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的改革与教师的转型——新理念与新课程

2016-03-17 05:38何山青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研中职改革

何山青

(湛江中医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浅谈中职教育的改革与教师的转型——新理念与新课程

何山青

(湛江中医学校,广东 湛江 524094)

近阶段,中职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实施的主体,这种趋势要求教师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学者型转型[1],中职教师已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中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课程改革是国家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建构知识创新体系、追赶世界先进文化潮流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中职教育改革教师转型

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中职教育涌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课程改革对广大中职教师来说则是一次职业的革命。近期,笔者学校与企业签约合作,以中医、药剂和中医美容专业与企业进行冠名合作。职业教育“五对接”中的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指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

1 课程的改革与理念的改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产品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学校的产品并不是“学生”或“服务”,实际上是“课程”。因此,学校把课程建设好改革好是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正确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得广大教师在了解新课程、执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时面临着过去从未经历过的挑战——这就是课程理念的挑战。课程目标、课程形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挑战,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已深有体会。当课程改革的浪潮迎面撞来时,那传统的教师角色也骤然转型了,教师已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建构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1.1教师转型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改革试验逐渐推广和深化,教师观念也在更新,不能总是强调“红烛精神”,通过“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将“红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通过不断地添加燃料,能遨游太空,还能将“目标”送入预定的“轨道”。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应该比任何人都要明确,是“学习型社会”里“终身学习”的楷模。

1.2建立“多元智能”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患者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等。笔者学校美容美体专业利用中医疏通人体经络达到中医美容的目的以及语文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禀赋,准确地进入自己成长的“快车道路”。

1.3领会“教师即研究者”的理论

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的理论。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教师培训工作,制订好自己切实可行的业务进修计划,实现国家对教师学历以及职后培训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在进修、培训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要一边进行学习和培训,一边进行教研和科研,把自己的在职学习和在岗教研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1.4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新型教师要积极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颠倒了传统授课形式“课堂讲课+课后练习”的教学程序翻转为“课前自习+课堂练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教授者变成了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构建;至此,教师以信息资源的角色成了学生建构自身知识的脚手架,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

微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慕名课在湛江当地卫生系统里已普及使用,特别是在教师晋升个人职称的学分方面已成规模。笔者学校的大专课程里在进一步探索及深化。

2 先进教育理念的建立与培养模式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能力比任何人都要讲究,能把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改造为某种课程资源,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各种媒体课件进行新颖的、生动的、别开生面的教学。在岗培训和开展“终身学习”、发展教师专业化能力的较好方式是把新课程学习与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结合起来,专业能力才得到提升。

2.1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传媒手段寻找课程资源

教育部提出的“用教育信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工程已渐见成效,全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天网、地网、人网”的构建已见成熟,中职多媒体制作的教育资源正被各中职学校分享……。这些都为教师职业的革命提供了一个硬件环境和基础条件,作为一个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完全能够而且应该做到把电脑变成自己的外脑,把网络作为自己的书柜。随时能找到本课程最好的备课材料最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较短的时间里,构筑了一扇通向新知识世界的通道,为自己素养知识结构的形成创建一个现代的学习平台。

2.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新型教师的教学平台

全国各大中学校正逐步装备多媒体教室,要学会充分利用它来辅助课堂教学。笔者学校已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不得不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特别是利用网络和音像搜集并使用本学科的优秀课件。现代教育技术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新模式。课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材料得到了一种最佳的优化整合与呈现。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有一种类似电影导演的工作性质。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一传授转为微课、翻转课堂等类似电影放映和网络互动的新形态教学。

2.3利用有关教学科研平台开展教改教研工作

教研、科研立项是一个教师促进教学工作提升专业化能力的一个内在动力。应注意各种机会,申报各级纵向或横向的教研课题、科研课题,搭建起自己的教改、教研平台。如果申报暂时不能成功,也可以参与其他教师、兄弟学校已获立项的课题,成为他们立项课题的子课题。在这个基础上,要学会利用本学科、本课程、本专题现有的网站平台和网络资源,建设自己关于教学或者关于科研的“教学博客”(微信和Q群),促进自己的教改工作。目前较流行的新载体“名师工作室”有一个发表和交流的空间。要学会使用目前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形态教材”,获取在线教学资源。如果自己有力再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加入一些“教材编委会”,成为某种校本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的主编、副主编,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一个新型教师树立自己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形象,发展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能力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的“三部曲”——“积累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资源,创建教学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有成果地提升自己,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装备”自己,有效地消除一个传统教师的“自卑感”,切实提高一个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和成就感,真正实现“教师即研究者”的基本教师理念。

[1]吴双喜.教育改革趋势下的教师转型[J].考试周刊,2007,(1):126-127.

猜你喜欢
教研中职改革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改革之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改革备忘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改革创新(二)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瞧,那些改革推手