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习俗及其传承特性

2016-03-16 07:21李锦发
文化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祝寿八宝祖先

李锦发

(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辨风正俗】

壮族传统习俗及其传承特性

李锦发

(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00)

壮族世代承传着人生礼仪习俗(婚姻习俗、生育习俗、祝寿习俗和丧葬习俗)与禁忌习俗等传统习俗,其间承载着内化性(祈求健康长寿、赞颂家乡丰收场景、尊崇祖先、尊老、“死者魂安”与“生者心安”的核心性价值观,祈求健康、延续香火的性别差异性心理祈求等)、标识性、规避性与警示性等传承特性。

壮族;传统习俗;传承特性

一、壮族习俗简介

在传统型社会中,壮族孕育并世代承传着传统型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1],并浸润和渗透到人生礼仪习俗中。糯米因具有黏性强的自然属性而被赋予衡量亲缘关系亲疏程度的象征性。壮族极为注重尊老价值观念形态的培育。壮族婚姻习俗内化着尊崇祖先、敬奉父母(长辈)等价值观念。壮族年届37岁、49岁、61岁、73岁时祝寿,期间制作糯米粑粑、糯米粽粑和米花等传统食品,藉此营造较为浓厚的亲情氛围,构建“爱老”和“孝老”的人际关系。“壮族认为,每个活着的人有12‘宽’,即12魂魄;人死后,认为‘冥宽’离开了遗体。”[2]为死者买水与念经超度等丧葬习俗内化着“死者魂安”与“生者心安”的核心性价值观念形态。禁忌习俗约束并规制着壮族社会行为方式,壮族生育禁忌、节日禁忌与丧葬禁忌塑模而成一种“规避”风险社会行为模式并趋于社会和谐发展生存样式。笔者基于实地调查,试就壮族传统习俗及其传承特性作初步探析。

二、内化性

(一)内化祈求健康长寿

河道村壮族承传着祝寿歌《老人寿元六十一》:出门万里都有余;老人寿元六十三,生活长流永保安;老人高寿八十五,祝你鸿运年年有;老人高寿九十七,祝你丰衣更足食;老人高寿一百一,家庭环境数第一;老人高寿一百三,富贵荣华全家安;老人高寿一百六,钱财粮米万样足;老人高寿一百八,家兴财旺万年发。

祝寿歌既内化着祈求老人健康长寿,又寄寓着人们丰衣足食、富贵荣华与家兴财旺的心理祈求。为老人祝寿时,板慕新村、勤勒村、河野村、革赖村、八宝镇老寨村和底尧村壮族姑娘送寿幛;那歪村壮族子女下跪拜寿;勤勒村壮族摆放一碗米,并将糯米粽粑、油炸粑、米花和茶等物品摆放在神龛前桌子上献祭,儿子、姑娘下跪拜寿和敬茶。为老人祝寿第二天早上,革赖村壮族子女向老人敬奉一杯茶,意为“寿延88岁”;向老人敬奉一杯酒,意为“寿延99岁”。祝寿时送寿幛、下跪拜寿和敬茶(酒)等都内化着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愿望,糯米粽粑、油炸粑和米花等寄寓着亲缘关系浓厚并内化为“尊崇祖先”“尊老”的价值观。

(二)内化赞颂家乡丰收场景

平丰村壮族承传着《祝寿歌》:正月里来是新年,家有老人当做寿;笑指南山作颂歌,今日献寿喜太平;八宝贡米清清呢香,飘来山间迷人的芬芳;微风吹起,千层稻浪,荡起田园一片金黄;哥呀咧,阿咧哥呀糯,山歌唱,丰收忙,美好生活地久天长;山歌唱,丰收忙,醉了醉了八宝贡米清清呢香,飘飘绕绕,醉心房,八宝鱼米乡;八宝河水清清呢凉,响水如棉清清唱,龙骨水车转美壮乡,小船摇来和谐吉祥;哥呀咧,阿咧哥呀糯,山歌唱,鱼儿欢,醉了人间,醉了天堂;山歌唱,鱼儿欢,醉了醉了八宝河水清清呢凉,弯弯曲曲甜心上。

《祝寿歌》既赞颂了传统稻作产品八宝贡米清香无比,家乡丰收时田园风景美如画、龙骨水车转美壮乡、山歌唱、鱼儿欢等,又寄寓着祈求平安与生活美好的心愿。

(三)内化尊崇祖先价值观

弄驴村壮族过年时每个香炉都用米花祭祀祖先,正月十五用米花和糯米粽粑祭祀祖先,正月三十用面蒿粑祭祀祖先。迎娶新娘到夫家,河野村和平丰村壮族新娘献祭祖先,郎宜村壮族新娘舀两碗糯米饭到神龛上献祭祖先,者里村壮族新娘盛几碗糯米饭摆放在神龛上献祭祖先。

壮族将培育后人“尊崇祖先”价值观念作为传统教育必备内容之一,家中设置有专门的神龛用于摆放祖先灵牌,适逢节日和迎娶新娘等重要场合在此献祭祖先。弄驴村壮族节庆时用米花、糯米粽粑和面蒿粑祭祀祖先,河野村、平丰村、郎宜村和者里村壮族婚姻礼俗中新娘神龛祭祖等都是内化为“尊崇祖先”的价值观。

