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现状及教育策略

2016-03-17 02:09羊展文欧琳宗
梧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教育策略大学生

羊展文,欧琳宗

(1.梧州学院 社科部,广西 梧州 543002;2.梧州学院 文法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现状及教育策略

羊展文1,欧琳宗2

(1.梧州学院社科部,广西梧州543002;2.梧州学院文法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网络社会逐渐成型,网络也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90后大学生群体由于出生时代背景、个人的性格、阅历等影响,在网络道德观总体良性的同时,也存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通过研究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商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创新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现状调查;教育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手机的普及,90后大学生成为中国社会使用互联网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互联网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衣食住行,甚至行为习惯。面对90后大学生接触互联网而产生的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如何创新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我们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界定与调查说

(一)网络道德概念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以德治国。当今中国更强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实现“以德治国”就必须了解何谓“德”。“德”简而言之就是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1],它指的是能够体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品质、修养、思想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是协调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特殊规范的总称。道德与法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强制的约束力,仅依靠自身信仰与其他成员舆论来维护。

有学者认为网络道德观是“顺应信息新时代的产物,是通过舆论、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善恶为标准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道德观主要就是指在大学生现代网络社会中,通过网络舆论、自己信念与传统习惯,以善恶美丑为标准去评价他人网络,调节网络社会中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统称。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观调查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日常网络生活以及上网过程产生的网络道德问题,笔者所在项目团队对梧州市主要两所高校(梧州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与访谈。问卷与访谈牵涉到被测学生的性别、学历、日常网络活动、对网络热点事件舆论看法、网络信息真伪辨别、网络法规认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教育接收情况、自我网络控制力等。问卷采用匿名自愿方式填写,问卷发放对象涵括了高校主要学科类别学生以及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回收调查问卷45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1.2%,由此可见,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客观度与研究价值。

二、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网络道德存的问题

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其网络行为以及网络道德观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

1.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依赖性。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在梧州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的456份问卷中,网龄5年者以上有364人,占总人数的79.82%,网龄2年以下有52人,占11.4%。在上网频率上,每天上网一小时的人数达到442人,占96.29%,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会上网,可见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度相当高。这也印证了大学生中流行的口头禅“人世间最痛苦莫过于没有网络”。

2.大学生网络行为目标呈现多元性。在调查中发现,90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涉及众多领域。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集中在“在线影视、游戏”等娱乐性领域(50.04%)、“微信、微博、QQ、发送电子邮件”等社交领域(62.28%)、“查阅资料、浏览新闻”等资讯领域(34.65%),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上网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放松身心、扩展社交、获取资讯的需要。网络社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90后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3.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无序性。一个成熟的网络社会必须有一群成熟的网民及一套成熟的法律道德体系。中国网络社会正进入一个转型期,法律监管缺失而道德约束不力从而导致网民网络行为无序。90后大学生由于其个性十足、性格叛逆导致其网络行为呈现较多的无序。在调查问卷中,约有60%学生有过“发表过对他人的人身攻击言论或者随意剽窃他人研究论文成果”的行为。

(二)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失范表现

由于90后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最活跃群体之一,他们的网络行为折射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水平高低,由于诸多原因,90后大学生存在着以下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1.随意侵犯他人隐私。由于现在90后大学生网络社交比较活跃,微信、微博、陌陌等交友平台异军突起,使得大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内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给圈里的熟人、同学晒一下“幸福”或者借他人照片等在自己的朋友圈内晒一下,以此来赢得人气。在回答“是否有过不经朋友同意转发他空间的日记或者照片到自己空间或者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当事人隐秘影像材料分享到自己朋友圈的行为”的问题时,有216人回答“是”,占47.37%。由此可见,此类不经意的隐私侵权已经超越了“人肉搜索”,成为了侵犯他人网络隐私的道德失范新常态。

2.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在中国大陆地区,浏览成人色情网站属于非法行为。90后大学生正值青春冲动期,在现实社交能力弱、精神空虚、猎奇心的作用下,浏览非法成人网站成为他们公开的秘密。在“你认为下列哪些网络行为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可多选)”问题中,调查问卷选择比例最大是“浏览色情网站”(92.76%),但是有意思的是,选择“浏览成人网站或曾分享他人”选项的学生却占65.8%,其中男生比例占据男生被测人员的91.8%,而女生比例为被测总人数的13.8%。可见男生是90后大学生浏览成人非法网站的主要力量,道德约束力较弱。

3.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论文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毕业的时候,通过毕业论文是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必须条件。为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在平时没有太多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篇论文是大学生们头痛的事情。在被测学生中,有421人在“是否有过在网络下载他人论文成果稍作修改当成自己的论文成果的行为”的回答中选择了“是”,这个比例占总人数的92.32%,选择“请教老师、自己独立完成”的学生仅为不到8%。由此可见,学术成果剽窃抄袭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一个不可忽视的网络道德问题。

4.传播、发布谣言或者不实报道。90后大学生生性好奇而社会资历浅、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极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被反华势力、部分丑化社会的不良媒体利用。在“你平时在朋友圈最容易转发信息类别”的问卷中,选择“反映社会问题的大新闻”“网络大V的爆料”“西方媒体爆料的中国新闻”这三项的比例分别是26.32%、40.57%、23.68%。而转发的动机仅仅是因为“新鲜、有爆炸新效果”。部分大学生在访谈中还表示,有时候会因为不喜欢某个人而在个人朋友圈或者网络贴吧发布一些关于这个人的主观臆断评论或造谣诽谤。

