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的“地气”与“底气”

2016-03-17 03:43
今传媒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闻学底气学说



新闻理论的“地气”与“底气”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院长江作苏

“在复杂的世界传播格局中,中国的新闻理论研究既不能离开自己的光荣传统,又少不了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是九十高龄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最近在一次大会上的发言。他的话得到了在场千名人大校友和新闻出版界同行的鼓掌响应。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已经使整个地球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大平台,而研究传播与接受规律的新闻学理论,正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变化出许多亚学科理论,新闻学已成为人文科学领域最活跃、挑战旧理念最多的学科之一。

学科的发展带来了理论的推进,促进了理念的更新,这既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配置了合理的新闻传播政策依据,更从民本的立场赋予了受众前所未有的信息分享权利。这些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的变化不胜枚举,以致人们感到从睁眼到熄灯,新闻信息服务的充盈度已达到目不暇接的地步。

但是,丰富不等于丰收,充盈并不一定充实。巨量的新闻传播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和运行规律、与规律相关的多种学说,都有待从事新闻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去厘清、去发展。在此背景下,从事新闻理论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广电、出版、网络分支学科领域,都面临着如何接好实际的“地气”、如何增强学术“底气”的问题。为了找到一些解决难题的路径,国外的不少新闻学、传播学学说被借鉴,这也是可理解之举,但不是根本之途。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国、最有潜力的传播市场,呼唤着相关理论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学术上接地气与有底气的表现,就要提倡——老生常谈,少谈;人云亦云,少云。不鼓励把心思花在做外国学说的“拼盘”上。

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例如,“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之路,也是传播之路、民心沟通之路。信息的跨境落地、接收互动,内容、理念、模式、互信问题都亟待解决,需要脚踏实地去研究,去实践,去创新。

方老先生的皓首疾呼,正是有责任感的理论前辈,向后起之中青年学人发出的肺腑之言,兼具史鉴理性与剀切之情,当记取之。

猜你喜欢
新闻学底气学说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心底无私底气足
为政底气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