(四)内化尊老价值观

在办结婚酒席时,平丰村壮族让老人坐上席。俄色村壮族子女在路上为老人“接桥”。郎宜村壮族请麽公*麽公是壮族麽教及其经书的传承者,可以家族父子世袭传承和师徒传承而习得。麽公不脱离社会生产劳动,他们专司主持"祭龙"祭祀,丧事时念诵超度经书,祝寿时祭祀祖先、诵经,择选乔迁新居吉日,合婚配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择选日子为老人“搭桥”(修桥补路和补粮)。老人坐上席,为老人“接桥”与“搭桥”,内化着“尊老”价值观。这对后辈子女“尊老”和“爱老”价值观念的培育,乃至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作用。

(五)内化“死者魂安”与“生者心安”核心性价值观念形态

老人去世,革赖村壮族请麽公到水井处念经并用一把铜钱或硬币买水给死者;勤勒村壮族每天晚上请麽公念经并用一杯饭、一杯肉和一杯酒献祭;木叟村壮族请麽公念经超度,旨在“安慰老人好好的走”等;河野村壮族请麽公念经,儿子、姑娘下跪3次,祈念“你养儿育女如何辛劳”等。出棺过桥时,棺材抬过孝子女头上,其旨在孝子女“搭桥”确保死者过路安全,孝子女带一把弯刀,一朵花,一把火把开路点火,一把锄头挖路。为死者买水、念经超度,这些都内化着“死者魂安”与“生者心安”核心性价值观念形态。

(六)内化祈求健康

产妇生育小孩,弄驴村壮族亲朋送三斤糯米。糯米因具有黏性强的自然属性而“标示”着亲缘关系浓厚。小孩满月时,弄驴村、河野村和木叟村壮族先行煮糯米汤圆食用。让产妇和小孩食用糯米与糯米汤圆,是因为壮族人认为食用糯米可以“壮筋骨”,使“产妇奶水多”“小孩长得白白胖胖”,这最终可归结为内化祈求健康。

(七)内化延续香火的性别差异性心理祈求

婚礼第二天,板慕新村壮族新娘新郎向长辈敬酒,长辈说:“天长地久、早生贵子”等祝福语,内化着注重男性成员延续香火的性别差异性心理祈求。

三、标识性

在老人下葬当天,里安村壮族姑娘、姑爷负责做早饭,丧家以一头牛或一匹马或一块田作为回礼;那歪村壮族姑娘、姑爷做早饭送上坟山吃,丧家“打发”电冰箱等物品;革赖村壮族姑娘、姑爷做早饭,以前丧家回送被子,现在回送电冰箱等;坝龙村壮族姑娘、姑爷做早饭,丧家回送一床被子;弄驴村和板慕新村壮族姑娘、姑爷做早饭,丧家回送物品。壮族将培育子女孝心和感恩父母等价值观念作为传统教育重要内容。姑娘、儿子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操办老人丧葬后事,丧家向姑娘回送一头牛、一匹马、一块田、电冰箱和被子等物品,“标识”着彼此亲缘关系和睦,并最终“指向”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形态。

四、规避性

老人去世,勤勒村和革赖村壮族其他人家在大门前撒灰,郎宜村壮族其他人家在大门前撒灰或烧一堆火(意为用一条河“隔断”),其旨在“规避”“死者灵魂进家门”,并“标示”着阴、阳两界迥然有别,不能逾越,进而求取生者平安健康。

正月初一,河道村壮族女性不能进别人家的门,否则梨花会断掉;弄驴村壮族女子不能进别人家的门,否则会被沥青给粘住脚;弄驴村壮族男子不能进别人家的门,否则公鸡会多;正月初一至十五,底尧村壮族不能穿白衣、戴白头巾和白帽,否则会不吉利并遭致农作物欠收。正月初一,里叩村壮族不能穿白衣服。正月初一,河野村和里叩村壮族不能扫地;河野村壮族不能用钱,不能发烟,不能动箱柜;弄驴村壮族不能动刀。正月初一、初二,板蚌村壮族不能熄火。年节时白色服饰禁忌,以及不能进家门、扫地、用钱、发烟、动箱柜、动刀和熄火等节日禁忌,“指向”吉利、财运、红火,其旨在塑模“规避”风险社会行为模式,最终趋向于群体性社会和谐发展形态。

五、警示性

产妇生育小孩,里安村壮族在大门前挂桃子叶,俄色村壮族在大门前挂桃子叶或柚子叶,那歪村壮族在大门前挂蒿枝叶,平逆村、板蚌村和板蚌乡老寨村壮族在大门前挂树叶或一瓶水,坝龙村和里安村壮族在大门前插2面小红旗。这不仅旨在“避邪”,而且“警示”着“家有小孩,不能让生人进产妇家”,最终归结为祈求产妇、婴儿平安与健康价值观念。*致谢:2014年1月和2月,笔者分别前往广南县八宝镇和板蚌乡壮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本论文实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八宝镇板慕新村黄相龙,底尧村陆国祥,木叟村林丙庄,勤勒村黄卫华,俄色村邓志康,平丰村朱玉峰,河野村黄正国,里叩村黄世郎,弄驴村黄兆达、庞明望,那歪村陆文斌,老寨村黄世荣,坝龙村黄成文,革赖村蒙加杰,里安村罗庭富,者里村林继光,以及板蚌乡板蚌村刘忠玉,老寨村农沈华,平逆村农必玖,郎宜村黄正乾等报告人,谨此深表谢忱!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86.

[2]黄昌礼,王明富.八宝风情与传说[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153.

【责任编辑:刘亚男】

2015-11-05

本文系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项目编号:13WSWT01)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锦发(1968-),男,云南建水人,讲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I207.2

A

1673-7725(2016)02-0044-03

猜你喜欢
祝寿八宝祖先
群仙祝寿图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外婆的祝寿野餐会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养生八宝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千万不要给我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