1.看图说话

教材中的插图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强,是进行习作训练的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想象画面,描述画面。

教学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同版本教材以下只注明年级、册数)的古诗《一去二三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由远到近(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画面,用“远处是……近处是……”或者“小山村中有……有……有……还有……”的句式练习说话。教学儿歌《浪花》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先中间(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为什么这么高兴?)后周围(小女孩身边有什么?篮子里装着什么?)的顺序,边观察边想象,然后用连贯的话表述出来。这样教学,既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让他们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课文补白

课文中“留白”的地方无处不在,巧妙地引导学生补白,是读写结合的捷径。教学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第16自然段时,教师可以抓住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夸赞孩子的几个感叹句,设计这样的补白:“孩子们会体贴父母了,他们是怎样体贴的呢?”“孩子们送父母礼物了,他们送了什么?送礼物时,说了些什么呢?”这样的补白,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让他们进一步走进文字,感动于文字背后的故事。

3.仿写、续写、改写

习作源于模仿。教师选好范本,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仿照范本的格式进行习作,很容易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教学二年级上册的儿歌《谁和谁好》后,教师让学生仿写。学生思维活跃,写成了很多想象丰富、琅琅上口的好童诗。——“谁和谁好?爸爸和妈妈好。爸爸回到家,妈妈把茶泡。谁和谁好?太阳和月亮好。月亮晚上出,太阳白天照。谁和谁好?房子和电灯好。房子把灯装,灯把房子照。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擦掉。”这种照猫画虎的训练,为学生遣词造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续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后,教师让学生以《父亲送还汽车后》为题续写故事。有的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合理构思(“你还记得吗?我们上次在一起喝酒,我说我要去买张彩票,你说要我帮你捎一张。结果,我帮你捎的那张中奖了!”);有的引经据典,利用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启发小作者更深刻地认识诚实;还有的在结尾写道,“我一夜都在琢磨母亲的话,是啊,诚信就是金子,但金子却买不到诚信!”这样的续写,促使学生把读书、作文、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人品与文品同步提升的作用。

改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材料和灵活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教学四年级上册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将“劝君更尽一杯酒”改写成具体的祝酒词。学生抓住“更尽”,大胆地想象了王维敬元二前几杯酒的情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关山重重,大漠茫茫。第一杯酒,我祝你一路平安!”“元二,这次去安西,是朝廷委以重任。第二杯酒,我祝你马到成功!”学生改写的内容不仅与原诗伤感、明丽的特点和谐统一,而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淡淡的离愁和诚挚的祝愿。

二、回归生活的原点,重实践体验,丰厚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现实生活,能丰厚他们的习作素材。

1.有意义的节假日、纪念日

有意义的节假日、纪念日中蕴藏着丰富的习作资源,教师有意识地把它们与习作训练结合起来,能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比如,在龙年到来时,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龙的故事、传说、民风民俗、成语等。有位学生收齐资料后,一时兴起,运用有关龙的成语写了一篇习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龙年里,我还想到了许多龙的成语呢——‘龙马精神’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龙争虎斗’告诉我们要努力向上,不要落后;‘望子成龙’代表了每个父母对子女成才的殷切希望。此外,我还知道了藏龙卧虎、龙飞凤舞、来龙去脉、车水马龙等词语的意思。在神圣的龙年里,我们一定要发扬龙马精神,龙腾虎跃地锻炼身体,龙争虎斗地奋发学习,为祖国美好的明天画龙点睛!”

2.温馨的生活小镜头

生活中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会让我们温暖而感动。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用日记本、“采蜜本”随时再现生活中的小细节、小镜头,也是原点作文积累习作素材的常用方法。“‘再来跳一次吧!这次你准能行!’甩绳子的同学对我说。在她的鼓励下,勇气又在我心中燃烧起来。我来到甩动的绳边,身子轻轻地一闪,轻巧地跨进绳间,然后轻轻跃过绳子,快步跑开了。啊,我终于成功了!看来,凡事只要不气馁,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总是能做成功的。”这是一名学生以《集体绳上的超越》为题的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同学的鼓励不仅让小作者战胜胆怯,超越了自我,而且为她积累了鲜活的作文素材,让她写出了如此生动的作文。

3.成长中的烦恼事

生活的烦恼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们,学生也不例外。考试失利了、同学之间闹矛盾了、心爱的玩具坏了、被老师同学误解了等等,都会让学生心生烦恼。引导学生用习作记录烦恼事,既能帮助他们宣泄烦恼,又能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从而达到作文与做人的完美结合。

一次,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教师知道后,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全班学生用文字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学生在习作中,或描写事情的经过,或描摹当时的场面,或表达对事情的看法。第二天,教师把及时批阅的习作发给学生,请相关学生朗读教师圈画的精彩语句或段落。这样处理,不仅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学生的矛盾,让全班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生活处处皆作文的道理。

三、回归学生的原点,重兴趣培养,张扬习作个性

消极的情感使人消沉,产生惰性;积极的情感则激发人的兴趣,点燃人们思想的火花。回归学生的原点,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习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达成。

1.让学生玩得有趣

玩得有趣的关键在于活动前的设计。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活动前最好不要给学生提过多的习作要求,以免影响学生玩的兴致。在《溜溜球》的游戏作文中,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表演溜溜球对拼游戏。对拼的学生像好斗的公鸡,精神抖擞;啦啦队的喊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教师的“挑拨”恰到好处,让比赛的氛围趋于白热化。学生尽情地玩过之后,教师及时组织他们谈观察,谈感受。很多细节被学生挖掘出来,促使他们写出了精彩的习作。

2.让习作课导得有法

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点拨能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其习作灵感,开发其创作潜能。在以《我学会了……》为题的六年级习作指导课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洗衣、做饭、骑车等常规素材。这种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教师及时请学生欣赏了优秀习作《我学会了勇敢》。很多学生意识到,用常规素材难以写出有新意的习作,作文要吸引人,必须在选材、立意上有所创新。一名学生有感于此,以《我学会了鼓掌》为题,讲述了三年级时自己在老师的鼓励下上台讲故事的情景。文中有这样几句话:“直到今天,老师的话仍常常萦绕在耳际,让我时时体味到掌声给我带来的幸福。从那时起,我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定要大大方方地将掌声送给他人!”这段话不仅文字可圈可点,而且蕴含着较大的思想价值。

3.让习作评得有味

评讲方式的多样化,是让习作评讲变得有味的最主要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乐趣。“晒作文”是班上一周一次的固定活动。活动中,学生或晒词语,或晒句子,或晒片段,或阐述晒的理由,教师则适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看法。这样的评讲课融多种评讲方法于一体,既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

(作者单位:京山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原点习作作文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