(三)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观之所以出现一些偏差,究其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1.主观方面原因。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主观原因包括自律意识弱、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身心发展、社会阅历少等。由于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所以他们的自控能力也相对有限”[3]。在平时忙碌的学习与就业压力下,他们容易身心疲惫,需要借助网络来将压力释放出来,来放纵自己的行为,来实现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沉迷网络游戏者大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社会交际较弱、性格懦弱的男生,他们在游戏里实现自己的英雄梦,但是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经常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影响宿舍成员正常作息,引发宿舍内部矛盾;浏览成人色情网站则大多源于90后大学生的青春期猎奇与精神生活空虚,为了满足好奇心理与弥补空虚,不惜违法登陆色情网站或下载分享色情影音。至于网络转发或者发布谣言、抄袭他人论文成果,是90后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浅造成的。

2.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滞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依靠高校教育,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也应该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领域。随着中国网络社会的快速形成,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上网的主力军,在此条件之下,90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能及时从传统的课堂教育扩展到网络教育,并且将网络作为道德教育主战场之一。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此,当前国内诸多高校网络教育基本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专门的网络道德课程少之又少。即使少数高校开设了网络道德教育课程,但因受制于师资良莠不齐、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手段传统等原因而收效甚微。

3.网络监管立法缓慢。“推进网络依法有序规范,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4]99是我国网络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与开放性,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已经难以对公民的网络行为产生实际性约束,加之我国的网络立法与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健全,都是导致当前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4.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缺位。对于90后大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共同育人,全员育人”。在当前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示范中,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缺位是一个重要原因。面对中国迅猛的互联网发展形势,家长们尚未建立适应这一形式的家庭网络道德教育,仅仅将网络道德教育寄托于高校教育和社会法律的约束。90后大学生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的缺失,增大了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压力和社会网络道德教育、社会网络法治的负重。面对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滞后、社会网络立法监管缓慢的严酷网络道德压力,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无形中更加恶化了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环境,这也是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不断出现的原因。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观教育有效性的可行之策

“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4]96。而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失范的纠正有赖于我们高校、社会、家庭互动“全员育人”体系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要解决当前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鼓励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

90后大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荣辱感,要引导他们参与网络活动时遵守现实社会的公序良俗,摒弃网络仅是虚拟社会的错误想法,形成“网络社会也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网络行为也要基本的道德底线”的意识。在“网络行为变成一种彻底的独立自主的行为时,他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自律”[5]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来衡量网络行为,进行必要的自省、自律。在履行自己的网络道德责任的前提下,弘扬社会正气,自觉主动监督举报其他网民的网络违法行为、谴责其他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网民行为点“赞”。

(二)强化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网络条件下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切实提升他们网络道德水平。高校今后的大学生网络教育应该采用“思政课教师授课——辅导员教育——计算机学科教学”三方互动模式开展。思政课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该及时加入有关网络道德的相关内容,或者及时开设网络道德教育专门课程,改变我国专门网络道德教育“进展缓慢,有些地方还处在空白”[6]的现状。同时将网络道德教育平台扩展到网络空间,利用微博、微信、QQ等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引导和互动。辅导员则利用平时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的机会,对所带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并对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进行必要的警示,同时鼓励各班级根据社会公序良俗形成班级的网络道德行为公约。计算机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大学生们正确使用网络技术,恪守网络法律与道德,并且给思政课老师、辅导员必要的网络道德教育支持,如协助设立网络道德教育网站、参与校园网络道德规范技术标准界定等。

(三)“校、社”互动,强化大学生网络管理与道德规范

各高校应该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开展网络依法管理,根据社会要求与学校实际,建立完善的本校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与网络监管体系。如针对9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他人正常作息且屡教不改的情况,可以采用定时断网的管理模式来遏制其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网络道德规范应在征求全校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实行,各级政府网络监管部门与高校合作,提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道德教育技术与平台支持,为打击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网站与网络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拟定出符合网络发展实际和体现国情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标准。

(四)家庭归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家长是学生生命安全的监护人,也是学生成才成长的引路人。在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应该发挥独特的引导作用。身为90后大学生的家长,应该主动多一点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多了解当今网络社会动态,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对孩子网络道德失范进行必要的监管纠正。家长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而忽视了对孩子身心、道德方面的人文关怀。

总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需要关注的领域,也是事关网络安全、高校德育教育的关键一环,高校、家庭、社会应该互动起来,全员参与到关注9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6.

[2]卫靖.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3]黎影,杨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8):12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柳萍,张大卫.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3):95.

[6]王渊,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基于武汉市9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4):75.

欧琳宗(1984-),男,广西藤县人,梧州学院文法学院辅导员,讲师,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中国政治文化。

(责任编辑:高坚)

On Network Moral Values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Yang Zhanwen1, Ou Linzong2

(1.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2. College of Arts and Laws,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 network society has been gradually come into being and net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the daily life of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connected with their births,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experiences on colle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their network moral values contain some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ough they are proper as a whole.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mor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born in 1990’s, makes a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network mor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values;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Education strategies

收稿日期:2015-11-26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2012SZ013);2012年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12B01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35(2016)01-0081-05

[作者简介]羊展文(1971-),男,湖南邵东人,梧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教育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