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巧设计提高复习课效益
——一堂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公开课的反思

2016-03-16 19:41李玉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江苏南京210036
文教资料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公开课考点思想品德

李玉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6)



用精巧设计提高复习课效益
——一堂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公开课的反思

李玉玲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江苏南京210036)

摘要: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非常重要,然而复习课的低效现状却非常普遍。本文通过一节中考思品复习公开课的实践和尝试,重点阐述教师通过精巧的设计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基于“整体设计”的思想,选择典型案例巧妙设计课堂主线索;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精巧设计问题展开考点内容复习;基于“少教多学”的理念,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布局;基于“能力提升”的目标,精心设计素材和练习题,从而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复习公开课反思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是对学生初中三年来所学的五本书的内容,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梳理的过程。它通过向学生有条理地再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梳理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又要灵活运用,提高应试能力和技巧。多年中考的结果表明,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最终成绩是区分同层次学生的关键学科,思想品德成绩关乎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升学命运。而该门学科我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并没有以中考的考试要求进行教学,学生对三年来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总体提升该门学科成绩对复习课的依赖性比较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显得异常重要。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复习课时少,任务重,加上南京思想品德中考分值仅有60分,而且是开卷考试,某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认识不清,因而平时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很不重视。如果思想品德老师上课前再不精心设计,就很容易出现以下的现象:一是老师按部就班,从头到尾逐一将知识点落实,将教学内容简单重复,学生则失去激情,味同嚼蜡;二是老师不钻研考纲,过于增加复习课的难度,追求难、偏,学生像在上新课,容量大,压力大,打击学生的信心;三是老师一味搞题海战术,练习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质量不高,题量较大,学生容易疲劳。这样的复习课势必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怎样才能提高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对复习课的精巧设计尤为重要,结合2016年3月17日自己面向南京市鼓楼区全体初中政治教师开设的一节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公开课 《权利义务伴我行——八年级法律考点复习(一)》谈谈认识。

一、基于“整体设计”的思想,选择典型案例巧妙设计课堂主线索。

本节课我选用了春节期间的一个社会热点——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作为主线索贯穿全课,将本节课要复习的几个考点(权利和义务,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生命健康权,隐私与隐私权)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按考点顺序一个一个简单呈现,否则会显得零散而没有体系。

全课我采用倒叙的手法,先用PPT呈现天价鱼事件的图片,设计问题:“知道图片上发生的事件吗?”以此开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紧接着继续利用PPT展示图文资料说明该事件的处理结果,随即提出问题:“店家被罚和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体现了哪些考点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复习过的考点知识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权利和义务这一考点,导入本课复习课题 《权利义务伴我行——八年级法律考点复习(一)》。随后我带领学生回顾天价鱼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分别复习依法消费者的权利、生命健康权和隐私与隐私权等几个具体的权利。这样的“整体设计”把所要复习的考点知识和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故事性强,吸引力大,思考性足,给中考的思想品德复习课注入新鲜的血液,很好地解决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课参与课堂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精巧设计问题展开考点内容复习。

记得以前参加政治学科教研培训时一位专家说过,复习课应该是利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梳理。这次上课我努力践行这样一个要求,这里所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考点内容本身的难点和疑点,二是学生在这些考点上理解和掌握的偏差。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提前调查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并根据考点本身的内容针对性地选择许多生活中的短素材并设计一个个小问题,从而展开对每个考点的重点及疑难内容的复习。

例如在复习权利和义务考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李某用手机发布恐吓信息,导致飞机航班延迟起飞,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害。问题:李某正确行使手机使用权利了吗?为什么?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正确行使权利和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的理解。又如下列属于忠实履行义务的有?并说明理由。(1)小云的爸爸能主动到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2)植树节到了,小芳和同学们一起去栖霞山植树;(3)小川积极投身环保,不乱扔垃圾;(4)小姜制作危害严重的网页病毒——“混客绝情炸弹”;(5)一同学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后,全校师生纷纷慷慨相助,点亮他生命的希望。通过该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忠实履行义务要求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轻松有效地实现复习目标。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展开考点内容的复习的设计思路避免了简单的知识重复再现,很好地突破了复习课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三、基于“少教多学”的理念,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布局。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即是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节复习课我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精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努力浓缩自己讲授的时间,从而留小半节课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自主练习,努力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课堂上针对复习的考点学生练习了十个选择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我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当堂讲评,对典型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有人说练习是最好的老师,光讲不练好比纸上谈兵,所以讲练时间设计得当才是最好的课堂结构布局,这样的布局大大增强复习的实际效果。

四、基于“能力提升”的目标,精心设计素材和练习题。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复习课的重要目标。本节课基于 “能力提升”的目标,我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的精挑细选每一个考点中间的短材料,既典型又短小精悍,便于提升学生的精准理解能力。比如在复习隐私权时我选用以下一组素材:(1)我出于好奇未经许可拆看了同学的信件;(2)高考考场安装视频红摄像头以及拾音器;(3)某物流公司快递员小赵出售客户通信地址等个人信息;(4)南京市某法院在媒体上曝光了部分长期欠钱不还者的基本信息;(5)公安机关依法窃听了犯罪嫌疑人的住宅。问题:上述做法是否侵犯公民隐私权?通过这些素材的设计,很好地帮助学生对侵犯隐私权的常见现象及是否侵犯隐私权的界限都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巩固。

练习题选择也是如此,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我都精选2016年中考指导书上的典型题目,着眼于学生的学科能力的提升。例如我在课堂练习环节选用了这样的一道材料分析题——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行人看到闯红灯现象不仅不制止,“跟风”闯红灯,认为这是行人的自由。有人私自将行人闯红灯拍成视频传至网络,号召大家“人肉搜索”闯红灯者。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问题2:结合材料,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我对该题设计了两个设问,进行了变式训练,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广度题和深度题区别的理解,关注设问,重视审题,学会审题,从而让学生学会按设问要求答题,而不是拿到材料题上来就盲目找考点,陷入机械僵化的境地。课后作业布置是根据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的——结合材料,运用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谈谈如何做合格的消费者?该题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权利义务关系这个核心重难点。

总之,在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中考复习的重要性,避免复习课常见的误区,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肯动脑,多动脑,善动脑,精心巧妙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南京出版社,2016版.

[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4]问题与问题解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版.

猜你喜欢
公开课考点思想品德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