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2016-03-16 08:06董冰蕾王艳华
环球市场 2016年22期
关键词:冲突心理健康校园

董冰蕾 王艳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董冰蕾 王艳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新兴的事物逐渐得到长足发展。如何在网络信息社会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和历史使命。

大学生;信息素养;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网络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正日益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普遍重视。由于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 在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过程中, 人们过度关注网络信息培养中的智力及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广大学生情商、意商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由此导致了在大学生网络信息培养中产生了诸多心理冲突。

一、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养中的的心理冲突

网络这柄“双刃剑”,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育带来了诸多影响,产生了以下心理冲突:

1.认知心理冲突。互联网络的时空性和地域性使每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容易受到他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及挑战。当代大学生一般都为“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的思维模式、心灵习性还未最终定型。他们长期面对网络世界充斥的诸多的繁杂的网络信息,思想活动难免受到影响,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逐渐减弱。在西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一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产生了动摇,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心理冲突。

2.人格心理冲突。互联网络是一个网络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网络信息的垃圾场。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散式的”网络信息传播途径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作为信息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其主体地位、主体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更容易接触到对身心不利的不良信息。由于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思想及心理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便在网络环境里寻找虚无飘缈的体验,久而久之,其是非鉴别力和道德约束力将逐步削弱,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必将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3.网络动机冲突。据调查,面对网络,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积极的学习,积极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部分大学生面对“网络虚拟世界”带来的诱惑,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便使大脑的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导致思维迟缓、思维中断和思维内容空白,产生了“最初动机”和“事实动机”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陷入网络厌学的焦虑之中,影响了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网络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便利的同时,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

1.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而影响,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美国著名科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高校应积极加强网络建设,积极通过建设融学习、娱乐、生活和人文关怀为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站,增强心理教育鲜明的时代感、人文感和吸引力。通过校园网络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和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以及重大成果面向全体学生传播,从而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侵袭,帮助大学生克服在多种文化冲突下背景的错误认知心理。

2.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必须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网络信息的管理在于对校园网信息的筛除、过滤和选择。通过对校园网络信息内容的过滤和筛除保证大学生免受网上“污染信息”等非法内容的侵害,为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还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以引导、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应将法律法规的约束机制引人电子空间,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等有关电子信息网络的法律规定,健全具有适应性普遍、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标准,以加强网络的宏观监督和微观引导。

3.网上心理咨询与网下心理教育相结合。所谓网上心理咨询与网下心理教育相结合就是利用网络载体,通过网上咨询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而通过网下心理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这是当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在网上要尽可能地帮助大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其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情感纷争;其次,网上心理咨询还要帮助大学生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战胜自己不能而对现实的心理,并引导他们进行现实的心理帮扶;最后,在网下心理教育中帮助大学生建立一定的信息价值标准,使大学生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稳定心理,把握方向,保持良知,坚定信念,提高选择信息的自觉性和一贯性。

综上所述,只要全社会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相信通过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大学生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1] 嵇春梅.信息素养培养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05(10):148-149.

[2] 周长茂.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0-211.

[3] 周长茂.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0-211.

董冰蕾,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研究;

王艳华,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冲突心理健康校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